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他身姿挺拔,一双睿智的眼睛透出坚定,带着一身阳光正气。从警8年,他立足岗位,展现一名基层民警的青春风采;他发挥才能,彰显一名青年警察的人生价值。他始终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为己任,书写忠诚、奉献与担当。他就是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金盏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副主任姜华铭。

从打击违法犯罪前沿,到没有硝烟的综合指挥战线,他勇于创新,牵动派出所建立“警法携手、联动解纷”机制,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辖区落地生根;他敢于动真碰硬,抓考核、重监督、强保障,推动派出所执法质量明显跃升;他忠于尽责为民,守护一方热土,为人民安全保驾护航,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被授予北京公安“杰出青年卫士”称号。近日,姜华铭当选2024“北京榜样·最美警察”第二季上榜人物。

力学笃行,业务精湛立排头

说起当警察的原因,姜华铭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考上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并顺利毕业,想到去派出所就可以当一名真正的警察,姜华铭激动不已。但真正到了派出所,才发现梦想与现实的区别。

2016年9月1日,刚刚从警校毕业的姜华铭在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报到后,被派往金盏派出所,“哪知道一路往东,越来越偏僻,越来越黑,连路灯都没了”。本来满怀憧憬的他不禁怀疑:“这……是那个传说中的北京朝阳吗?”

姜华铭被分配的派出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的金盏乡,与通州区、顺义区接壤。辖区内有13个行政自然村,面积为50.1平方公里,是朝阳区面积最大的乡镇。金盏派出所辖区面积大,流动人口多,人口倒挂比例严重,各类邻里纠纷以及房产、婚姻、情感等矛盾频发,给辖区治安秩序带来严重冲击和挑战。那时的姜华铭没有想到,自己在这里一干就是八年。

刚到派出所的姜华铭和很多新警一样,梦想着破大案、抓大贼,认为在一线办案是一件光荣且刺激的事情,期待在立功受奖时榜上有名。于是,他主动请缨,要求到打击办案队工作。无论是摸排线索、还是缉捕罪犯,他都身先士卒、迎难而上,抓住一切机会在打击工作中汲取“养分”。

在一次摩托车盗窃案中,他不顾多日值班、备勤的劳累,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取证、勘查,以案发地为中心,及时调取现场周边及沿途监控录像,全力查找犯罪分子作案路线、驾乘工具、逃跑方向等相关线索,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追踪,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紧接着,又是审讯、体检、送押,整个过程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战斗状态。姜华铭连续作战三天三夜,最终起获被盗摩托车10辆。

坚守打击办案一线,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姜华铭说,在打击办案队五年的工作,历练了自己吃苦耐劳的毅力和强烈的责任心。

2022年12月,姜华铭从打击办案队调至综合指挥室。到了新岗位,诸多情况不熟悉,压力扑面而来。如何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成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姜华铭说,唯有如饥似渴用心学习、勤奋刻苦请教师长,向群众求真学、真求学,不断努力。

“打击办案更具激情,目前的工作更能整体牵动、统筹全盘”,综合指挥室是中枢部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回看警情、审阅卷宗、查阅法条、记录问题、督促整改、建章立制等各项工作汇聚在这里,姜华铭很少有休息时间,常常要忙到深夜,“以所为家”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在高强度、快节奏工作中,姜华铭高质量完成大量调研和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成了派出所名副其实的“笔杆子”。除了出考核、出方案,他还负责进一步组织落实与监督。日复一日的历练下,他提笔能写、脱口能讲,在各项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荣获个人嘉奖5次。他讲忠诚、能担当、肯奉献,深得组织和同事认可。对于嘉奖与认可,他总是淡淡地说:“立足岗位,做好自己每一天的工作。”

如今工作虽和年少时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英雄梦想有一些不同,但当初那份正义感和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一直都在。他说:“现在我明白了,办大案、抓大贼,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守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每件小事、小案中让群众获得幸福感,这才是一名基层民警最感荣耀的事情。”

动真碰硬,打赢“执法质量”翻身仗

“近两年,朝阳分局进一步提升基层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转变民警工作作风,规范一线执法运行,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金盏派出所所长张燕生介绍,派出所将案管组建设作为首要工程,不断完善案管组体系建设,以此推动派出所执法主体专业化、执行行为标准化,不断提高民警执法规范化水平。

对于案管组建设这项任务,金盏派出所领导班子几经考虑,最后交给了“年轻、脑子灵、好钻研”的姜华铭。

“要做什幺?要怎幺做?”刚刚接到这一从未接触过的任务时,姜华铭还是有点摸不清方向。

他充分发挥青年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认真研究了市局、分局的相关文件后,结合前期工作经验,他决定先从警情管理和卷宗管理入手,规范民警办案流程。曾经在打击办案一线的五年基层经历,带给了他创新改革充分的底气。

办案时出行是否规范?案件证据是否齐全?出警是否超时?是否应该受理?“6章27项”,姜华铭建立起来了一整套工作机制及奖惩办法。他充分发挥工作机制“风向标”、“指挥棒”的作用,定期与办案民警会商研判,努力用这套新规范推动案件办理与监督考核“向前一步”。

推行一个新机制,就意味着有人要走出之前的“舒适圈”。“以前咱们靠经验办案不是也挺好的嘛,现在这方方面面都被监督、被考核,感觉‘头上被戴上了紧箍似的。”新的考评办法在实施初期并不是一帆风顺,伴随而来的是一些民警的不理解、不适应,甚至是抵触。

“不敢创新,不敢抗压,那算什幺青年?”姜华铭没有选择退缩、放弃,而是迎难而上,耐心向民警解答规范执法的重要性,定期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件,带领大家多总结、勤思考,通过动真碰硬的督导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落实。

姜华铭还不断拓展培训方式,组织开展常态化执法业务专题培训。通过开展小课堂、座谈会、知识竞答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家逐渐养成良好的执法习惯。

通过不懈努力,所内民警重经验、轻程序、规范执法意识薄弱、执法能力相对较差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金盏派出所在分局执法质量考评中的成绩节节攀升,全所执法公信力、执行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在2023年分局执法质量考评中,金盏派出所取得第三(含外部评价)名的成绩,较2022年上升18名。全所民警对考评的态度从一开始的不理解、不配合,到后来发自内心认同。

这就是姜华铭,满怀真诚和热情,学会从岗位中锤炼自我,从实践中赢取价值,从理想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我将把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转化为立足岗位奋发有为的源动力,在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实践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为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姜华铭语气坚定。

警法携手,做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排头兵”

“这是金盏派出所里最好的一间办公室”,走进金盏派出所的调解室,宽敞的房间里“枫桥经验”的标语引人注目,“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在这里,派出所联合法院成功化解群体性讨薪、重点信访、安全隐患等事件,调解无数纠纷矛盾,成为姜华铭践行新时代枫桥精神的主战场。

从来到派出所的第一天起,姜华铭就天天在辖区里考察巡逻。从早到晚,他见过最多的,就是群众间的各类矛盾纠纷。

“派出所日均接警48件,其中80%以上警情为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劳资纠纷等非警务矛盾纠纷警情,大量报警内容超出公安机关管理范围,矛盾纠纷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解决,极易造成矛盾激化、信访投诉等问题。”姜华铭还记得从警不久时处理一起纠纷,自己苦口婆心地做双方工作,可谁也听不进去,急得他满头大汗。

张燕生介绍,近两年,为“派出所主防”思路的落地落实,派出所积极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做好矛盾纠纷源头化解,金盏派出所主动谋变、主动创新,积极探索矛盾化解新方式。

姜华铭以此为出发点,积极争取派出所领导班子支持,以“优化方式、多方发力、齐抓共管、共破难题”为原则,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根据辖区实际情况,主动整合辖区优势资源,协调朝阳区人民法院温榆河法庭,共同建立“警法携手、联动解纷”机制,由公安搭桥、法院协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做好矛盾源头化解和解析释法工作。

综合运用“公安民警+人民法官”调解力量,对人民群众身边难以化解、属于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调解范围的矛盾纠纷进行联合调解的创新机制,经过建设、实验到全面实施,取得实效。

2023年4月18日,金盏辖区发生一起纠纷,姜华铭迅速出警,将纠纷涉及的三方责任人带回派出所进行调解。因各执一词,三方始终未能达成协议。因涉及群体众多,处置不当极易激化社会矛盾。于是,姜华铭立即与辖区内的温榆河法庭进行沟通,法官与民警共同参与调解,民警对三方相关行为可能触及的违法违规后果进行了解析。法官则详细听取了三方意见及诉求,围绕民法典,通过庭审角度对三方进行释法说理,并给出可行的调解建议。最终三方同意调解、握手言和,一场看似复杂的纠纷,当日即告化解。

“‘警法携手机制的创立,增强了人民群众对调解结果的认可度,为人民群众节省了时间、经济、诉讼成本,同时也节约了司法资源,降低和减少了重复警情、投诉以及信访等问题,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的信任程度。”张燕生说。金盏派出所把“有事同商量”落到实处,在基层村社发扬好民生议事的风气,动员起最强有力的“共治”力量。

辖区的两位老邻居王大爷与陈大爷之前一直关系融洽,最近却因为宅基地使用权问题争吵多次,甚至从最初的口角矛盾,逐渐上升到用大喇叭喊话谩骂、门前倾倒垃圾、用汽车堵门等过激方式。

民警不止一次上门调解,每一次,双方都暂时“中止”了纷争,但没过多久又再次矛盾升级。而矛盾的核心,宅基地的使用权属这个问题没有解决,这事在两位大爷心中就不能“翻篇儿”。

“大爷,宅基地的纠纷可以去法院通过诉讼来解决。”民警耐心调解道。

“不去!”刚刚还针锋相对的两人,这次却异口同声。

原来,两位大爷认为去法院打官司要花很多钱,耗时又长还没面子,都不愿意走进法院大门,只能通过反复报警的方式来讨个说法。

如何帮两位大爷彻底化解矛盾?“既然二老认为去法院诉讼太麻烦,那咱们就把法官‘请进来。”姜华铭坚定地说。

姜华铭立即与辖区内的温榆河法庭进行沟通,与法官深入一线,走访周边群众,询问两家矛盾形成的历史原因、来龙去脉。经过管法两家不懈努力,为二老化解矛盾的思路也变得愈发清晰起来。

2023年3月,法官与姜华铭来到王大爷家中,共同主持纠纷调解。查看了二人的宅基地使用证等相关证明文件后,法官根据《民法典》进行释法说理。经过耐心调解,当日双方握手言和,终于化解了心中的疙瘩。看着二老能够重归于好,姜华铭露出了笑容。

当事双方对姜华铭深表感谢:“真是太感谢姜警官了,没有您的帮助我们真不知道该怎幺办了。”

自2023年2月“警法携手”机制运行以来,姜华铭先后协调、牵动联合调解42次、得到群众电话表扬15次。

警法携手、联动解纷,画出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同心圆”。姜华铭感到欣慰:“作为一名青年民警,我们理应抓住时代契机,以青年人敢作敢为的责任心挑起‘枫桥经验的传承重担,以心系群众的为民之心打开社会治理的新天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书写生动的基层篇章。”

姜华铭从警8年来的工作历程,虽然未能与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结缘”,但他始终一步一个脚印,在日复一日中书写着忠诚为民,在崇高的公安事业中展现着青“警”担当。在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传递中,一桩桩难事得到解决,一串串矛盾纠纷得到平息,当初那份守护平安的初心,如今愈加坚定!

责任编辑 张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