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培付

在连云港老新浦街上,有一条穿城而过的盐河,像一条明媚动人的绸带从少年宫门前流过,一路泛着清脆动听的水声,不知疲倦地奔向远方的大海。

这里是这座城中很有些历史的“少年之家”的新安身处。改革开放后,在城区民众的千呼万唤下,“少年之家”于1989年建成,1990年投入使用,更名为“连云港市少年宫”,是全市唯一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少年儿童校外活动场所。

少年宫位于新浦公园西南一隅,这里有红楼白瓦、亭台阁楼、假山流水。绿植丰富,小池如镜,处处显露幽美的育人氛围。

忆起与校外教育的结缘,时光的镜头定格于2009年那个热情似火的夏季,我的命运戛然转身,由一个端着铁饭碗的义务教育校内人,转变身份成为从事文学启蒙教学的校外人。

我的教室在二楼,东面推窗见景,正对着一棵有了几十年树龄的梧桐树。除寒风凛冽的冬季,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郁郁葱葱。这棵梧桐树,每年六月份都会如约开花,很有唐人令狐楚《远别离二首》一诗中所描摹的意境:杨柳黄金穗,梧桐碧玉枝。春来消息断,早晚是归时。

在梧桐树的陪伴下,我从青年走到中年,又从中年走向老年。树影下,我结识了一批批天真无邪,稚气可爱的小学伴,引领着他们满怀好奇心走进文学神秘而浩瀚的殿堂,徜徉书海,欣赏经典,谈古论今,抒写人生。

少年宫自由、伸展、创新的氛围为我的专业发展和提升提供了难得的滋养。我以自身的勤奋和努力,成功实现了视界与专业的跨界融合与快速成长。

角色转变后,一个同样绿意满窗的季节,我报名参加江苏省“师陶杯”教师科研论文大赛。我拿起笔,一边回忆课堂上的点滴思考,一边起草参赛论文。每当里思绪混乱写不下去时,抬眼望向窗外的梧桐树,便有了坚持的勇气。如果我也能像梧桐树一样执着与坚忍,终究会在校外教育领域闯出一番天地的。

比赛集全省大中小学学校之力,数万参赛者中高手如云,构思初稿之难,快把我仅有的一点自信打击掉。一连几天我把自己关在教室里,苦思敏想而不得法……

窗外的梧桐树也是一脸的担忧了。华灯初上,耳边传来人喧车鸣。微风拂过,树影婆娑,发出阵阵“沙沙”声,似乎在安慰我,又好似在为我的气馁而恼恨……

空气中有了一丝凉意。我任凭肆虐的风贯入窗内,一脸的困惑与麻木。突然,我想起了老主任!此刻,按惯例他该还没走,找他去,听听他的意见!脚未出门,老主任已迎面走了过来,见我一脸的狼狈,他伸手关上窗户,语气中有些埋怨:“看你,感冒了怎幺办?这幺大个人,怎幺只会做拼命三郎啊!”

我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遇到的困惑。老主任接过文稿,凑近眼前一字一句看得很仔细。过了很久,他放下稿子,站起身拍拍我的肩说,这篇论文很看好,视角新颖,案例鲜活,有校外教育特色,好好打磨,一定能获奖!老主任走后,我又推开了窗,秋风带来了梧桐的关切,我感到信心倍增。比赛结果揭晓,我出人意料地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

窗外的梧桐树也许永远平凡,但它给了我勇往直前的信念,也给了我自信与希望。后来,我又先后荣获了江苏省校外课程设计成果奖、全国华东地区校外教育科研成果奖等诸多奖项,主编的儿童诗集和童话集也先后出版……

感谢梧桐树!她见证了我的成长。

(作者为江苏省连云港市少年宫培训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