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强

【摘 要】医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极其容易产生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等各类健康问题。众所周知,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个人的健康问题,而且还影响人的工作质量等等。本文主要探讨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并希望可以找到促进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和预防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职业倦怠;心理健康;医务人员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1

一、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医务人员由于自身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经常需要超负荷的工作,而且需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因此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在各类数据统计中发现,有95%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中度及以上的压力,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各类心理问题。总而言之,医务人员属于心理上危险性较高的职业群体,在工作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1]。

二、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

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引起情感反应的过程,而情感反应跟职业倦怠密切相关。我们有时候会出现积极情绪,比如治疗效果好的满意与开心;很多情况下也会出现消极情绪,患者因为生病过来看病,医务人员更多感受到的是病人的痛苦与焦虑[2]。无论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都需要医务人员进行调节,不然就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医务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来自工作强度的压力,也有为患者治疗的压力,还有医患关系的压力等等。一般来说,职业倦怠的形成有以下几个过程:认为自己还行,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忽略自己的身体情况甚至做一些超负荷的事情,压印自己的情绪,回避冲突,开始出现一些行为,躲躲闪闪,导致内心空虚,社交减少,打不起精神,走向职业倦怠期[3]。

三、医务人员职业倦怠预防措施

(一)学好压力管理与自我调控。医疗行业自身就有很大的责任与压力,医务人员要学会自我疏导。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在心理减压方面就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例如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运动减压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兴趣爱好来进行减压,或者通过旅游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通过听音乐来舒缓情绪等等。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学会心理暗示,进入职业倦怠期要重视,寻求自我放松与自我疏导。

(二)正视心理压力。医学教育中有一种模式叫做心身医学模式,是指不要把患者当成客观的研究对象,要把患者与医生之间形成的关系和系统当成研究对象。医生要有办法先帮助自己,把自己当做一个需要经常修理、补充的对象[4]。当医生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要正视危机,不要选择逃避,要勇于正视自己的心理压力,敢于去解决问题。从事医疗工作,医务人员要有自我意识,更要有价值立场。助人者先自助,医生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格局,知道能做什幺,不能做什幺;能说什幺,不能说什幺。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但切不可以权谋私,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正确的医患关系。

(三)树立专业人员的职业形象。医务人员在社会中要树立专业的职业形象,医务人员的专业形象表现在职业素养、文明礼仪、工作效率、社会成熟度等各个方面。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应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要树立服务意识,要有正确的职业素养,要有良好的品质。

(四)减少医生角色的权力意识。在现在的医疗体系中,尊重患者的自主性是一种广为接受的原则。不能过分看重医生的权威感,权威是医生的一种威严魅力,绝不是权力的滥用。现在很多的医生经常受到舆论的攻击,有些媒体报道有失公允,导致医务人员的形象受损,所以医生在这个权威行业现在都感觉成了弱势群体。

改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要做到以下四点准则:一是做到谦卑、宽容、慎用权力和权威。二是不要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技术,就显得高高在上,说话常常不尊重患者;三是不要总是强调自己的弱势地位,在医患关系中要相互尊重,不要在医患关系中抱着敌对的心态与病人打交道;四是把患者当人看。作为医生,可以发现患者的病理机制,但在心理层面上要把患者当成平常人。当然也不是要把患者当成亲人,这样也显得不专业,正确地处理患者的关系即可。

结语

医务人员作为一群特殊的职业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医院的管理以及患者的健康都是极其重要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预防与重视都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出现此类问题绝不能忽视,否则不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影响医院的管理,甚至增加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医院要注重开展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调节工作压力;当然医务人员对待工作压力要学会自我调节,情况严重要学会寻求医院领导的帮助。只有确保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林美琴,曾长佑,陈洁.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与工作满意度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2):147-150.

刘婷芝,高建慧,杜宝国,陈昂.中山市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6,0(15):2047-2050.

李烟然,吕红亮,刘毅.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9):3489-3492.

易慧宁,彭宇竹,朱敏,钱坤,陈曙光.江苏省不同等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2017,21(4):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