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学习内容中有很多的数字、符号,小学生难以理解,在加上传统教学方法枯燥都容易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更好的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数学活动,丰富数学课堂,引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将活动和数学学习内容相结合可以很好地改变数学原有的枯燥感,让数学学习变得有乐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更好的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数学活动进入数学课堂势在必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其它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 数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的障碍

(一) 学生年龄太小,活动组织困难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他们没有太多的秩序意识,只能是教师一步一步引导着进行活动,而且很多学生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跟随教师上课的脚步。在教师组织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会不断进行,但是大部分都是学生之间玩乐的语言,这对活动组织不利。而且,如果小组间分别进行活动,容易产生混乱,因此,中低年级的学生不宜进行小组讨论。

(二) 活动过程时间较长影响上课时间

数学活动从组织到实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且在进行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相同,尤其是一些内容复杂的学习内容在进行数学活动实施的时候容易出现时间过长的现象,导致拖堂。当教师拖堂时,学生的注意力就无法维持在学习活动上了,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数学活动时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二、 小学数学中融入数学活动的方法

(一) 设计多彩的活动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比与比例的时候,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置相应的活动,设置分月饼、分饼干等活动,分小组进行,将一个完整的饼干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这样让学生独自思考以后进行小组讨论,可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班级是一个群体,群体中的学生要交流、沟通共同在这个环境中生活。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保证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生活正常进行。例如在学习图形类的课程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进行讨论总结。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工并引导,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数学活动对于改变数学的逻辑性强、趣味性弱,数字符号难以理解等问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数学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障碍,但是教师要努力克服这些障碍,扬长避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所学内容的特点合理的安排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