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仁洪

会计诚信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研究

文/邵仁洪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在规模的扩大及企业效益的提升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果。同时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企业在发展模式及制度方面也在不断尝试改革创新,这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然而作为企业管理中最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工作,近年来其问题却不断涌现,尤其是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在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业都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对外形象,并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健康民展和可持续性。从会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和方法。

会计诚信;会计职业道德;强化;会计诚信缺失

一、引言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企业实际发生的日常经营活动,客观、完整、真实地向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便于企业投资者或经营者做出正确的生产和管理决策的一种信用承诺。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信是当前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活动的确认一旦缺乏可信度,将会极大地增加社会各组织之间的交流成本,严重阻碍着一个社会经济产业链的良性发展。所以,会计诚信要求广大会计从业者必须以经济活动发生的事实为依据,克己奉公、恪尽职守,同时具备扎实的会计操作技能,为企业提供精准的专业化服务。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一)原始凭证失真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因为会计关联性的影响,原始凭证成了企业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优先考虑”的对象,既有违法印制的假票据,也有在内容上的“偷梁换柱”,以期达到违法目的。

原始凭证失真主要表现为:①不合法。使用非当期发票或收据,甚至购买假发票、编制虚假的领料单、出库单等自制原始凭证。如利用上述凭证领取劳务费、差旅费等款项,编制外购材料的材料采购凭证来套领现金等。②不真实。摘要栏的经济业务内容与实际发生的不相符。如以购买“办公用品”为名,来行购买购物卡、化妆品、手机、高档烟酒等单位请客送礼之实,借以通过违法的原始凭证合法报销。③不完整。原始凭证各项要素的填制没有按照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如:开票日期、项目内容、单位、数量等漏填、少填、不填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记账凭证失真

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填制的,同时又是会计账簿的数据来源。在实际的业务工作中,财会人员业务水平过低,在记账凭证的记录和核算过程中无意失真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出于利益关系的推动,单位负责人伙同财会人员或者财会人员自己造假而导致的人为失真因素也较为普遍。根据账务处理的程序,由于记账凭证失真最终造成会计报表提供的数据信息自然脱离了现实。

如在着名的“万福生科”会计诚信缺失案中,2012年半年报对预付账款金额进行更正:万福生科预付给湖南广宇建设有限公司工程预付款项为1002.71万元,更正后为649.00万元。我们不难分析出万福生科借双方有真实的往来款项的名义,在原始凭证上虚增金额三百余万元,导致记账凭证严重失真。

(三)会计报表失真

会计报表是信息使用者获得会计信息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因此,会计人员通常利用会计报表编制技巧和会计制度的缺陷,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对外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虚假的会计报表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如投资者、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不能真实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影响了判断与决策。具体表现在:①粉饰业绩。其特点为:少列费用,多计收入,虚列资产;或者利用集团之间的企业关系或关联企业之间的关系虚开销售发票,对当期的成本、费用少结转或不结转,当期费用不提或少提,恶意摊销成本费用。这种情况常见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尤其是经济效益没有完成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内定指标的企业。②偷税漏税。其特征和前者正好相反。为了使账面利润尽可能减少,多列费用,少计收入,虚减利润,达到少交税甚至不交税的目的。此举多见于民营企业和同期利润有较大增幅的国有企业。③贪污盗窃、转移国有资产。私设小金库,办理虚假手续报废固定资产,甚至单位内部设立两套账。多见于经营管理不健全的中小企业和破产倒闭企业。

(四)延后信息披露

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在会计年度结束后四个月内,应当完成会计报告的编制和上报工作。但经济效益不佳的企业,往往延期上报,真正按期上报的只占三成。

(五)同期报告信息披露有意隐瞒重要数据

如果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平抑股价,故意在报告中隐瞒以往同期的相关重要数据,导致一些主要经济指标无法进行对比,投资人难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利益驱动是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力

会计舞弊行为屡禁不止,其主要根源在于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驱动。政治上,一些政府部门对企业的业绩考核唯利润化,使得一些企业负责人不得不“铤而走险”,当前政府还未完全履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当“婆婆”当惯了,大量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许多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上级要求而粉饰经营业绩。在谋求经济利益方面,企业通过虚减利润来偷税漏税;通过调整信息披露的节点操纵股价来掠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利用虚假信息,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融资,实现企业的扩张或套现等。

(二)失信成本过低是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的会计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相对滞后,对会计造假行为打击力度不够,处罚不到位。遵循的原则往往是“能内部处理不外部公开处理;能处理单位不处理个人;能经济处罚不法律处罚”的观点,造假者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付出的代价,造假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三)会计本身的特点及会计准则的局限性为会计诚信的缺失提供了操作空间

会计制度的确认原则为虚假信息的制造拓宽了操作余地。例如会计要求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某些会计从业人员抓住了这方面的漏洞,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虚增利润,即提前确认收入、延后确认费用,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而稳健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际业务中的运用往往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技能判断基础上的,完全可以通过主观判断,会计信息造假者很容易借此通过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来虚减利润,达到少缴税甚至不缴税的企图。

(四)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审计监督体系不健全是情致会计信息缺失的外在因素

我们国家虽然建立了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三个层次的审计监督体系。但从实际执行效果看,国家审计力量不足,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有所弱化;社会审计机构虽然蓬勃发展,但没有形成公理竞争机制,“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对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难以形成公正严明的社会审计氛围;从内部监督看,大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企业监督摆摆样子、流于形式。

(五)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是会计失信的内在因素

首先,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客观经济活动中不确定因素的估计、判断和推理都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有相当的专业素质和从业经验,但我国的会计人员队伍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其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出现会计数据脱离实际、造成偏差。还有极少数会计人员为了一己私利,恶意编造、篡改会计凭证、账薄和会计报表,丧失了一个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其次,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代表服务企业的利益,又要代表国家和社会对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履行监督职责,但实际工作中他们都受制于公司负责人的安排、工作缺乏独立性,这也是造成时下会计诚信度缺乏的主要原因。

四、会计诚信缺失状况的治理途径

(一)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将会计信用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

一是完善原有的会计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上报、关联方消息的披露、会计报表附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上报作出严格规定,压缩甚至杜绝造假者的造假空间;二是加快制定新的会计法律和会计准则,针对社会的变化和经济形式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和更新原有的法律法规,对会计造假行为的责任人和单位要加大处罚力度,加大造假成本,从体制上减少造假行为的发生;三是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与空间,进一步细化会计确认原则的适用范围。

(二)完善对企业和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价机制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改变了唯GDP论的经济考核模式,我们对企业的业绩评价也要从以前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考核模式中解放出来,我们不仅要企业经营结果,还要重视企业的经营结果的结算方式,正是由于我们对经营业绩的过分偏爱以及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弱视,才导致了会计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也导致了企业管理者为达到上级的考核标准而不择手段的心理倾斜。因此,企业的所有者在制定绩效评价机制时,应当兼顾科学、合理的原则,将以盈利为基础的短期激励与以市场前景价值为基础的长期激励相结合,同时考虑经济环境的影响,这样才能改变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工作导向,我们才能获得真实的经济信息,管理者才能聚焦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强化会计监督体系

针对会计的不同层次,作者认为,会计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的形成和完善,可以让各方都能受到行为约束,有助于审计制度的规范建立,具体工作应包括:加大政府监督体系和监督队伍的建设,对违法失真行为进行严惩,提倡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强化社会审计的独立性,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改进审计技术和方法,审计监督费用同证券管理部门代收代发,使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利益链条剥离;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真正发挥基础监督作用。

(四)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会计诚信的具体执行者是会计人员,他们的素质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会计诚信的落实情况。在职业道德建设中,首先应在会计专业中开设职业道德基础课,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作为必考科目,让他们在从业之前就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其次,应对会计人员建立诚信档案,完善会计人员的诚信公开查询制度,有效形成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情形、采取不同方式的失信行为惩戒约束机制,“失信即失业”,同时逐步在职称晋升、业绩考核等方面推出诚实守信的正面激励措施,引导会计人员遵规守法、诚实守信;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也要纳入职业道德的培训与考核,使会计诚信理念深入人心,真正使会计职业技术建设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两手都真正的“硬”起来。

(五)建立诚信平台,对违信企业降低信用等级,严惩会计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和管理者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中信息披露的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从外因看是监管不力,从内因看是利益驱动。立法者和政府监管部门应对企业建立诚信四级评级制度的诚信平台建设,对信用等级不佳的企业,在银行贷款、政策扶持、资金划拨上进行条件分割,真正切中要害,提高违法成本。同时还要根据形式的发展需要加大对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的追究和对参与造假的审计机构的处罚力度。

会计诚信是每个会计人员应恪守承诺的道德准则,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操守和立身之本。我们应该从维护我国经济建设秩序大局出发,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树立真诚守信的观念,完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建设,让守信者得到激励,使失信者受到惩处,让市场经济秩序更加科学合理。“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只有政府、行业、社会之间相互配合与沟通,缺失的会计诚信才可能回归理性,全社会才会形成一个人人诚信的良好氛围。

[1]王荣华:谈会计诚信的内在要求[J].财会月刊,2003(2).

[2]陈成龙.社会呼唤会计诚信[J].引进与咨询,2005(4).

[3]蔡秀勇.浅议会计诚信问题[J].经济师,2006(7).

[4]薛阿丽.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0(16).

[5]丁长伟.浅谈会计诚信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0(18).

[6]赵方圆.浅谈我国会计诚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1.

[7]谢民.建立会计诚信管理体系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4(5).

[8]肖婷.关于会计诚信缺失危害及对策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4(19).

[9]李宏扬.浅谈会计诚信问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9).

[10]王艺.企业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及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23).

(作者单位:威海市文登技师学院)

上接(第80页)编制“基建并账会计分录”,登记入账。

四、基建并大账核算的思考

1.基建并大账主要基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角度分析基建账发生业务的实质及其会计核算,基建账不能独立于“大账”的会计循环。

2.基建账和大账的重点对照勾稽关系。

①行政事业单位“大账”的“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的余额对应于基建账的“资金占用”项中“基建投资”项下在建工程类科目的余额。

②行政事业单位基建账基建投资类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对应于“大账”的“财政拨款(补助)支出-项目支出-基建支出”的借方发生额。

3.基建账和“大账”业务上的衔接。

①行政事业单位“大账”对基建业务的认定以基建账核算为依据(此处和衔接规定不同)。基建业务循环以记入基建账基建投资科目借方发生额为开始,以记入“交付使用资产”和“待核销基建支出”等科目借方发生额为结束。

②转入“交付使用资产”即为“大账”转“长期资产”的开始,两者同时发生、同期入账。如非构建自用的,则应由资产接收单位同期入账。以保证业务、资产和会计流程的衔接。

4.与衔接规定有所差异的并账核算。

衔接规定中器材采购、库存设备、库存材料、预付备料款和预付工程款均对应于大账“在建工程”,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在建工程”项目实际成本发生时确认入账。基建账的器材采购、库存设备和库存材料仅核算工程所需物资设备的成本,故调整对应大账“存货”。基建账预付备料款和预付工程款核算付给工程承建方的款项,无法明确工程实际发生的成本金额,应调整对应大账“预付账款”。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S].1995.

[2]财会[2013]2号文件.关于印发《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R].

[3]财库[2013]219号文件.关于印发《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的通知[R].

[4]向延平.新制度视角下的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J].财会月刊:会计版,2013(4):96-98.

[5]严学娜.关于事业单位基建并账有关问题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4(6):39-41.

[6]郝菊玲.新高校基建并帐业务的会计处理[J].财经界,2015(1):135.

(作者单位:深圳市罗湖区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