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同才 王祖国

莘县实验小学成立于1944年,坐落在素有“平原小延安”之称的革命老区——莘县县城中心,美丽的徒骇河畔,巍巍燕塔脚下,是一所全国绿色学校、全国骨干校长、优秀教师挂职研修基地,山东省教学示范校、聊城市素质教育领军学校。

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校园环境孕育了“永不放弃,敢为人先”的学校精神。多年来,学校秉承“先进思想,全员践行,坚持不懈,开拓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通过创新教学教研方法,科学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光明之路。

一、 晨会和暮课制度,让备课与课堂“零距离”

每天早晨的读书课时间,当你走进实验小学的每一层楼,一股清新的教研之风扑面而来:数学学科的教师们以年级组为单位,簇拥在首席教师周围,你一言我一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别看只有短短的20分钟,教师们讨论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每个问题的预设,某个教学环节的巧妙处理,甚至一个数学符号的书写教师们都会互相提醒。

教师们亲切的把这样的集体备课活动称为“晨会”。除了数学学科,语文、英语等学科的教师也依据时间不同制定了“暮课”制度。看着教师们热闹讨论的场面,有的前来参观学习的领导、专家、教师也一时兴起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

2019年上半年,实验小学有11位教师获得聊城市“课堂教学十佳教师”,13位教师荣获县教学能手,有29位教师执教县级以上观摩课50余节,送课下乡120多节,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踏实严谨的教风,科学高效的课堂设计,受到各级领导、教师们的广泛好评。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教师们甘苦自知。这些年,实验小学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从假期集体备课到每周一次集体教研,再到每天的晨会,再到上完课后的教案补充,工作越来越实,效果越来越好。教师们发现,越是和课堂离得近,他们的集体备课就越有生命力,遵循集体备课——上课——反思——补充备课之路,莘县实验小学的集体备课越来越有针对性,课堂越来越高效。

数学教研室的马秀景主任见证了实验小学集体备课工作的发展历程,从一名籍籍无名的教师到聊城市数学教学专家,一路走来,她的感受总是那样强烈:“我是集体备课的受益者。实验小学的集体备课从来不搞花架子,年轻教师从中获益良多,缩短了成长周期,老教师也不断更新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厚了自己的专业素养。集体备课,让每位教师都直面教学重难点,既正视差距又集思广益想办法,带动了实验小学整体教研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 打造“四维”课堂,学生素质提升和教师教学提升“同频共振”

在莘县实验小学公开栏的右上角,有一个固定的栏目:“四维”课堂构建量化表。教师们每周五下午都会围着这个小小的量化表查找课堂教学中的疏漏,用数学教研室主任黄现丽教师的话来说“这个量化表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晴雨表”。

多年来,实验小学不断总结既往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将纷繁复杂的课堂评价项目归纳细化,打造了以学生参与、教师能力、课堂效果、德育渗透为评价中心的“四维课堂”。所谓四维课堂,就是把课堂的评价项目分为四个维度:一是学生预习的效果、课堂上的倾听、互动、自主探究;二是教师教学的环节、指导、点拨;三是课堂的目标达成、内容实施、评价效果;四是课堂的德育效果、资源利用、创新之处。

首先,实验小学非常重视孩子的预习效果,课前,教师都会布置每节课的预习任务,任务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步骤清晰,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做到“能不讲的则不讲,该讲的要少讲”,主要精力用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指导、点拨,让学生开启思维,点亮智慧。再次,充分对照课程标准,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科学,达成效果如何,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上和课下两种资源,服务教育教学。最后,实验小学明文规定:课堂必须渗透德育,努力促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实现课堂即生活。

四维课堂,让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择高而立,向宽而行,将课上资源与课下资源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去评价课堂,从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丰厚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了“多赢”。

三、 “推门听课”和“指定听课”“指导听课”相结合,让“公开课”变成“家常课”

每天,业务校长赵淑华都会一手拿着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一手拿着听课本在学校的楼道里转个不停。“每周我都要用掉一个听课本。”望着自己办公桌上一摞摞的听课笔记,她的眼神里充满了自豪。

崔霄教师去年刚刚从莘县某乡镇小学调入莘县实验小学。在镇里的小学,他是业务尖子,是镇优秀教师,每年的教学评估轻轻松松拿到一等奖。来到莘县实验小学,这种日子全变了。“刚来实验小学的第一天,赵校长就要听我的课,可是,我连学生的面都还没有见到,手里只有一本教科书和暑假里的备课本,没办法,只能战战兢兢讲完了第一节课,结果一塌糊涂,自己也出了一身冷汗。”至今想起来,崔教师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是实验小学给了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一个下马威!”和他一样不再“骄傲”的,还有一块进入实验小学的史庆博教师,“在乡镇小学,一年听不了几节课,可是到了实验小学,听课已经成为常态,家常课像公开课一样需要精心准备。”    “指定听课”,是实验小学的一大特色,主要就是面向那些年轻教师,除了摸底,还有一个督促的作用。年轻教师得到了锻炼,老教师呢?实验小学同样安排了内容丰富的“花样套餐”。每周除学校教研室指定教师听课之外,学校还安排了“推门听课”和“首席教师”轮流听课,使教师在听课状态下讲课成为常态。听完后,教研室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课。

“评课比讲课的气氛还要紧张,还要累!紧紧围绕这一节课的‘四个维度人人发言,有了争议往往会争论不休,很多次我们为了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争论到深夜”,学校语文教研室的郭美丽教师深有感触的说。

在评课完毕后,上课的教师要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研室会安排教师重新上课。说起“推门听课”“指定听课”“指导听课”对教师成长的意义,赵淑华校长的话语里总是那样朴实而笃定:“就是这样,一节课一节课的磨,一个点一个点的攻克,让每一位教师都围着课堂那‘一亩三分地要成果,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我们培养出50多位市级以上‘教学能手,3位‘水城名师,1位‘山东省优秀教师,1位‘齐鲁名师!”

四、 变“师带徒”为“导师制”,打造“青年教师成长沙龙”

“青年教师的成长决定着学校的未来,我们从青年教师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着力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校长柴林亭总是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到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

为了给青年教师搭建舞台,实验小学在原有的“师带徒”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总结,大胆创新,由教科室组织成立了“青年教师教育沙龙”,并根据学科特点和工作分工,划分出三个“教育沙龙”,分别为“班级管理沙龙”“教学技能沙龙”“教学研究沙龙”,学校为每个沙龙量身定制两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为导师,负责该沙龙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业务引领,依照学校规定和安排定期开展活动,旨在通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青年班主任教师论坛”“青年教师素养大赛”等活动,使青年教师相互感染,分享成功的喜悦,体验职业的幸福,化解成长的苦恼,消除工作的困惑,实现团体与个体的比翼齐飞。

每学期,学校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评定,同时考核导师和沙龙内的每位教师,考核内容包括青年教师的师德、课堂教学、班级工作、课题研究、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三年为一周期,促其补齐薄弱短板、找准发展路径、激发发展潜能。

“导师制”大大缩短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经过反复摔打和磨炼,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起来。

五、 坚持教师读书,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新学期刚刚开始,实验小学的科学会堂内异常热闹。原来,教师们正在这里举行“莘县实验小学第二十届读书交流会”,恰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华诞,这次交流的主题就定为“我和我的祖国”。

在莘县实验小学,教师们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很多,但最持久、最扎实有效的一定是读书。

每次交流会,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一位教师在交流会上交流读书体会。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畅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有的背诵其中的名篇名段,有的教师光背诵不够还要歌之舞之。

十年前刚刚课改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教师们对读书的意义理解不足,不愿意读书,很多教师在读书展示的时候直接用百度搜索展示内容。为了逼教师们读书,真正把读书活动落到实处,实验小学只能硬性规定:每位教师每年不少于100万字的阅读量,成本的书每年不少于20本,读书笔记不少于10万字。

如今,读书交流会走过第10个年头,整整20届,读书已经成为教师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办公桌、家里都摆满了书,有时一个年级组还会不定期搞一些读书沙龙。酷爱读书、被同事们戏称为“书橱子”的刘玉宝教师对读书前后教师们的变化赞不绝口:“读书活动让师德更高尚了,我们读书,不为别人,不为挣钱,只为生命更加从容,更加坦荡,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好读书,读好书,莘县实验小学的“书香校园”建设搞得有声有色,教师们还怀揣着一个更大的梦想,那就是通过对孩子们进行感染和熏陶,让他们成为一粒粒读书的种子,将来建设一个美丽的“书香中国”。

栉风沐雨七十载,砥砺前行续华章,实验小学始终对教学教研之路上下求索、孜孜以求,从中央到地方的媒体,从天南到海北的考察团,都对实验小学的教育教学有这样一种肯定:莘县实验小学教育教学,以德为先,以人为本,在一次次的继承和创新中,实现了教研的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