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英,杨耀锦,曹江涛

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此处的质量不仅指图书的内容质量,还包括图书的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及印制质量。其中,对内容质量负责的是作者,而对于编校质量负责的理应是出版社。医学类书稿专业性强,内容复杂,涉及的名词术语、图表、文字符号较多,编校难度较大。在此类书稿的编校过程中,经常性地会遇到编校错误,如书稿内容和语言文字的错误、名词术语的错误、图表和单位的错误等。本文就以上常见编校错误进行梳理。

1 书稿内容及语言文字的错误

1.1 未参考最新标准

医学类书稿中会涉及大量概念和知识,作者编写周期较长,编写过程中或者交稿后,新标准新规范发布,但是作者未及时更正为新标准。在编校过程中应注意此类问题。在修改时注意要参照官方资料,不能一味地相信网络,一定注意不要把对的改成错的。对于不能确定的问题,要与作者核实。

例如,《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将CPR操作顺序由原来的“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更改为“C—A—B”,此后出版的图书均应以此标准为准。但现实情况是,在近两年的书稿中仍出现了“A—B—C”。

1.2 字词错误

常见的简单错误是形近字(五笔输入法输入或从网上复制)、音近字(拼音输入法输入)或者多字(输入法联想)少字(误删)等。如:“检查”误为“检査”,“甘油三酯”误为“甘油三脂”,“乙酸乙酯”误为“乙酸乙脂”,“配制溶液”误为“配置溶液”,“已丧失”误为“己丧失”,“清晰”误为“淸晰”,“进入”“摄入”误为“进人”“摄人”,“部分”误为“部份”,等等。

1.3 上下文不一致

医学类图书作者往往不是一个人,因此可能会出现上下文不一致的情况。例如:上文中关于类毒素的定义是“指外毒素经0.4%甲醛处理后,去除了毒性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而下文却为“是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了毒性但仍保持抗原性的外毒素制成的生物制品”。

1.4 内容重复或缺失

例如:上文中提到战伤康复常用四种方法,而下文却只介绍了两种,且未做说明。标题出现“有一无二”情况。

此外,医学类书稿中,也涉及很多“的”“地”“得”的用法,应注意此类问题。医学类稿件中经常出现翻译的外文文献资料,由于作者的外文水平不高,或者自身中文文字水平较差,常出现翻译不到位,语句不通顺,句子成分缺失等问题,应特别予以注意。

2 名词术语的错误

医学类书稿中设计大量的名词和专业术语,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个专业部门规定的科技名词和专业术语。旧的、不规范的名词术语应予以改正,在编校过程中,常出现以下一些错误。

例如:“癫癎”已废弃不用,现用“癫痫”一词;“红血球”“白血球”不推荐使用,推荐使用“红细胞”“白细胞”;“前列腺肥大”不推荐使用,推荐“前列腺增生”;“适应症”“禁忌症”错误,正确的应为“适应证”“禁忌证”,以及一系列与“黏”字有关的名词,如“黏膜”“黏附”“黏液”中的“黏”字,读作“nian”,而这个字经常被错用为“粘”(读“zhan”)。此外还应注意“瘀血”与“淤血”等的用法。如果遇到不确定的专业名词,可以通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办的“术语在线”查询。

应注意全书的名词术语应该统一。由于一部书稿往往是由多位作者共同完成,最后由主编统稿,如果主编在统稿时疏忽这一点,则稿件就会出现名词术语不统一的现象。例如:“实验”与“试验”,作者在表述同一个实验时,两个词均出现;“被试者”与“受试者”。

书稿中的科技名词术语可以使用外文缩写,但是在首次出现时应该注明中文全称,例如:“DNA”为“脱氧核糖核酸”,“MRI”为“磁共振成像”,“CT”为“计算机断层扫描”。

3 图表的错误

医学类书稿中涉及较多图表内容,图表以其直观性等特点,对于呈现书稿内容有着重要作用。编校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图表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

3.1 图片质量不高

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作者提供的图片质量较差,分辨率过低,达不到出版要求。这时应请作者重新提供图片或者建议作者删掉图片。

3.2 图表序不正确、题目缺漏

图和表均应具有标题且应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通常以“篇章”或“章”排序,即“图(表)1-1-1”或“图(表)1-1”。有些书稿作者并未对图片或表格进行排序,或者将原来拟定的章序进行变更而未一并修改图标序,或者作者将一些质量不好或与正文关联不大的图表删除,而未重新排序,导致图表序号不连贯。

图表应有题目,题目应能够准确地表达其内涵,且符合语法,注意有些图题实为图注(在译着中常见),或者图题与图注混杂在一起,例如:“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眼底照相和荧光素血管造影图。在眼底照片的中央(a)和周边(b)可见视盘蜡黄、血管狭窄和骨细胞样沉着。在荧光素血管造影中,广泛的窗样缺损和遮蔽荧光分别与色素上皮萎缩区和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区相对应(c和d)”中“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眼底照相和荧光素血管造影图”为该图图题,而其后的内容应为该图图注。图序、图题应置于图的下方,表序、表题应置于表的上方。

3.3 图表位置与正文不符

正文中未标注图表引,且图表放置位置与正文内容不符。正确的做法是图表引之后距离较近的位置。有些稿件存在图表引与图表相差多页甚至是不在同一章的情况,在编辑时要及时发现此问题。

4 单位不符合标准或正确

4.1 计量单位未统一使用符号表示

比如“300毫摩尔每升”应表示为“300mmol/L”,“1500转/分”应表示为“1500r/min”(不用“rpm”),“50千克”应表示为“50kg”等。但是如果单位之前没有具体数值,则应该用中文名称,比如“十几厘米”“数百升”等。

4.2 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比如“3两”应改为“150g”,“2亩”应改为“1333.34m2”,“5英尺”应改为“1.52m”,等等。

4.3 单位符号中的英文字母不正确

由于外形相近,单位符号中的英文有时会和阿拉伯数字混淆,比如:英文字母“o”误为阿拉伯数字“0”,“mmol/L”误为“mm0l/L”;英文字母“l”误为阿拉伯数字“1”,“mol/L”误为“mo1/L”等。

4.4 希腊字母“μ”错用

“μ”经常性地出现在医学类稿件中,为10-6,即一百万分之一。设想一下,如果漏掉这个字母,数量则会相差十万八千里,如“大肠杆菌长为2.0μm”误为“大肠杆菌长为2.0m”。有些作者找不到这个字母,会用“u”代替,应予以注意。

5 使用统一替换功能时导致的差错

Word中的“统一替换”功能确实给编校带来了很多益处,但是也可能埋下隐患。例如:在对一本书稿进行印前检查时发现书稿中的“禁忌证”误为“适应证”。原着此词为“contraindication”,译者交稿时对此词的翻译是“禁忌症”,但是,出现这样的错误,究其原因,考虑可能是统一替换时的纰漏:利用word统一替换功能将“适应症”统一替换为“适应证”后,再统一替换“禁忌症”为“禁忌证”时,未将替换词“适应证”改为“禁忌证”(图1)。

图1

又如:“病人”与“患者”,推荐使用“患者”一词,统一替换后,很可能会出现诸如“患患者数”(原为“患病人数”)、“发患者数”(原为“发病人数”)这样的错误。

应该如何提高图书编校质量?

首先,出版人应时刻将质量意识与责任意识牢牢记心中,不能因为时间紧、任务急就有所松懈,要堵住思想上的“漏洞”。

其次,编校人员应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作为经常性的工作,熟练掌握与出版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质量要求。

再次,出版单位一定要坚持做好“审读制度”“三审三校”和“责任校对”等等,还要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编校质量保障体系,对图书出版实行全流程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