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1月在京召开了2015年度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副会长姜智敏在会上透露,协会统计了90家大型煤企,产量在行业占比为69.4%,但2015年前11个月,这90家大型煤企利润只有51.3亿元,同比减少500亿元,降幅为90.7%;全社会存煤连续48个月超过3亿吨。

协会相关人士指出,目前亏损煤企占比肯定超过了90%。2015年全年吨煤平均价格是425元,在这种情况下,仍有少量煤企业能够盈利;但截至2015年底,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已经跌至370元/吨,如果这个价格维持一年的话,整个煤炭板块肯定都是亏损的。什幺原因造成煤炭行业陷入如此困境呢?

一方面,煤炭业的“黄金十年”与国内投资大潮是分不开的。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和10万亿天量信贷,再加上诸多地方版的经济剌激方案出台,不仅将国内煤炭价格不断推高,也使得煤炭成为“供不应求”的紧俏商品。于是乎,凡是有煤矿的地方各种大小煤企便一哄而上,造成产能过剩的棘手问题。

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产能总规模为57亿吨,其中正常生产及改造的产能为39亿吨,而新建及扩产的产能为14.96亿吨,其中有超过8亿吨为未经核准的违规产能。

一边是不断扩张的产能,另一边却是明显放缓的煤炭消费需求。从2000年13.6亿吨到2013年42.4亿吨,煤炭消费增幅超过200%;但近几年却在大幅下降,2014年全国煤炭消费同比下降2.9%,预计2015年下滑4%左右。

产能过剩问题的集中暴发,其实又何止是煤炭行业呢?在当年投资大跃进过程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都纷纷盲目扩张,从而造成了全国24个主要行业中,竟有21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另一方面,我国沿海地区目前还大量进口国外优质煤炭,其价廉物美,深受用户欢迎。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5年1月份-9月份,全国累计进口煤炭15636万吨,同比减少6647万吨,下降29.83%。尽管如此,进口煤炭还是对国内煤价形成冲击。

第三个方面,国家对环境治理越来越重视,在新起草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实施细则中,天然气作为替代资源,京津冀城市的燃煤锅炉也将逐步改造为燃气锅炉。在能源选择问题上,人们已经从过去需要能源转向需要优质环保能源,这对煤炭行业来说将形成永久性的影响,而包括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是我国能源消费未来必然要走的路。这也是煤炭需求大幅回落的原因之一。

第四个方面,中国经济目前正在转型期,由原来依靠基建和房地产投资逐步向民间消费和投资转变。目前看来,未来支撑中国经济的重要支点是第三产业,而作为第二产业的煤炭业将由过去的需求快速递增,逐步向缓步减少转变。

在造就了50多亿吨超级产能后,需求减弱、成本上升、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叠加效应使得属于煤炭行业的“黄金年代”已然终结。无数煤炭企业已经倒闭,更多煤炭企业徘徊在生死边缘。前途未卜,煤炭行业何去何从?

面对2016年全年煤炭价格并不乐观的趋势,无论是煤企,还是协会,都基本达成共识,煤企要实现脱困升级的目标,煤价必须止跌回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与神华、中煤、同煤、伊泰召开了“4+1”会议,决定2月份四大家5500大卡平仓价较1月上涨10元/吨,至382元/吨。业内人士认为,四大煤企联手保价很有必要,我国过低的煤炭价格严重违背了价值规律,稳定煤炭价格是煤炭行业脱困工作的重要任务。但对于是否要设立一个“底板价”,大家一致认为,煤价还是由供需关系决定为好。

而要让煤价止跌回稳则需要加大去产能化和煤企转型的力度。实际上,去产能一直在进行中。在 “十二五”期间,全国累计淘汰落后煤矿7250处、落后产能5.6亿吨;仅2015年全国就淘汰落后煤矿1340处、落后产能约9000万吨。截至目前,全国煤矿数量已经降至9624处。

现在看来,无论是政府出手救市(包括限制外煤进口),还是大型煤企联手限产保价,都可能是“治标不治本”。煤炭行业的出路在哪?国家政策层面正努力开出处方:对旧产能要下决心淘汰一批,要有勇气对“僵尸企业”、“绝对过剩产能”的企业狠下刀子。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新增产能的技改和产能核增项目。

煤炭行业要实现自我救赎,首先要坚持走市场化道路,避免重蹈盲目投资、一哄而上的覆辙;并通过去产能调整供需关系,进而稳定煤价,这将成为行业脱困、升级的主旋律。

其次,煤企必须经历兼并重组,这样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恶性竞争,重占国内煤炭市场份额。

第三,积极谋求转型,煤企应开展多元化经营,把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这是维持企业稳定的一种策略。因为煤炭企业是上游企业,对煤价波动很敏感,如果产业链延伸到中游或下游区域,抗风险能力相对来说会增强一些。

煤炭行业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问题。去产能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关乎煤炭行业的生存。兼并重组、转型、退出将是2016年煤炭行业的三大发展趋势: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企业转型迫在眉睫,退出机制要尽快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