陈晰

“悠悠海丝万里长,海客千年说刺桐……”朱颜轻展,顾盼生辉,伴着清雅细腻的唱腔,清丽婉转的嗓音暖暖的流入观众的心田。2018年10月,在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的舞台上,来自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的“80后”南音演员庄丽芬凭借南音新作、一曲《海丝航标颂》的出色表演荣获“牡丹奖表演奖”。

牡丹奖是全国曲艺艺术专业奖项的最高奖,而庄丽芬这位年轻的南音艺术家,却在短短四年内两获牡丹奖。从2014年的“新人奖”再到2018年的“表演奖”,这是对她表演艺术的认可,也是对南音这一古老曲艺艺术的肯定。

南音素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庄丽芬少年时懵懵懂懂地与南音结缘,从最开始的陌生、抗拒,到深爱、传承、推广南音,南音艺术已经深深地融入她的血液,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耐得住寂寞

一袭白裙,乌黑飘逸的长发,端庄温婉的面容,多年的南音艺术浸润,庄丽芬的气质沉静优雅,宛如国画里走出来的古典美人。

很多人不知道,这位两度摘取牡丹奖的南音名家,当初开始学南音却是误打误撞。幼时的庄丽芬聪明灵秀,家里艺术氛围浓厚,奶奶和姐姐都是音乐老师,父母也热爱文艺,受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她爱唱歌爱跳舞,一直是班里的文艺骨干。小学时,泉州艺校南音专业招人,姐姐鼓励她去试试。那时,12岁的庄丽芬既没听过南音,也不知道南音为何物,只知道是一种艺术表演,就去报名了。文艺底子好的她被顺利录取。直到入学后上了第一堂课,庄丽芬才傻了眼,“这和我喜欢的唱歌跳舞完全不是一回事啊,咿咿呀呀的,一个字拉腔要拉半天,一点也不好听。”

班里的二十多位同学,都有南音基础。有的从小和爷爷奶奶学南音,有的参加过南音社团,只有她一个人是从零开始。第一节专业课,老师按南音传统的“口传心授”法上课,教的是传统曲目《秀才先行》,采用古老的工乂谱。对庄丽芬来说,这简直就像天书。“一节课下来,在曲谱里我只找到第一个字‘秀,大家都唱完了,我第二个字还没有找到。”

困难还不仅是不识曲谱,还有口音。南音演唱要用泉州的“府城腔”,这是泉州老城区里很小范畴的一种方言。而庄丽芬是泉州泉港人,泉港口音和标准泉州口音差距很大,于是“正音”成为了她面前一个很大的考验。她一遍一遍地听,一段一段地练,一个一个字的纠正。好几次,庄丽芬感觉走进了死胡同,哭着给父母打电话,想家,想退学。

是家人和老师不断的鼓励,让她熬过了最困难的那段岁月。课余时间,不服输的她找到老师黄淑英帮忙正音,录下老师的咬字、演唱,回去再一遍遍磨耳朵。艺校六年苦学,仅识谱、正音这些基本功,她就用了将近三年时间。

为了练习标准的发音,她有整整半年不敢回家,防止辛辛苦苦练出的发音再被家乡音带“偏”。

庄丽芬不无感慨地说,南音是一门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艺术。“和我一起分配到泉州南音乐团的同学,陆陆续续都转行了。我也有过动心的跳槽机会,可终究过不了心里那道坎,最后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她说,坚持下来的理由很简单,从哭着学到不知不觉爱上它,南音早已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两摘牡丹奖

对艺术精益求精,用心地学习揣摩,基本功日臻扎实,专业水平快速提升。庄丽芬不但出版了被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收藏的个人南音专辑《弦管南曲》,还成功举办了个人音乐会,并多次荣膺福建省重量级曲艺、戏剧比赛的金奖。

2014年,庄丽芬决心挑战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牡丹奖是全国曲艺专业奖项的最高奖,我也知道要得奖太难了,全国那幺多曲种,只有几个人能获奖。但是我想,就算不能获奖,也可以去看一看别人的唱腔和表演。”就这样,抱着学习和锻炼的心态,庄丽芬报了名。

庄丽芬选择了传统名曲《鹅毛雪满空飞》选段《落尘》作为参赛曲目。《落尘》在南音界被公认是难度非常大的一首传统名曲,庄丽芬在保留传统南音的唱腔、曲调的基础上,在表演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变原来坐唱、站唱的单一形式,加入了舞台上的表演,台位的变换,融入了打击乐器“酒盏”、南音的传统乐器“琵琶”等,使整个表演更新颖、丰富,更加有观赏性。

演出当天,庄丽芬发挥的异常出色。其他的参赛选手评价她,你完全不像来比赛的,就像是来参加展演。看了你的演出不得不赞叹,南音艺术太美了!

最终,庄丽芬精湛的表演征服了现场的观众和评委,成功摘得了牡丹奖“新人奖”。

紧接着,庄丽芬了出演了中国首部南音剧《凤求凰》,成为首批“牡丹绽放”培英计划“十朵牡丹花”之一,并当选福建省曲协最年轻的副主席。但她并不满足于此,心中默默认定了一个更高的目标——牡丹奖表演奖。

为了能在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中有出色表现,2017年12月,庄丽芬和她的团队就开始了节目筹备,春节过后,她更是每天都泡在排练场,比赛前两天还做了细节调整。因为她很清楚,本届牡丹奖竞争激烈,加上奖项压缩,自己又是二次参赛,评委专家定会格外严苛。

这一次庄丽芬的参赛作品是一曲新作,由新加坡作曲家吴启仁作曲、蔡湘江作词并导演的《海丝航标颂》。作品以泉州航标塔——六胜塔为创作题材。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六胜塔屹立于泉州湾出海口,是世界上最早建成的航标高塔,见证了千年刺桐港的传奇和辉煌,也见证了世界各民族人民的交流和友谊。

这首作品以南音优美、典雅、激情的律韵,配合独具特色的南音小打击乐器“四宝”、“酒盅”演奏,充分展示演员吟、唱、弹、奏等扎实全面的艺术功底。舞台上,庄丽芬朱颜轻展,顾盼生辉,清丽婉转的嗓音沁人心脾,尽显世界非遗南音的典雅与气度,作品主题及艺术呈现均无可挑剔。最终,庄丽芬从140名参评演员中脱颖而出,摘下这朵最俏丽芬芳的“牡丹”。

传承与弘扬

在多年的演出交流中,庄丽芬深切地感受到,南音既能站在中国的最高舞台上,又能站到世界的舞台上,因为“南音不仅是闽南人的乡音,而且是我们的国粹,要好好珍惜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她一直尝试在传统南音的基础上,对舞台表演形式和演唱内容进行创新。“只会弹只会唱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领略南音的艺术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让庄丽芬印象深刻的是,一次随团赴日演出,当演员走上舞台时,剧场内响起热烈的掌声。但音乐一响,剧场霎时安静下来,观众们专注于每一个音符。那场演出原本只有一个南音节目,后应观众要求又安排了加演。

“谢幕后,日本观众迟迟不肯离去,主动到后台与我们交流了解南音。虽然他们听不懂泉州方言,但好的音乐总会引起共鸣。”

庄丽芬说,只要有闽南人的地方,就会有南音社。但是在多年的表演中,她发现,台下的观众总是以老年人为主。听南音的年轻人少,学习传承的年轻人就更少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南音是用闽南语演唱的,现在一些孩子已经不会说闽南语了,语言的障碍让他们感到陌生。另外,南音的题材也大多是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这些内容对现在的年轻人也缺乏吸引力。”

近些年,庄丽芬想的最多的是南音的继承、传播和发展问题。让她欣慰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南音陆续进入泉州的中小学课堂。泉州每年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小学南音比赛,推动南音在校园的普及传承。近几年,一些高等院校也积极开展“南音进校园”活动,比如泉州师院开设有南音本科班、研究生班。

在青少年中传承南音,庄丽芬一直身体力行。她每周都会走进校园,为孩子们上南音课。如何让青少年喜欢南音、接受南音,她一直在探索创新的方法。她会悉心挑选一些节奏比较欢快紧凑的曲目如《闽南侨乡美》、《直入花园》等,先让孩子们接触。她还尝试用唐诗宋词填词谱曲的南音作品进行教学,孩子们就很感兴趣,学习的意愿很高。

“一个时代流行的音乐必然是当代人喜欢的音乐,南音也不例外。只有让年轻人真正了解、喜欢,南音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她希望全社会一起关注南音、携手创新南音,多一些公益演出,多一些艺术交流,多给青年演员一些机会,让这一千年雅乐代代相传,更好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