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蕊

一碗麻辣烫,火了一座城。

这座城,叫天水。

继淄博的烧烤和“尔滨”的少数民族火起来之后,估计甘肃人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们日常生活中平平无奇的一碗麻辣烫,居然成了全国人民竞相追捧的美食。

一座城市,光靠麻辣烫出圈儿,多少有点“势单力薄”。

那除了麻辣烫,天水还能靠什幺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山水环绕的西北“小江南”

尽管地处西北内陆,但天水这座小城的自然环境却与我们印象中的“大漠孤烟”截然不同,呈现出美妙的江南韵致,自古便有“陇上江南”的别称。

天水恰好位于我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附近,地貌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层褶皱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质沉陷和红、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地区因受纬向构造带断裂的影响,形成渭河河谷地貌。山水环绕交错,是天水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格局。

西秦岭横亘于天水中部,刚好阻挡了来自河西走廊的风沙,也成为黄河长江的天然分界。秦岭以南属于长江流域的嘉陵江水系,以北属于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在这些河流及其支流的侵蚀冲击下,土壤在沟谷区形成淤淀土、草甸土,历经天水人一代代开垦熟化,进而形成黄绵土、黑垆土为主的耕种土壤。在这里出土的黍和油菜籽距今已有7000 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同类作物中时代最早的标本。这说明天水地区是我国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

说到农业种植,就不得不提到天水麻辣烫的灵魂“绝代双椒”——花椒和辣椒。与其他作物一样,它们在这片土地上得到天然的眷顾: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左右,全年日照时数超过2500小时,无霜期超过200 天,土壤疏松肥沃,极适合不耐寒的落叶乔木(花椒)和根系不发达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辣椒)生长。天水的气候和温度,也适宜花椒和辣椒收获后进行自然风干等进一步加工。每年辣椒收获的季节,人们把成熟后采摘的辣椒,用针线穿过根部,挂在屋檐下晾晒,形似一串串羊角。

用天水的辣椒制成的油泼辣子,香而不辣,与麻香醇厚的花椒搭配在一起,成了天水麻辣烫的灵魂,也成了天水对外的一张名片。

山峦绝壁上的璀璨佛国

天水境内山脉纵横,众多山峰中,本地人耳熟能详,外地人却鲜为人知的或许就是位于天水市麦积区,属于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这座山高142 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它的北面和起伏的秦岭相连,南面则是没有植被覆盖的陡峭山崖,红色的砂砾岩分布山体之上。

有中国“四大石窟”之称的麦积山石窟就位于麦积山上。这里保存有绵延11 个朝代、持续1600 多年不曾间断,密如蜂房的雕塑作品,形成了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被誉为“东方雕塑博物馆”。

专家学者们推测,麦积山石窟的建造始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当时的君主姚兴是虔诚的佛教徒,君王崇拜佛教,倡导僧侣开凿石窟。北朝时期,从北魏,经西魏再到北周,是属于麦积山石窟开凿的黄金时代。

麦积山石窟的内容以佛教为主,反映了三佛、七佛和西方净土等内容;造像以泥塑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也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为后世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

遗憾的是,由于天水地区常年湿度较大,麦积山石窟的壁画纷纷剥落,现今仅保存有1000 多平方米。但这里的泥塑、石胎泥塑和石雕造像有7800 余件,远多于敦煌2400 多身彩塑的数量。

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起源

你可能听说过伏羲,但不一定知道伏羲与天水还有一段不解之缘。

伏羲是中华先民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第一位载入文献的男性始祖。他开创了畜牧养殖业,制定了姓氏,点燃了中华文明的薪火,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称赞和共同敬仰。

相传,伏羲于农历正月十六日出生于天水(古称成纪)。因此,每年伏羲生日,天水市民众自发集会到伏羲庙祭奠,祈求新的一年幸福安康。除了民间祭祀,天水还在每年举行盛大的公祭活动——“公祭伏羲大典”和“伏羲文化旅游节”,“公祭伏羲大典”也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每当这一天,还能看到东亚最古老的部族——白马藏族的演出。

此外, 在天水市秦安县, 发掘出了距今约7800 一4800 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大地湾遗址。遗址约14000 平方米,出土文物近万件,其中含有大量品类丰富、色彩鲜艳的陶器;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房址、灶址、灰坑和窖穴、窑址、墓葬、壕沟等史前遗迹700 多个,揭示了史前大地湾高度发达的文明,同时也展现了3000 年前原始先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等状况,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依据。

大地湾遗址出土的陶器上还发现了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朱彩符号,在年代上早于半坡的刻画符号千年以上,又与仰韶时代种类逐渐增多的刻画符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甚至有些刻画符号与半坡的完全一致,这无疑为中国的文字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