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亚洲千年史是展示人类文明魅力的共同舞台。

亚洲千年史,是商贸之史、外交之史、传教之史、军旅之史、漫游之史、迁徙之史的多重融合。透过尘封的历史,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人们,有身揣皇上敕令的使节,有率领千军万马的将军,有心怀发财梦想的商人,有浪漫云游的边塞诗人,还有随民族迁徙的民众。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在其《大国雄心》中写道:“直到1800年之前,欧洲在市场化程度、农业发展、城市化比例、居民生活水平、经济总量方面都不如中国。”古往今来,亚洲的各个组成部分,无论是东亚、东南亚,还是南亚、西亚、中亚地区的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尽管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和优势,但都为亚洲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也都为世界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各自的作用。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在远古时期,亚洲各个地区有不少大河之滨的冲积平原,古代农业率先在这些地方产生和发展起来,那里的人们就是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立家、立族、立邦、立国的。由于农业经济和农家生活比较安定平稳,有利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因而亚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最先产生了着名的西亚两河文明、东亚中华文明、南亚印度文明等几大古文明,而且它们对欧洲古代的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指出:“希腊文明,世所称羡,然究其实际,其文明之绝大部分皆系来自近东各城市”,“近东才真正是西方文明的创造者”。希腊前总理帕潘德里欧也说过,“古希腊从印度、波斯、埃及等其他文明古国学习到许多东西,希腊城邦像海绵一样,吸取不断涌入的新知识和先进经验”。

亚洲不仅对古代世界文明贡献巨大,而且从公元前后至19世纪中叶的将近两千年间,亚洲尤其是中国、印度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一直占有绝大部分,在经济上和科学技术上一直是推动世界发展的最重要力量。

亚洲不但发明了商人知之甚详、通行于中东至中国之间的钱币与信用制度,更创造出充实着今日之世界各地博物馆馆藏的艺术品。“希腊文明,世所称羡,然究其实际,其文明之绝大部分皆系来自近东各城市。”在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的眼里,文明与冲突的融合,共同推动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中世纪的世界史,就是亚洲的历史。在整个近代早期,“东方的经济规模比欧洲要大得多”,“世界工业的中心是亚洲,而不是欧洲。”英国着名历史学家理查德·奥弗里在《泰晤士世界历史》中写道:“在1500年之后的近三个世纪,亚洲人有生产力最发达的经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也曾高度评价亚洲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蒙昧状态的时候,亚洲文明正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在启蒙时代的西方,中国简直是无所不在(莫里斯·罗班)”。《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说:“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西方人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了迷。”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更是在《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中这样写道:“如果没有中国的早期发明,就不可能会有英国的改进。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些贡献,英国很有可能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游离于同样落后的欧洲大陆边缘。”

亚洲文明尤其是华夏文明,是世界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亚洲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29.4%,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现已超过40亿人。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在绝大多数时间,亚洲文明都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走向。工业革命之后,西方文明处于强势地位,亚洲文明则陷入被动应战、不太自信的状态。随着近半个世纪以来亚洲各国包括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的崛起,亚洲人慢慢开始反思“欧洲中心论”,逐渐树立起当代亚洲人的文明自信。美国着名的中国历史和地理学家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强调:“21世纪的世界看来多半会是以亚洲为主导,亚洲的影响将超过它那传统的光荣的过去。西方需要更多了解亚洲,包括亚洲的现在和未来,而达到这个目的的最佳方法,就是学习亚洲的历史。”

亚洲文明的精髓,就是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贾瓦德·孟塔基指出,“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和德国诗人歌德,在他们的作品中都介入了中国文学。西方最着名的歌剧咏叹调之一《今夜无人入睡》,就是受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他认为,当今亚洲文明的贡献也日益突出。中国加强全球文明对话的一系列举措,正在帮助“当今这个遭受各种暴力的世界建立和平与宽容”。

亚洲文明努力的方向,就是要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亚洲文明的新法则,因应着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对前途、命运的焦虑和呼唤,顺应着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的时代要求,体现着人心所向、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