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重任,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品德教育、法治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还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理念,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等优秀品质,都是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宝贵财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传承文化经典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同时,还可以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优秀品质转化为行动准则,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成长,让学生深刻感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认同、强化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引导其从小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许党报国的志向。

二、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式

为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较低,而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学习深度,因此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开始前对学生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在课程设置的时候逐步引导学生健全认知,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状态,更好地接受知识。

(二)利用教材中潜藏的传统文化内容开展教学

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并结合授课内容向学生讲解、展示,以此实现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如根据授课内容选取适合的、符合课题的古诗词,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教学目的,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渗透。

(三)创设教学情景,渗透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学习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与现实情况,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此外,还可以邀请文化名人或专家学者走进课堂,为学生带来生动的文化讲座,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教师是强化思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主体。学校立足教师发展,培育团队、成就名师,开展多渠道、多方法教学教研培训活动,建成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良好职业道德、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有效激发了道德培育的力量。

总之,校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载体,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育人的重要助力。学校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需要,多措并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的精神血脉。

(作者单位:汶上县郭楼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