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琳+龙学为

摘 要:分析锦屏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进一步油茶产业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锦屏;油茶;发展现状;对策

油茶( Camellia oleic era Abel) ,属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别名茶籽树、茶油树、白花茶,果实也叫茶籽,可榨油,称茶油。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豆油,且油酸含量 80%以上,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因其化学特性与橄榄油相似,因此有“东方橄榄油”之美称。油茶是一种抗污染特别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的抗性强,抗氟和吸 的能力也很强,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

一、油茶的栽培历史

油茶在锦屏县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清嘉庆年间,锦屏县大量种植油茶,盛极一时。二十世纪60年代我县油茶面积为17.54万亩,主要分布在敦寨镇、新化乡、一带素以“油湖”着称。然而,随着上世纪末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大量砍伐油茶树,改种油菜和栽培柑桔,导致全县油茶面积剧减。至1992年我县油茶面积仅存5.79万亩。

二、油茶的习性、产业现状、县内分布现状

1.油茶适生条件。油茶喜温暖湿润气候,土壤为山地红黄壤,尤以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黄壤生长最佳。全县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的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4℃,年总积温6081℃,极端最高温度38.5℃,极端最低温度-8.2℃,无霜期320天、年降雨量1000-1400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步,季节分明。海拔500米—1000米,植被属贵州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黔东低山丘陵常绿林,为杉、松、毛竹、油茶生长区域。

2.全县油茶发展现状。2009年,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中,我县被列入了全国重点发展县,油茶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2015年底,我县油茶面积为14.5万亩。其中,挂果投产面积10万亩,初挂果和待挂果面积4.5万亩),年产茶籽2000吨,茶油540吨,产值3780余万元。主要分布在新化乡、敦寨镇、钟灵乡、偶里乡、启蒙镇、平秋镇、大同乡等乡镇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区。

3.全县油茶品种及品种良种化现状。全县原保存大面积油茶品种均为低劣品种,只有极少部分红皮果(未进行良种选优)为较好品种。我县油茶生产技术和油茶品种良种化现状极其落后,2003年在新化乡新化所村实施嫁接6.3亩,2006年产果产油。采收1亩(89株),采鲜果365㎏,产茶子132.5㎏,亩产油量为21.9㎏,出油率为16.5%。

通过对比试验对照(2003年引进无性系优良品种高枝换接与本地品种对照)得出以下数据:

茶陵166#品种果为红皮果。

以上数据说明:优良品种的平均果径为本地品种平均果径的2倍,平均单果重为2.4倍,平均亩产油量为6.2倍。我县引进的良种生产性状表现良好,成效显着,宜大面积推广。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1.林龄结构不合理,后续资源薄弱。锦屏县油茶林总面积14.5万亩(老油茶林108514.6亩,新造37285.5亩),其中产前期的林分为0.4万亩,初产期4.1万亩,盛产期9.92万亩,衰产期0.08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2.76%、28.28%、68.41%、0.55%。初产期以上的林分占优势,林分多是自然生长形成,疏密度每亩300株以上,品种良莠不齐,树龄老化(大部分在35年以上),平均亩产油量仅3.7公斤。林龄结构不合理,后续资源薄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2.生产管理粗放,水土流失严重。我县油茶林通常采取遇大年人工刮表土铲草收籽,小年撂荒闲置的常年粗放管理方式,且不施肥,不修剪,基本上为略夺性生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树势老化加速,资源浪费加剧。另全县撂荒闲置、任其生长的油茶林占总面积30%以上,其中大同乡、河口乡,平秋镇的老油茶林长年处于撂荒状态。

3.油茶品种品质低劣。首先我县油茶生产一直采用实生种子繁殖,栽培品种没有得到选优改良,大面积林分品种极其低劣,单产量极低。

4.全县油茶经营、加工与综合利用现状。油茶加工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加工,但全县仅有一家小型油茶加工企业,主要还是以家庭小作坊加工为主,主要用于解决家庭食用油,机械设备落后,工艺流程简单,加工出油率24-31%,加工产品用途单一,茶枯主要用于肥料和农药。

5.油茶产业技术支撑力量和科技支撑金费不足。油茶产业化,必须有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充足的科技金费作支撑。全县缺乏大量油茶生产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引进技术人才和培训管理生产人才。

四、发展策略与技术思路

1.政府和职能部门加大油茶产业指导与服务,加大油茶产业技术支撑资金投入,逐步完善产供销服务体系及社会化服务体系。

2.针对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对管理粗放品种低劣,产量下降的老油茶林,密度大的,可通过疏伐、(90-110株/亩)修剪、复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改造,快速提高油茶单产,进而达到丰产、稳产之目的,对新造中幼林地强化抚育管理,促进树体生长,尽早投产,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带动。

3.培育产业主体,发展油茶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积极培育油茶加工企业,特别是龙头加工企业,是油茶建设的重要力量。推动“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产业化经营,创建共赢的经营关系。

4.建立民间的油茶社会服务组织,如协会等。根据油茶区域进行划分,引导油茶生产经营者进行专业化管理或农户与生产单位签订承包合同,实现油茶的产业化服务。

5.引进人才,增强科技队伍建设。对经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与科研院校进行合作,组织技术专家、技术人员和生产技术推广人员建立技术研发、技术培训网络。资金、技术投入过少等均是造成油茶低产低效的原因。

6.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模式。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按照国家林权制度要求,通过科学规划,自愿流转等方式,鼓励农民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油茶林基地建设,推进规模经营,从而实现双赢。

五、全力发展电商、加快锦屏油茶出山

锦屏油茶完全可以借电商出山,推出锦屏茶油、锦屏茶花密、锦屏油茶皂角等产品,实现“锦屏油湖”2.0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锦屏县林业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2]《锦屏县第三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1999—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