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

做面包,是一辈子的事,是一天又一天的重复与坚持。

一路走来,面对众多人的质疑和不解,全国青联委员、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冠军、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教师蔡叶昭却从未踌躇,因为他所追求的就是在适当的年纪,过喜欢的生活,遇见更好的自己。

多年之前,踏进蛋糕房的那一刻,他就爱上了师傅头上那顶高高的厨师帽,那身白色的厨师服;从与面团第一次亲密接触,他就知道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面粉、水、鸡蛋,能够变化出各种面包,实在神奇。在这个“魔法世界”中,蔡叶昭明白面包不仅对工艺和手法要求甚高,还讲究食材的精选,甚至每次面粉温度不同,揉面的心情不一样,做出的面包口感和风味也不尽相同。

蔡叶昭说:“我的每一个面包都有自己的生命力,里面蕴藏着我的感情与梦想。”

“叛逆少年”的春天

1995年出生的蔡叶昭是留守儿童,父母在无锡打工创业,把他留给远在安徽乡下的爷爷奶奶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除了照顾蔡叶昭,还有别的表哥表弟,没有那幺多精力,只能采取“放养”。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十岁,父母看着甚是调皮的他似乎没有一刻安宁,对于读书好像还未开窍。“那时候,爸妈在无锡生意还不错,就把我接过去读书。”蔡叶昭说。文化课基础薄弱的他进了城市孩子的学校,有些格格不入,别的同学都会,他还是不懂,考试成绩一直垫底,老师对他也没有什幺好脸色。

这样的状况一直到蔡叶昭初中毕业,家里生意中落,原本的积蓄赔得一干二净,看着家里的状况,他对准备去上海打工的父母说,“我要去打工挣钱”。因为家里有亲戚在温州工厂工作,16岁的他就到那里的流水线上做了工人,工作很简单,就是打磨眼镜鼻梁,按下开始键就切割。这半年时间,用蔡叶昭的话来说,就是完全放飞自我。因为没有人约束,拿着1300元工资的他过得好不潇洒,抽烟,喝酒,还烫了一个当时最流行的“杀马特”发型。半年后,父母看到这样的儿子,立刻做了新的决定,让他也来上海工作。没有一技之长的蔡叶昭在饭店做起了端菜员,工资也涨到2200元。因为年纪小,店里的哥哥姐姐都很照顾他,那时候他才知道父亲在上海做保安,母亲给饭店洗盘子,颇为辛苦。他想挣更多钱去改变家里的生活状态,无奈有心无力。

蔡叶昭说:“就是想学一门手艺。在温州,那些有抛光电焊技术的工人,工资很高,在上海,领班和大厨的工资也不低,而我什幺都不会,只能拿这点钱,想想未来或许都是这样的生活,就很害怕。”儿子的困惑自然也是父母的心结,他们也想让孩子去学一门技术。父亲想让他学机械或者理发,母亲想得更实际些,希望蔡叶昭可以去护校,将来做一名男护士,工作更加稳定。但是这些安排蔡叶昭都不喜欢,他说自己对这些工作毫无兴趣。

“什幺都不感兴趣,你到底想做什幺?”父亲有些怒了。这个问题也是蔡叶昭一直问自己的,到底想干什幺?他也不知道,但是他想做表哥一样的男人,通过自己的手艺撑起了家里那片天。

蔡叶昭的表哥在安徽开了一家蛋糕店,生意红红火火,所有来取蛋糕的人都是带着开心的笑容。第一次看到做蛋糕的表哥,戴着高高的厨师帽,穿着白色的厨师服,他就觉得很帅。在店里帮忙的日子里,他第一次揉面团,那种感觉说不出来,是满满的幸福,这或许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看着蔡叶昭这份发自内心的喜悦,表哥说,“想学这门手艺,就去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好好学,我就是那里毕业的”。2012年,父亲凑足学费,将蔡叶昭“丢”在了学校,开始学习蛋糕裱花。就是在这里,蔡叶昭正式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甜点人生。

和蔡叶昭一同来学习的,有近六百名学生,他最小,也最努力。传统的蛋糕裱花主要是花卉类和十二生肖动物造型类,巧克力配件、捏塑,他练习时间最久。别人下课都去玩耍,他一直在训练,常常练到凌晨。蔡叶昭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学习的日子很辛苦,但他感觉不到累。

“读书时的自己,总是处于被打击的状态,感觉无论怎幺努力,效果都不明显。学裱花、学烘焙时,老师总是夸奖我,认可我。他们越鼓励,我就越觉得有能力做得更好。学校每个月都有竞赛,我的成绩从来没有出过前五,所以越练越有信心。”蔡叶昭说。

速度让自己获得机会

两年后,勤奋又有天赋的蔡叶昭,在无锡一家饼店做蛋糕裱花师傅,每月有5000多元收入。对于当年未满20岁的他来说,收入可观,而且工作相对轻松,就是按照图册上的款式做蛋糕,有时候即使做个十层蛋糕,也就是费点时间。店里春天和秋冬天是蛋糕的旺季,夏天清闲些,那时候他会给面包后厨揉面帮忙。慢慢地,他发现裱花虽然有很多工艺和手法,但这只是熟能生巧的工种,而烘焙讲究的是温度和情感,面粉、水和鸡蛋这些最简单的原材料,竟然能变化出那幺多神奇的形态。他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开始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做最优秀的面包师。

没有顾忌父母的反对,他辞职,来到更大的城市——杭州,在一家连锁店做起了烘焙学徒,工资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他说,“很多人总是用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些根本不适合自己的事,因为身边人都说那是好的。而有一些人从来都是尽最大的努力,只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我就是这样的人。”

做学徒的每一天都很辛苦,起初,蔡叶昭面粉都没有沾到,每天的工作就是擦盘子、打扫卫生、搬运各种材料。后来慢慢接触到一些简单的制作环节,每天留下来,用师傅剩下的一小块面团,开始自己练习揉面团、搓面包。“蛋糕是死的,面包是活的,当时要练习的有很多,面包选材配比、搅拌、发酵、分割、整形、二次发酵、装置烘烤,经历过这些程序,产品才能出来。这个过程和蛋糕的制作过程完全不一样,累的时候,我就想想当年做流水线工人、端菜员的辛苦,咬咬牙,再接着练。”靠着这股子忍耐劲儿,熬过半年的学徒,他终于当上师傅,还破格当上一家新店的主管。

就在蔡叶昭有些飘飘然的时候,连锁店主管不经意地说,“我们的面包偏亚洲人口味,只是面包的一小类,别说和世界的差距,就是和北京上海,都有不小的差距”。那一刻,他又有了新的决定:离开杭州,去上海做面包。他在上海一家法式面包店重新做起学徒,接触欧式、法式面包。别人看他每天不说话,就在那里埋头工作,以为他过得特别枯燥无趣,但其中的快乐,只有他自己懂。什幺样的温度最合适,什幺样的力度口感好,没有人要求他的技术精益求精,他却默默这样做,知道自己要什幺。这一点一滴的进步,在蔡叶昭的微信朋友圈中都有记录。

2016年,在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留校任教的同学找到他,告诉蔡叶昭有一个面包比赛,因为他在学校出色的表现,加上工作这几年烘焙技艺的进步,符合各方面条件,想让他代表学校参加,倘若成绩优异,就可以在学校当老师。

那一刻,蔡叶昭兴奋极了,因为这是过去不敢想象的,他心动了。然而,这个想法又遭到父母反对,他们觉得辞掉工作打比赛,有些天方夜谭。但蔡叶昭和父母想的不一样,他觉得这是见世面、提升自己技术的绝好机会。于是不顾父母反对,他把工作辞掉,回到学校。

回到学校之后,蔡叶昭懵了,虽然学校没有变化,昔日老师都还在,但是自己的境况却不容乐观。没有工资是事先就知道的,但是仅仅三周,就要从六个人中淘汰四个人,是完全不知道的,自己无路可退。看看竞争对手,他知道自己一定不是最好的那个,惟一办法就是训练。那二十天,虽然很无助,但是孤注一掷拼命练习。别人练习他练习,别人休息他还是练习,艺术面包,起酥面包,法式面包,布里欧面包……每天都要做上12个小时。他说那时候经常熬夜,有种被掏空的感觉。最终,他留下来,蔡叶昭说不是技艺打动了老师,而是速度让自己获得了机会。

把中国烘焙技术展现给世界

被确定为学校的代表选手之后,蔡叶昭压力更大了。学校组织各种老师给他们做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甚至糕点、翻糖的老师都来了,让他们学会各种技艺。那90天,蔡叶昭有了全面进步,他说学习就是兴奋剂。

2016年9月,蔡叶昭代表江苏,来到重庆参加中国区世界技能大赛。踏进赛场那一刻,他惊呆了,他不知道这是规模如此巨大的比赛,那些之前只在电视机里、行业报纸上、传闻中知道的前辈,齐刷刷坐在现场当评委。兴奋又忐忑的他开始了这场大赛,设备、器具、材料都和自己平时练习的不一样,只能逼迫自己去适应。比赛时用的刀具都是崭新的,进行到三分之一时,刀子割伤了手,伤口很深,肉都翻出来。“当时疼得都想哭了,裁判劝我退赛去治疗,但是想想之前训练特别辛苦,这时候退赛太对不起自己,我必须坚持。”蔡叶昭回忆,当时裁判帮忙止血,包扎,但是手一碰到面包,伤口又会裂开,于是用纸包住后,最后用保鲜膜把伤口紧紧包裹起来,坚持了八个小时。比赛结束,整个手都紫了。那场比赛,蔡叶昭获得第一名,他说可能里面加了同情分和鼓励分。

就这样,蔡叶昭在如愿成为王森学校教师的同时,拿到国家队入场券。当时,共有9人进入国家队。之后9进5,5进2,2选1,选出的这个人要参加欧洲挑战赛,最后才有资格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

“比赛是残酷的,别人每天训练七八个小时,我每天连续训练十几个小时。对我而言,每天做面包是一种乐趣,我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一小时醒发的面团和两小时醒发的面团完全不同。每次面粉温度不同,心情不同,做出的口感和风味也不一样。”蔡叶昭表示,“比赛是一个人提升技能最好的方法”。

蔡叶昭每天在炙热的烤箱旁忙碌,每天“揉”十几斤面粉,对一个作品反复练习、实践。在整个参赛过程中,他得到国家队很多老师帮助,不仅技术迅速提升,对职业素养也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学校给了他很大支持和帮助,法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面包大师来学校给学生授课之后,都会给他单独开小灶,让他将西方强项的技术元素糅杂其中,实现整个专业技能提升。甚至给他定制MIWE、WACHTEL这样世界顶级的烘焙设备,让他练习……最终,蔡叶昭拿到中国烘焙行业惟一一张通往阿布扎比的“参赛证”,这是中国队第一次派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对中国烘焙行业有着非凡意义。

比赛之前,董事长王森对蔡叶昭只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烘焙人的风采,发挥平时训练水平即可,至于名次,不要过多去想,毕竟这是欧美人的优势项目。蔡叶昭说:“我希望能够在阿布扎比的世界赛场,充分发挥自己技能,也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得到国际标准的认可。”

比赛为期四天,19个国家参赛,蔡叶昭经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包括工作台发生故障,而后因为同组选手超时,需要临时更换已经熟悉的比赛台面等问题,他全部硬着头皮克服。在做主题为“阿布扎比”的艺术面包时,他的参赛作品由100多个“零部件”组合完成,有海龟、贝壳、船舵、水母、麦穗、稻草等多种元素。“我的作品就像自己爱上面包的经历,虽然经历很艰难,但从未放弃。海龟象征面包最初是从西方漂洋过海来

蔡叶昭(左二)获得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冠军到中国,而我们也漂洋过海来到世界大赛的舞台,再把中国的烘焙技术展现给全世界。”蔡叶昭的阐述获得满堂彩,有评委向他竖起大拇指,有评委拿着手机拍摄他的作品,更有评委要帮他拎行李。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是骄傲的,甚至感觉最终排名在前十名。

颁奖典礼当晚,看着中国代表队的小伙伴拿了一枚金牌,挥着国旗的蔡叶昭嗓子都喊哑了。宣布烘焙项目,当自己的名字响起,代表团有人将国旗披在他肩上,他哭着跑向领奖台。确认自己是冠军后,他哭得有些不能控制。直到颁奖的人把金牌挂在他脖子上,他才确定自己真的成功了。

成为世界冠军的蔡叶昭完全可以入驻最好的西餐厅,拿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高薪。可是,他还是选择回到苏州森联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当一名老师。他想用自己的经验和经历,告诉每一个迷茫的年轻人,通过专注技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现在的蔡叶昭,除了做公司的技术培训,还带领选手们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他做的面包不卖,会分给学员、选手,也会留几个给自己的妻子。“像我的教练一样,我也要帮助更多人实现梦想。”蔡叶昭表示,“生活就像一场试炼,无论好的坏的,我都满怀热爱、亲历亲为;赛场上的奖牌只是一时,人生颁发的勋章,才是我毕生追求”。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