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伟洁,苏 醒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有一位老先生跟我讲,说他去北京的中华世纪坛,中华世纪坛前面有一个青铜甬道,青铜甬道前记录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大事件,每年都有一个纪事,在1926年记录着,‘中国第一本大型画报《良友》在上海创刊’。”这是现在《良友》画报资深编辑潘震山谈到的自己对于《良友》画报最初的认识。《良友》画报自1926年创刊至今已逾八十七载,是中国画报史上第一份大型综合性的画报,内容包罗万象,读者分布于五大洲七十多个国家,是迄今为止出版时间最长,发行区域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份画报。

《良友》画报在民国时期延续了二十多年,共发行了174期。在第100期纪念特刊中,《良友》发出了“无人不读,无所不在”的办刊宗旨,对于上海而言,《良友》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画报,更是上海都市发展的镜像。上海这座城市孕育了《良友》,《良友》的产生和发展也为上海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良友》繁荣于上海—上海的发展促进了《良友》的产生

《良友》画报在上海创刊,与上海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上海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金融中心与经济中心,先进技术的流入、上海地区报业发展繁荣、中西文化交融、新式教育发展,由此,《良友》画报应运而生。

1.1 独特的地理优势

1843年,在英美等国家的坚船利炮之下,清政府屈服,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一方面,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损害,但是在另一方面,这也促进了国人接受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到了1926年,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与对外贸易口岸,这就使得大量洋人入华,与华人杂居,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产生了大量的新思潮。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人口大量增加,文化更加多元,环境更为开放,这些都为《良友》画报在上海创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选取我院120例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心功能分级均≥2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心功能分级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有较好对比。

1.2 先进的技术条件

《良友》画报自民国时期创刊以来,以其图文并茂的优质内容、对于时尚、生活、娱乐、技能、国内外时事的涉猎、娇艳欲滴的封面女郎、深刻的思想、国际化思维深受上海民众的追捧。《良友》所传播的都是在上海时下最为流行的各类内容,对于上海的生活方式、文艺娱乐、的发展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自上海成为通商口岸以来,门户大开,四面八方的洋人涌入上海,与之同来的还有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在上海,西方开放的思想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封建道德思想,中外文化交融,产生了一系列的新思潮。但是,新思潮的盛行之风并没有遍及上海各个角落,所谓的潮流、时尚也仅仅只是局限于上海租界这样一个“巴掌大”的地界,传播者想要“传”,接受者想要“受”,却苦于没有一个良好的传播渠道而无法实现上传下接。新思潮也就无法在整个伤害范围内传播和发展。而《良友》画报的创刊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将上海甚至更为广阔范围内的新思潮新时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置于画报之上,成为传播者和接受着之间一座坚强而有力的桥梁。

1.3 广大的受众需求

稻曲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种植前要从源头做好防治工作,土壤要深耕晒田,田里水源要干净,稻田水流循环系统要畅通,稻种在育秧前要杀菌浸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抗病品种;在种植过程中,掌握好施肥时机和数量,把握好药物防治时间节点,及时喷洒药物。

2 上海新潮因《良友》——《良友》的发展促进了上海的进步

上海除了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由于是通商口岸,国外的先进的技术随之而来,对于画报业而言,影响最为深刻的应该就是印刷技术。据范慕韩在《中国印刷近代史》中记载:“我国正式用于印刷画报的是在1930年3月《良友画报》的第四十五期。”印刷技术的进步为《良友》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良友》也开启了影印版画报的新时代。新闻学家萨空了在《五十年来中国之画报》中称《良友》画报为中国印刷最精美之画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在两千多年前的这个论述在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中仍然使用。阅读教学中应该以老师精神设置的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的促使下不知不觉的走进问题感受到语文文字的美,体会到每一句话或没一个段落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这个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这种体验是无法复制和替代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阅读的信心,深藏于心底的求知欲被老师激发了出来。

2.1 倡导新的生活方式

《良友》画报刊载的人物涉及各行各业,其中,对受众影响最大的当属电影明星与名媛闺秀,这些美艳动人的年轻女子的举止、装扮、服饰、表情都被看作是一种新的时尚与潮流。《良友》专门开辟了时装专栏,内容以潮流时尚的流行服饰为主,报道知名设计师的作品,跟踪时装发布会,将最新的流行趋势及时而快速的发布。高跟鞋、卷发烫发、西服、洋装都在上海掀起时尚潮流,受众争相模仿,广为传播。

上海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在《良友》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悄悄改变着。《良友》画报每一期都会刊登新电影以及电影明星动态,看电影成为了年轻男女谈恋爱的必备仪式,并延续至今。在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首次选秀,即《良友》刊登的婴儿大赛,比赛以“强儿以强国”为宗旨,实为培养良好的育儿方式。此次比赛自第七期开始至第十四期结束,历时3个月,调动了受众参与的热情,参与者逾万人。

2.2 培养全球化视野

“《良友》画报能畅销五大洲,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对时事的重视,每日发生的重大新闻,几乎都可以从画报中找到如实报道的照片。”①《良友》存于民国时期,正是军阀割据、政治动荡的时期,《良友》专门开辟了国内时事推送专栏,民国时期国内重大时事都在其报道之列。不仅如此,《良友》对于国际时事也有着高度的关注度,梁得所主编曾说“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最宽大的范围里,成为世界的一份子”《良友》总是即时而迅速的报道国际重大时事与国际风云人物,国际时事报道比例与国内时事报道基本持平,而且更新速度快、报道范围广、信息量大。凡是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时事都在《良友》的报道范围之内,图片配发丰富并伴有客观而见解独到的新闻评论。除了对于国际政治动态的报道,《良友》还对于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报道,刊登跨过广告。

上海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促使《良友》产生、繁荣于上海,《良友》的发展带动了上海的新思潮,上海因此而进步。《良友》既是上海都市文化的衍生物,同时也是上海都市进步的催化剂。《良友》与上海都市相互推进,共同发展进步。办刊二十载的《良友》以其图文并茂的报道方式,对于生活、文化、军事、政治、经济、艺术的详尽报道完整的展现了民国时期上海都市发展镜像,是上海都市显着的时代符号,上海新思潮、新时尚的盛行,新生活方式普及,现代化的发展无不得益于《良友》,真可谓“上海催《良友》而生,《良友》促上海而进”。

[1]吴果中.《良友》画报与上海都市文化[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春宇.《良友》封面对女性形象的建构研究[M].黑龙江大学.

[3]徐国红.《良友》画报:民国时期中国时尚档案的记录者[J].出版广角,2013(6).

[4]张洁亮.《良友》画报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中南大学.

[5]豆欢欢.《良友》画报的办刊经验及启示[J].新闻世界,2012(1).

注释

①马国亮.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