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 刘文静 刘学

摘 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着每一个消费者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总体来说我国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仍存在少数农药残留超标、稀土偏高、感官品质不符合要求、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本文通过在黔南州范围内的实地走访,对贵州省黔南州部分茶叶企业进行了质量安全方面的调研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黔南州;茶叶;质量安全;建议

茶叶质量安全包含了茶叶质量与茶叶安全,茶叶的质量是指“茶叶的特性及其满足消费要求的程度”,茶叶的安全是指“长期正常饮用茶叶对人体不会带来危害”。茶叶质量安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等因素,涉及茶叶的原料生产和加工两个过程,总体来说我国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仍存在少数农药残留超标、稀土偏高、感官品质不符合要求、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高度重视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全面推广茶叶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黔南州茶叶质量安全简况

近年来黔南州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据统计,2015年底,全州茶叶面积已达131.38万亩,其中无公害认证的茶园面积为43.53万亩,占总面积的33.14%,取得有机茶园认证的茶园3万亩,占总面积的2.3%,总产量2.09万吨,产值33.46亿元。黔南州茶叶种植区域遍及全州12个县市,涉茶叶企业共计900余家,其中:茶叶加工企业280家、茶叶合作社198家、茶叶加工点627个、初制加工企业215家、精制加工企业37家、精深加工企业1家、清洁化生产线28条,近五年以来在全州推广应用茶叶机械加工设备5300多台(套),目前,全州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的茶叶企业共计66家,有13家茶叶企业上线食品安全云,24家茶叶企业上线茶叶质量安全云,另外,有7家企业入驻了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茶产业是黔南州支柱产业,一直以来黔南州高度重视茶叶质量安全,按照贵州省相关文件精神贯彻实施好茶叶质量安全工作,2014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黔南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中也明确对茶园禁用农药、肥料及茶叶企业生产、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服务平台、实行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等作了相关规定。近年来黔南州围绕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全州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通过定期及不定期地开展宣传培训、科普讲座、执法检查及督查等,树立茶叶生产者对茶叶生产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生产、加工氛围。通过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投入品执法检查、产品检验检测等措施的开展,有效遏制了国家禁(限)用农药及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茶园的销售与使用行为。近五年,农业部抽检贵州茶叶的100个批次中,黔南州抽检茶叶合格率为100%,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行业具有良好的声誉。

由于贵州是茶的发源地之一,病虫害种类多,病虫害成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虽然历年来黔南州茶叶质量安全工作抓得有力有效,但也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隐患,如防控技术单一、茶农科技知识水平相对偏低、不按规定浓度和次数施药、不按安全间隔期采收产品等现象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黔南州茶叶质量安全。另外,黔南州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技术人才和项目资金的缺乏也制约着我州茶叶质量安全工作,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仍然任重道远,茶叶监控难度大。因此,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推动黔南州茶叶产品出口,对茶叶中的农药和风险元素进行安全性评估十分必要。

二、黔南州茶叶质量安全工作的建议意见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强化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在黔南州范围内办学习班、发放资料、视听媒体以及技术人员进村上门服务,广泛深入地进行茶叶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等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黔南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的宣传培训,增强茶叶企业管理者、生产者及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按照“种植集约化、生产标准化、质量安全化、经营规模化、品牌国际化、市场多元化”的总体思路,狠抓茶叶卫生质量安全工作,力促茶产业持续稳健发展,推动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总结推广部分合作社的成功运行模式。

2.全州实施绿色防控。根据《贵州省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结合现有种植情况,在规模化、标准化的茶区实施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并逐渐在全州推广开,以提升保障茶叶生产、茶叶质量、茶园生态安全能力。

茶园病虫的防治必须牢固树立绿色植保的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以改善茶园生物多样性为核心,调节茶园中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数量比,使之长期处于低数平衡状态,从而达到茶园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实现无公害茶叶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茶叶质检体系建设,加强执法监督检查。一是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搞好各县市、各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检测设备配套,引导督促企业建立自律性检测室,形成州级不定时抽检、县级检测机构每季度一检、乡级检测机构每月一检、加工企业批批自检的茶叶质量检测制度,杜绝问题茶叶流入市场;二是增加专业技术人员,茶园面积1000亩以上的乡镇,建立茶叶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协调机制,将茶园质量安全监管纳入乡、村、组三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工作范畴,并签订责任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农口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食药局的紧密联系和合作;四是充分发挥贵州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都匀)的重要作用。

4.全面推进州茶园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构善质量可追溯体系。2015年4月,省农委黔茶办发【2015】9号《关于大力推进“贵州省茶叶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下发后,首批60家企业已率先进入“贵州省茶叶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建设黔南州茶叶质量安全服务平台,进一步在全州范围内推广应用,实施检测监督。提升政府、企业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手段、充分展示企业诚信经营、生产公开透明的良好形象,整体宣传黔南州茶产业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过硬单位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本着“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溯、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原则,生产茶叶的企业或农户、专业合作社必须将农事操作和投入品使用信息建档保存,加工企业再根据生产档案,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跟踪和标识管理数据库,记录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储运、营销等质量运行的全过程,实行茶叶标签制度,每批产品都应编制序列号,并一直延用到消费终端,形成完整的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信息链,实现茶叶质量安全的可追溯。

5.进一步推进企业整合。进一步推进企业整合工作,本着“政府主导、企业自由组合”的原则,小企业向大企业靠拢,推行标准化、清洁化生产,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企业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 规范茶叶企业生产行为, 提高主体责任意识。

6.紧扣农资归口经营管理。大力构建无缝衔接监管体系,切实把好农资从入市、流通到使用的各个关口,确保“卖”的安全,“买”的放心,“用”的可管、可控可查,通过高密度、广覆盖的茶叶质量抽检,倒逼茶企、茶农加强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