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庆

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重庆市中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重庆市优秀少工委主任,重庆市最美校长,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评审专家,重庆市家庭教育质量监测专家,《全视界·教育》编委,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专业委员会理事,未来智慧校园研究中心“OMO智慧教学工作室”特聘专家。受邀在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2021全球智慧教育大会、2021全球华人计算机大会等国际会议上作主旨报告,出版专着《行远如雁,志在行远》《裂缝中的微光》。个人获评重庆市第二届“最美校长”。

校门口,老师笑盈盈地迎送学生;课堂上,老师投入地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书房里,老师钻研教材,坚持挑灯夜读;办公室里,老师耐心地辅导学生,慈爱地和每个孩子交流……在行远小学校长邹贤莲的眼里,这所新生儿一样的校园里,处处都是充满着教育之美的画面和瞬间。

说到最美教师,邹贤莲想到的便是两句话。一句是于漪老师说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另一句便是顾明远先生说的“教育无他,爱与榜样而已”。从教二十八余年,邹贤莲最大的体会是,老师要对学生给予关爱和激励,老师的美正体现在千千万万件小事中,体现在平平凡凡的岗位上。

万物养正,登高行远

邹贤莲从教的起点是在垫江县的一所乡镇学校,从专职的音乐教师跨界教数学,并在全县的赛课比赛中拔得头筹。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教学骨干,市级骨干教师。一路走来遇到的人和事都成为她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那些经历也直接影响了她对教育的理解。

2017年,她担任正在筹建中的重庆两江新区人和花园小学(现更名为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长。在工地办公一年,当学校拔地而起,2018年正式招生时,她的理想中的校园也逐渐由抽象转为具象,校园的一草一木之间皆是她关于教育的小心思。一楼,过道处有孩子们布置的植物,有学校精心摆放的小物品;每一层楼的楼梯间,都有舒适的小沙发和小桌子;功能室外的过道较宽敞,有电脑、图书,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需求使用和阅读……

“一个人的成长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今天我认为‘万物’应该是学校的一种课程观。”邹贤莲解读,小学的基础教育重点在于学生的品质习惯、思维方式。只要这个方向是“正”的,那学生成长的结果就不会差。“正”是行远小学的一个关键词,学生要正德正行,老师要风清气正。

“万物养正,登高行远”,这便是行远小学的办学理念。学校坐落在半山腰上,邹贤莲便借用《中庸》里的“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来阐明学校“登高行远”的办学愿景,这也正是学校校名的来历——从低的地方出发,志存高远,朝着目标行进。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要想“行远”,就必须要学会拥抱新技术,用技术赋能教育。邹贤莲回忆,十几年前,她参加了一场赛课活动,因为当时不太懂计算机,上课过程中课件展示出了问题,最后因此被扣分只拿了二等奖。这个教训让她深刻地认识到,老师不仅要会上课,还必须可以将新技术娴熟地用于教学,为传统的课堂教学配备信息技术的翅膀。今天,行选小学的每位老师都是可以随时开播的“教学主播”,学校建有专业的直播室,全校通过线上共上一堂课已成“家常便饭”。

“尤其是在经历了疫情之后,我们更加重视线上教学。”邹贤莲介绍,当学生返校复课之后,学校就提出了“线上+线下”“云端+实体”共建智慧学校的一个发展思路。行远小学所在地两江新区近年来也一直在打造智慧之城,借此东风,学校的智慧教育发展得十分迅速,打造了一张具备典型特色的“五智”育人模式新名片,即学生“智学”,教师“智研”,家长“智陪”,学校“智理”,社会“智联”。

智从生活来,慧到生活去。校园里的每一间功能室都向学生完全开放,孩子可以随时使用智慧屏,与机器人对话,观看线上精彩课程……邹贤莲认为,智慧教育并非只和高大上的设备平台相连,并非只和高精尖的炫酷技术相关,归根结底它还是人的智慧。真正的智慧教育和劳动教育、体育美育一样,其本质内核依然是教育,应该包含空间的智慧、技术的智慧、思维的智慧、管理的智慧、教与学方式的智慧等核心要义,“这是一种与智能新时代相匹配的常态学习范式”。

好学校需要大家一起进步

行远小学刚创建四年,在教育这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行当里,它还相当于一个牙牙学语的新生儿。学校如何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这不仅仅是让理念上墙这么简单,需要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渐沉淀。如何沉淀?对于学校首任校长邹贤莲来讲,是一个思考题。

“学校需要文化的凝聚、影响和感召,所以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学校文化从学校诞生之日,甚至从设计开始便在一天天生长。”邹贤莲对记者说,对于一所从零起步的新校,文化理念的构建不能是空洞的理论,办学者既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要带领包括学生、家长、教职工在内的参与者将办学理念落实于具体的细节和标准之中。

首先,要立足于地域校情。行远小学处于新区中的老区,家长素质水平差异较大,孩子们需要文化的浸润,家长们更需要文化的引领;其次,结合6-12岁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该年龄段的孩子具有童趣、天真的特点,对文化形象的设定也应符合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最后,新时代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怎样的人才,学校文化就该朝怎样的目标去进行构建。

当然,办好一所学校,还需要充分发挥内部的多方力量。邹贤莲聚焦影响学校的三类核心人群(学生、教师、家长)提出了三类课程——学生砺行课程、教师修远课程、家长共进课程,旨在以人的成长影响人的成长,形成共进的良性循环。教师团队是以家、校、社共融为核心的智慧教育体系高速、高能、高维运转的原动力。在行远小学,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教师团队不仅拥有专业的高度,还拥有视野的广度。这便得益于行远小学的教师“修远课程”。建校之初,学校教师在文化背景、职称等级、工作经验上存在差异,为迅速打造一支尚德行、够专业、慧生活的教师队伍,教师“修远课程”的实施与学校常规工作融合在一起,二者共同推进教师队伍跨越式成长。

“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在期待孩子要优秀,要成长,要进步,但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咱们老师,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的示范,所以老师、家长也一定要成长,要进步。”邹贤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