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如

当代儿童生活在一个被数字科技包围的时代,“数字原住民”是对当代儿童的一种新兴称呼。儿童“新游戏”体现着现代科技与儿童游戏的结合,离不开电脑、智能手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产物。笔者基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和“数字原住民”的概念,从信息科技对幼儿园游戏教育的影响角度入手进行了一些探索。

2001年,着名教育游戏专家马克·普连斯基首次确切地提出“数字原住民”的概念,即“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此后,学界对“数字原住民”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论,衍生出了“数字熔炉”等说法。笔者将结合从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四个阶段,简述当代儿童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原因。

一、感知运动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主要指儿童从出生到2岁的阶段,主要通过看、闻、听、尝、摸以适应外部环境并进一步探索外部环境。其中,儿童大约在9~12个月时获得客体永久性,即可以理解客观物体的存在性。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就已经被数字科技包围,从出生时,他们身边就已经充斥着手机、电视。

二、前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主要指儿童2岁到7岁的阶段,儿童在这一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行为模式被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语言、模仿、想象、符号游戏和符号绘画来发展符号化的表征图式。他们的知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知觉。

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儿童没有办法把科技和世界分离开来,只能把世界和数字科技全盘皆收。他们在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意识,认为任何人都应该围着自己转,认为世界为他而存在。

三、具体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主要指儿童7岁到11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得到了重组和改装,能够进行合格的运算,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这个阶段的儿童逐渐能发觉周围的数字科技,也能非常理智地区分世界和数字科技,并且能够自然而然地主动将数字科技在世界中剥离出来。儿童从出生就生活在数字时代,从无法区分世界和科技到将数字科技熟练应用和理解,这就是儿童会成为“数字原住民”的原因,而“数字原住民”能够很好地将数字科技这个“老朋友”变成“更好的朋友”,也就是能够熟练的上手和透彻的理解。

四、形式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主要指儿童11岁至成年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内容或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他们已经能理性思考抽象的概念和假设的情况,大脑可以进行归纳演绎,分清主次,思考“思考”本身进而可能进行思考哲学层面的思考。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完全将数字科技和世界区分开,儿童已经能够将数字科技融入自身经验,并且加强对数字科技的运用,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增强这种能力和认知。

从整体上来看,在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儿童无法将数字科技和世界区分开,只能全盘皆收。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经能比较理智的区分数字科技和世界。在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已经能够完全将数字科技剥除在世界里,也已经把数字科技融入与自身中。

这个时代的儿童“新游戏”作为儿童世界中的持续存在的物品,让儿童从被包围到无法区分科技和世界再到自然而然剥离于世界再到融入自身。儿童在自身认知发展过程中,其对数字科技的自身经验也在不断地积累和丰富。所以,“数字原住民”时代的儿童“新游戏”,也象征着整个世界的认知发展过程,儿童在不断成长过程中数字科技也在不断成长,这项技术也在不断成熟,被世界所熟练运用。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也都指向了“数字原住民”对信息自主度的要求比较高,偏好主动搜寻获取并加工信息。

幼儿园的儿童年龄都比较小,课堂教学组织越合理,越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内在需要,儿童越不容易分心。利用信息科技创造的鲜艳画面,声音和图案的动态配合能使儿童对于课堂更加专注。通过画面、声音和图案来实现某些知识性较强的内容,更易于幼儿掌握知识,同时也符合低幼年龄的认知特点。

“数字原住民”时代的“新游戏”是将知识变得可视听,是时代的一个进步。“新游戏”就是对数字科技的应用,“数字原住民”——当代儿童自己有着对数字科技的认知和思考,能够积极主动探索,不断接纳和吸收新的数字科技。

深刻理解“数字原住民”的特征,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和运用信息技术,将有力地推动幼儿园教学现代化。这对改革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效益有巨大促进作用,对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也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