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专题研究

作者:中国科学院能源战略研究组

出版:科学出版社

定价 :70.00 元

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能源对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环境质量都是重要的物质基础。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对能源提出了更高的战略需求,世界能源发展也呈现出许多新的态势。本书针对我国能源所面临的重大与紧迫问题,就我国石油安全、可再生能源应用、氢能、电力节能、能源宏观形势与能源技术五个专题提出了战略研究报告,力求以丰富的基础数据,有效的预测与分析方法,给出各专题的技术发展道路与政策建议。

冷热电联产技术

作者:严俊杰

出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定价 :36.00 元

本书在介绍冷热电多联产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冷热电联产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内容包括热负荷、冷负荷、热电联产、供热热力网、热电厂供热机组的特性及热力系统分析、制冷技术、制冷工质及载冷介质、冷热电三联产、冷热电联产系统经济性、新能源供热制冷等,可为热电联产系统和冷热电多联产系统的设计、运行提供了丰富的系统知识和理论基础,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本科生教材,以及作为从事冷热电多联产开发、设计、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光纤Fabry-Perot干涉仪原理及应用

作者:江毅,唐才杰

出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定价 :35.00 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光纤F-P干涉仪的原理与应用。第1章介绍了F-P干涉仪的基本原理;第2章介绍了本征型光纤F-P干涉仪;第3章介绍了非本征型光纤F-P谐振腔;第4章介绍了非本征型光纤F-P谐振腔的应用;第5章介绍了外腔式光纤F-P干涉型传感器。本书还对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光纤F-P干涉仪做了系统全面的总结。本书可以作为大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供从事传感器、仪器仪表、测试与计量、光学工程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

作者:郑宏飞

出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定价 :35.00 元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以太阳热能为主要能源的各类海水淡化技术。对各类新型的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进行了分类和总结,集中介绍了有关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中最基本的传热传质和太阳能接收器方面的知识。重点讨论了传统的和主动式的太阳能蒸馏器,介绍了它们的原理和性能,还讨论了与常规海水淡化技术相结合的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太阳能空气取水器和吸收与吸附式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对它们的能量利用效率和性能系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介绍了它们的运行原理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光纤通信——入门读物与普及教材

作者:原荣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 :49.00 元

本书是在作者编着的《光纤通信》(第3版)和《宽带光接入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读者的需要和光纤通信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删繁就简、归纳合并,重新编写而成。全书共分10章,第1章讲解了光纤通信的发展史和基础知识,包括光的传播特性和平板介质波导;第2~6章介绍了光纤光缆、光无源/有源器件、光接收/发射和放大;第7、8章阐述了调制/编码、复用/解复用,光纤传输系统及其系统设计;第9章介绍了无源光网络接入技术;第10章简述了常用的光纤通信测量仪器,以及光纤特性、通信器件和系统指标的测试技术。

高频电子线路

作者:高级祥

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定价 :42.00 元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为高等学校电子类和其他相近专业而编着的教材。本书共分为十一章。主要介绍了简单谐振回路及各种滤波器,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噪声与干扰,高频功率放大器和功率合成技术,各类正弦振荡器,频谱变换电路,数字调制及解调电路,反馈控制电路,频率合成技术,无线电接收与发射设备,单片射频收发芯片的原理及应用。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作者:林德杰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 :28.00 元

本书基于生产实际和工程应用,介绍了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介绍了被控对象的建模、检测变送仪表、显示仪表、自动控制仪表、各种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参数整定及常用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在简单、复杂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还介绍了新型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结合生产过程介绍了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控制方案。对电子化、微型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先进的过程自动控制仪表的工作原理及其外特性,以及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系统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本书内容丰富,取材新颖,结构严谨,系统性强,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能力培养的原则。

压铸模具设计实用教程

作者:黄勇

出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定价 :49.00 元

本书对压铸模具设计的方法及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主要内容包括:压铸模设计基础、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的设计、分型面的设计、成型零件与结构零件的设计、侧向抽芯机构的设计、推出机构的设计、压铸模技术要求及材料选择等。本书注重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兼顾理论基础和设计实践,典型结构图例丰富。本书可供从事压铸模具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