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雨容

公共气象服务是通过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等信息来服务社会和大众的。过去受技术限制,大众只能被动地接收天气信息。如今,新媒体带动传统媒体发展,新兴的媒体平台拓宽了大众视野,获取气象信息的手段多样化,内容更精细,不仅可以“零距离”与气象台交流,自助查询各地降雨量累计情况、雷达卫星实况、台风路径等,还可以为企业、个人提供精细的专业化气象服务。

1 传统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渠道

中国气象局前身是中央军委气象局,1953 年开始公共气象服务;1956 年在报纸、广播对外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20 世纪80 年代初,我国公共气象服务手段主要是广播、报纸、电话等;1980 年7 月7 日,由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电视节目《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与观众见面,开启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先河。传统的公共气象服务信息主要是当地24小时、48 小时和72 小时天气预报和各种生活指数,以及国内省会、主要旅游城市天气预报。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2~3 天)。

1.1 声讯电话12121

气象“12121”是各级政府指导公众防御气象灾害及气象部门服务公众的重要服务窗口①。拨打电话到“12121”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全天24 小时快捷查询到每天最新气象信息和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如短临天气预报、全国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在传统的气象信息发布方式中,对健全防灾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指导公众有序防御气象灾害,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相较生硬,很难满足于当前高质量气象服务发展需求。

1.2 手机气象短信

手机气象短信服务内容主要是以号码归属地天气预报为主,内容缺乏新意,受字数限制,无法实现天气的深度解读与细微服。自3G 通讯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后,手机气象短信产业受冲击非常大,在智能手机商城便可以免费下载气象服务类软件,不仅能够提供简单天气预报信息,还能由用户自主选择获取长期气象气候信息及相应的提醒服务。近几年,手机短信 定制用户下滑趋势明显,创收方面影响较大。

1.3 《天气预报》电视节目

1986 年,《天气预报》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我国天气预报节目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由气象部门独立制作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发展至今依旧保持高收视率,成为民众接收气象服务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电视媒体有所没落,但是不少地市局更新节目表现形式,打造多功能虚拟演播厅,气象主持人由过去的中景出镜改为大全景出镜,随着演播稿内容,变换虚拟场景。将制作好的节目多渠道投放在电视、手机、网络等媒介。

1.4 乡村气象预警大喇叭和LED 显示屏

乡村气象大喇叭纳入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平台,在如今一些网络条件不好乡镇区域和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仍发挥着传递气象信息“最后一公里”的特殊任务,不仅发布日常天气情况,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方面也是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但日常设备维护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 新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渠道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②。新兴媒体出现,气象服务也要适时更新手段,将气象信息快速准确地传播到百姓手上,解决气象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难题。其中,气象新媒体是新兴气象服务的窗口,是服务手段中最易见成效的。

气象新媒体就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气象内容全面整合,实现气象信息"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接收信息形式不同,传统媒体在天气信息发布上,受众是单一、“被动”地接收状态,只能看到媒体投放简单的未来天气预报信息,而新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App、今日头条抖音等产品更带有UGC 特性,不仅媒体发布信息,官方气象部门也可以自我发声,打造自我形象,构建有效的气象预警,发布渠道,创建、筑牢气象品牌效应,探索一条新媒体商业化的气象服务途径。传播渠道影响了气象信息传播速度,第一时间获取到最近资讯是公众最迫切的诉求,对于不同受众群体,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要“对症下药”。

2.1 气象官方微博

我国各省市县气象部门均开设有气象官方微博。从中国气象局微博到地方微博,自上而下服务一方百姓。微博可以每天无限量的发布文字、图片、视频,除了发布每日气温,微博还可以及时、有效将预警信息发布到有效人群中。对于辟谣失实的气象信息,自上而下的媒体矩阵,可以占领主动权,第一时间澄清谣言,消除影响。此外日常的评论、点赞、留言、回复等互动方式,不时的开展各类线上活动,更能提高用户的黏性。例如,中国气象台自称“萌台”与网友互动,在2017 年发起线上活动“我给台风起名字”收获超过一亿的阅读量,这是传统媒体难以达到的收视率;中国天气更是拿“网红”作梗,每天最后一条微博都是以“天气晚红”超话与网友道晚安。2020 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气候与水”,“#2020 世界气象日#”话题阅读量达6 224.9 万,参与讨论数达4.1 万,这也展示了我国多年气象知识普及对网民有一定成效。

2.2 气象微信公众号

比起年轻群体扎堆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更适合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微信是目前线上用户最多的即时聊天工具,因此微信公众号平台更具稳定的客户群体。当你在某个App 看到精彩图片、文章、歌曲、视频等内容,只要选中分享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个人微信好友便能在其个人朋友圈看到这个内容。微信公众号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两类。服务号,旨在为用户提供服务,1 个自然月内仅可群发4 条消息,并且会显示在粉丝的聊天列表中,而订阅号旨在为用户提供信息,一天24 小时内可以群发1 条消息③。大部分气象公众号是服务号一类,每当有气象灾害预警时,便会自动显示在用户聊天列表中,是当前比较受人们青睐的重要气象信息接收渠道。随着智慧气象的发展,各地气象微信公众号内也开发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小程序。公众可以在自己所关注的气象公众号自助查询市、县、乡镇天气预报之外,还可以看到实况雨量、气温等地区排名,以及台风路径、雷达卫星回波图。要是用户想从A 城市到B 城市出差旅游,只要在点击“交通天气”,便可以知道从A 城市到B 城市,途径的天气状况。

2.3 字节跳动旗下的今日头条及抖音

今日头条App 和抖音App 都是字节跳动旗下的新媒体产品,是基于个性化推荐引擎技术,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位置等多个维度进行个性化推荐,再根据用户社交行为、阅读行为、地理位置、职业、年龄等挖掘出兴趣④。根据2019 年抖音数据报告,至2020 年1 月5 日,抖音日活跃用户数超过4 亿,其中中国气象局抖音号粉丝数量178.5 万,中国气象报官方抖音账号数也有34.5 万,两个官方号获赞次数都高达270 万左右,由此可见,每一条气象作品浏览量之高。各省市县气象局也抓住这波东风,纷纷进驻,用简短明了的短视频形式,向公众传播通俗易懂气象信息,例如气象知识、短期气象预报。同时,公众也利用自身手机设备随手拍摄所见天气,对气象部门而言也是收集灾情的途径之一。

3 融媒体时代新旧气象服务信息渠道融合发展

随着新媒体发展势力壮大,自媒体自成一家,但自媒体管理者缺乏专业的新闻素质和气象知识支撑,往往为了追求点击量而随意拼凑制造不实的天气新闻。2019 年4 月22 日玉林市气象局邀请本市各大官方媒体、自媒体到市局参观,组建微信群对媒体播报气象信息进行管理,消除气象信息屏障,构建信息互通、推介宣传的合作机制,共同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气象信息传播矩阵。2020 年我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气象部门作为减灾应急部门,利用自身信息传播渠道,立体宣传疫情防控信息。各村镇的气象预警大喇叭发挥着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任务,为网络通讯信号不发达的地区和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宣传防疫措施。其次,利用短信、电视节目、LED 显示屏等传统渠道,在发布天气信息的同时助力宣传防疫。新媒体方面,微信公众号发布防治疫情软文,微博转发中央官媒信息,抖音等平台投放自制防疫短视频。

4 结束语

现代化气象传媒建设对今后气象服务有重要的意义。及时全面为老百姓提供有效的气象信息,及早预警,切实增强气象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提升气象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提高气象精细化预报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天气预报节目防灾减灾、服务群众、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注释

①http://www.weather.com.cn/guangxi/qxfw/03/347586.shtml.

②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530/c40531-31109953.html.

③https://mp.weixin.qq.com/.

④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5%AD%97%E8%8A%82%E8%B7%B3%E5%8A%A8%E7%A7%91%E6%8A%80%E6%9C%89%E9%99%90%E5%85%AC%E5%8F%B8/18363697?fromtitle=%E5%AD%97%E8%8A%82%E8%B7%B3%E5%8A%A8&fromid=22517755&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