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超

游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能够调动小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游戏教学符合目前的教育环境,小学生在游戏教学的课堂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强化了数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通过游戏教学法,小学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中逐渐培养起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保障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游戏教学的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有助于学生放松身心、快乐学习,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帮助。

游戏设置要符合小学生特点

数学游戏设定的目的在于激发小学生的互动能力,促使小学生通过游戏实现思考、探索能力的培养,提升小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促使小学生借助游戏的参与,和其他小朋友互助协作,培养团队意识。为此,在进行数学游戏的设定时,教师首先要向小学生明确游戏规则。同时在游戏方式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选择兼具动手操作和趣味性的游戏模式。

首先,重视以小学生为核心,强调以小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游戏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师在游戏的筛选上,要尽可能贴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游戏设计上,重视小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调动。在这个过程里,作为教师,应该选择有较高趣味性,且有较高参与性的游戏。通过有针对性地筛选游戏,确保在开展游戏教学上,能够调动小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小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其次,游戏的选择要尽可能确保教师和小学生间的互动。在培养小学生动脑能力上,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要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保持和小学生良好的互动,不断提问,让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主动思考,实现动脑能力培养。为此,较高的互动性应该成为教师在游戏教学内容规划上的又一个核心关键点。

多种方式打造小学数学游戏趣味课堂

游戏情境设置,深化数学感知。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奇心强,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可通过教育游戏导入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数学问题探究。比如,当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知识内容时,小学生初次接触“多边形”这一数学概念,无法快速理解“多边形的面积”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准备多块七巧板,并且鼓励学生将七巧板拼接成为教材中的多边形。在七巧板拼接过程中,小学生懂得了如何求出多边形的面积,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在逻辑能力方面依然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探究能力,游戏教学法将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平台。再例如在教学“找规律”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小游戏“给自己掌声”的方式,使得小学生能够在拍手游戏中找到规律,进而为提升探究热情创造良好条件。

伴随着教育环境的改革,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确保小学生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使数学教学发挥出现实价值。因此当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扇形统计图》这一课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出一个生活化的实践游戏。教师安排学生到社区中去统计用水的比例,并且鼓励学生将统计出的数值制作成为扇形统计图。由此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游戏中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能促使其培养良好的节约用水环保意识,有利于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

情境类游戏融入,增强学习趣味性。数学教育中常用到的情境类游戏,可以把需要讲授的内容纳入到游戏中,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应用数学知识解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给予课堂导入环节高度的重视。小学数学教师凭借良好的课堂导入设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保障小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运用于课堂导入环节。游戏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运用游戏导入数学课堂能够激发出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为数学课堂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当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开始教学前为学生举办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安排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创设出一个“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在学生完成游戏后,教师将“人民币”这一概念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数学课堂的质量。

创设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知欲望。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要让学生的学习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展开。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单元中,可以设置游戏情境:一位妈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孩子假期看电视时间日渐增多影响视力,于是妈妈和孩子进行约定,同时掷两粒骰子,把两粒的和加起来是几就看几分钟电视。让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同时掷两个骰子,它们的和可能为哪些?在这一问题引领下,师生开展学习活动。要求两个骰子的和,先提问假如掷一个骰子,面朝上出现的可能性有哪些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再让学生猜想同时投掷两粒骰子和的可能性,并进行验证,放手让学生体验参与,获取知识,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本节课设计了两个动手操作的数学操作活动:同时掷两个骰子的和的可能性。得到点数之和2,3,4,…,11,12,掷出哪些和的可能性大。

在小组进行合作求证和出现的可能性时,教师让所有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做到全员参与。动手之前,让学生说说课堂实验,掷多少次骰子较为合适?选一选并说说为什么?让学生分析课堂实验次数的合理性,并通过实验得到同时掷两粒骰子和的可能性会是2——12这11种情况,也就是孩子最多看12分钟电视,于是出现孩子不同意想办法提出新的要求:他和妈妈轮流拿这两粒骰子之和,分A、B两组,每人拿一组,进行掷骰子比赛,谁分得的一组和出现次数多,谁就赢,就听谁的,也就是第二个操作活动。

第二个操作活动时,为验证哪些数字和出现的可能性大,由学生上台拿数字分组比赛,设计成一个开放性的活动,请两个同学上台分别作为妈妈代表和孩子代表取数字和,并提问谁会赢?面对结果的不确定性,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两个骰子,并提供实验记录表,每组四名同学各司其位,通过画“正”的统计方式记录妈妈和孩子各自取得的数字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引导孩子思考如果想使自己赢的可能性尽可能大,应该取哪些数字和?再利用数的组成分析2——12这11种数字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得到5——9出现的可能性大,其余数字和出现的可能性小。当学生进行汇报时,大家自行进行分析,找到原由时,同学们的喜悦之情便油然而生。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开展形式的趣味性,需要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融入多元化的游戏方式,进而更好地提升内容呈现的趣味性。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引导和教育促使小学生在“玩中学”,进而更好地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专家点评

时代在发展,教学方法也应该因时而变。今天的小学生,接触的事物更为新奇,掌握的知识更加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则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正如本文所提到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小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玩中学』,教师轻松,学生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