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晰

2019年9月5日,以“跨界·融合”为主题的2019北京时装周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举行。

时装周上,最尖端的潮流集合,粉墨登场,异彩纷呈。其中有一场以“穿”为主题的旗袍品牌秀颇为引人瞩目,那就是红馆旗袍RED PALACE 2020春夏系列发布会。

设计师用一个图案体现出“穿”的主题——两个圆,一根线。通过“穿”,将传统与时尚,古老与年轻,东方与西方连接在一起。

与人们的印象里很多播放着江南小调的旋律、模特走着婀娜步伐的旗袍秀不同的是,这一场旗袍发布会上,融合了诸多古老或现代、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元素,有京剧中的点翠艺术、现代艺术家的花卉装置艺术等等。旗袍混搭着有50年代的巴黎时装、塑料裙、睡衣甚至还有朋克风的鼻环。这些大胆而跨界的组合,却看起来充满张力,既不乏文化的底蕴,又有时代的美感。一件件精工制作、精心设计的旗袍加上不同的时代风貌与多元的审美,让观众如同沉浸于一场水月镜花般的时空幻梦。

这场发布会的设计师邓丽元是一位“80后”。作为红馆旗袍的创始人,她说,自己是在发布会开始前不久才做出了“要改变”的决定。这个决定,和之前的敦煌研修之旅有关。

“一直以来,我们坚守传统的针法和剪裁,来做一件好旗袍。之前也打算做一场很传统的旗袍秀。但是,去了敦煌,看到了敦煌艺术的丰富多彩,让我深受触动。”邓丽元说,“文化自信,就是既要坚持自己,又能兼收并蓄。越多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传统服饰文化,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挖掘出更多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和时代元素,通过一件件漂亮的衣服,让现在的‘90后、‘00后,爱上传统服饰,展示出她们的自信和美。”

也许因为这种大胆的突破和创新,红馆旗袍拿下2019北京时装周的“时尚品牌大奖”。

老字号也要展现出时代美

邓丽元出生于一个裁缝世家。家里三代女性都是旗袍裁缝。她从小就喜欢看妈妈做衣裳。一根小小的针在布料上游走,留下精致的轨迹,也交织出她心中关于美丽的梦想。

在妈妈的影响下,小学的时候,她就会用缝纫机做出漂亮的衣服。大学时,她考入了北京服装学院。在这个培养出许多知名设计师的时尚学府,她的才华和梦想得到了尽情滋长。

大学临近毕业,一次在王府井逛街时,邓丽元无意中逛到了老字号瑞蚨祥。学服装设计的她心生向往,就进去学习一下。但是逛了一圈下来,却感到“很失望”。

“衣服有些老土,既不复古,也不现代。从设计的角度感觉不够完美,跟很多西方的服装老牌比起来,制作也不够精致。”她感到,所谓的百年老店,“只剩一个符号了”。

回到学校之后,心中有许多话感到不吐不快。她坐在电脑前,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长信,以“振兴中国的民族服装”为题,给瑞蚨祥提了很多建议。“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有很多优秀的东西,要充分去挖掘,不能在停留在过去的水平,止步不前。”

信写好,她在网上找到了瑞蚨祥的电子信箱,点击、发送。

“感觉当时刚毕业,心气儿还很高,当时批判的挺尖锐的。”邓丽元说,她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想着对方会回复。没想到,过了几天之后,她不仅收到了瑞蚨祥的回信,而且是来自总经理的工作邀请。

就这样,邓丽元成为了老国企瑞蚨祥第一个社会招聘的员工。她把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一腔热情都投入到这份工作里,想要为这家百年老店设计出“既不失传统,又让年轻人觉得好看”的服装。她一个人画图纸、打版、做样衣……最忙碌的那个身影,一定是邓丽元。

这段工作,她全心投入,每天都有创意冒出来,很多想法想要实现。但是,年轻人的新鲜大脑和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字号碰撞,她常常有着孤掌难鸣的苦闷。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想法,她决定自己创业。在老旗袍师傅们的帮助下,2007年,邓丽元和妈妈在北京成立了“红馆旗袍”品牌,继续自己对于传统和创新的探索。

匠人精神承载的文化底蕴

2015年,中国旗袍协会成立。红馆旗袍成为中国旗袍协会最初合作的两个品牌之一。她认为,作为协会的成员,要更多地投入对于中国传统服饰和旗袍文化的思索。

邓丽元介绍说,我们今天穿的旗袍是旗装发展而来的。她产生于民国时期,是在旗装的基础上,不断的融合、变化,是在那个受到了大量文化冲击的时代,中国人对于美的理解。“我们今天的旗袍,保留了很多旗装的特点,但和当时的旗装也有了很多不同。比如元宝领已经不再那幺高。开叉也不再是为了上马方便。越是懂得历史,越知道其实历史不是固步自封的,为什幺我们今天不敢往里加东西了呢?”邓丽元说,“到了我们这一代,同样需要融合和创新。”

但是创新和改变并没有那幺容易。从创业开始到现在,版型在13年中调整了七八次。“每次看自己去年做的东西,就想全扔了。就觉得我做的味道不对,说不出哪里不对,就是那种眼到了手没到的感觉。”

把旗袍做成鱼尾裙不是创新。她说,“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一件好旗袍。要继承古董旗袍的精致、细腻和考究的做工,在此基础上,尝试去靠近现代人的审美。”

抱着这样的信念,邓丽元一直保留着从妈妈那传承下来的针法和工序,从未想过要“快捷化”。“缝不同的部位和不同的材料,我们用的针的粗细长短都是不一样的,哪怕只有零点几毫米的变化。用线同样如此,有的是整根线,有的是两根线缠连在一起,有的是一根线分成两半。”在她研究老衣服的过程中,总是能感受到震撼,“我们今天要把这些精致和智慧坚持下去。创新不能浮在表面,要坚守中国人对于旗袍几百年的传承,并且把现代人的审美融合进去,让两者真正地连接在一起。”

敦煌之旅是思想开启之旅

创业后不久,邓丽元结识了视觉艺术家、摄影师许恒。当时,许恒在创作一幅摄影作品,灵感来自中国美术史的经典之作《八十七神仙卷》。邓丽元受到许恒的邀请,为摄影作品设计服装。《八十七神仙卷》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特别是服饰,极尽华美。如何再现传世名画中的服饰之美?那段时间,她一头扎进了图书馆。除了翻阅中国画、书法中的相关资料,也研究唐代的服饰特色、宫廷礼服的样式。

怎样通过一个先锋艺术作品,来表现出古代白描中国画的意境,她做了很多尝试。为了体现画中的白描纹理,她一遍遍地设计服装,到处找布料。“记得为了体现画里面海浪的感觉,我试了很多布料,最后用了四十米的白纱,来做出了一个大裙摆。”

从设计到制作交付,邓丽元用了九个月的时间。这一次经历让她感受到了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那种美学高度,是我们一辈子都挖不尽的宝库。”这一次和传统名画的亲密接触,也让她倾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作为一个设计师,希望能从我们的服装里,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我要学的还要很多。”

对她影响更大的一次经历,是2019年,邓丽元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敦煌服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和国内的敦煌专家、设计师、学者等一行三十人到敦煌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研学之旅。这次研学的机会非常难得,不仅有机会进入不向游客开放的稀有石窟进行参观,并且有敦煌研究院的研究员进行深入讲解。“每个窟都能观摩、停留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回忆起来,邓丽元仍然觉得有些激动。“之前,敦煌在我们心目中神秘、遥远,有着不可逾越的艺术高度。当真的走进每一个石窟去观摩的时候,还是有新的震撼。敦煌壁画艺术的包容万千、兼收并蓄是对我冲击最大的。同一面壁画里,你能看到唐代的佛像,也能看到胖胖的丘比特,还有带着胡子的飞天形象。壁画里面的供养人画像,既有汉人,也有各个少数民族的男女老幼,还有女子着男装……真的是各个阶层、行业、民族大融合的群像。壁画上人物的脸上还画着各种图案,燕子、花卉……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仍然非常‘潮,放到现在的秀里,都很前卫。那时候我感受到,为什幺唐代的文化艺术是一座高峰,因为它体现着一个大国兼收并蓄的胸怀。”

敦煌之旅,启发了邓丽元对于艺术的理解,才有了这次水立方旗袍秀的大胆创新。身着旗袍的模特,旗袍搭配着睡衣、塑料裙子、运动鞋,还有鼻环、头纱……而鼻环,灵感就来自于敦煌壁画里。

“敦煌之旅对我来说是一次思想开启之旅。”邓丽元说,“如果没有去过敦煌,我肯定不敢这样做。但是我看过了唐代的美以后,我的想法不一样了。对于不一样的文化,要有去接纳学习的心胸,才能进步,如果一直故步自封,所有的东西都不去学习,那就没有辉煌灿烂的大唐盛世。正是这样的启发,让我有了敢于去融合创新的心态。”

从创业到现在,本着要传达出现代中国女性之美的理念,邓丽元走上了一条传播旗袍文化的道路。她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服装正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她说,回顾服饰诞生、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美其实传递了一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就像远古时代,人们崇拜大自然和神灵,而各种图腾,以形寓神,被当时的人们奉为美。而在科技时代,具有科技感的产品最“潮”,最被年轻人追捧。现在,中国风、华服热在年轻人中的风行,其背后正是中国强大的表现,也是中国的年轻人越来越自信的体现。

作为一位年轻的设计师,能够生活在这个时代,实现自己关于美的梦想,邓丽元感到很幸运。“曾经,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是不自信的,那时候,我们也总是推崇西方的名牌。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中国科技的步伐有可能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引领世界;中国的思想和智慧,会给世界带来不一样的启发。而我的梦想,就是在我的作品中,传递出属于中国的美。让新时代的中国女性,通过每一件精心设计、制作的衣服,表达出中国的文化、底蕴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