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琦+唐钰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会计实务中。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财会类专业都开设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实验课程,会计信息系统相对于理论要求较强的一些专业课,长期以来,被学生认为是一门相对难度较小的专业必修课。笔者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发现,大学生在应用过程中更多的将该门课程视为计算机操作类课程,对其本身的会计要求有所忽视。因此,一旦考核方式侧重于企业实务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整体应用,学生的会计信息系统考试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对于此,笔者通过反思教学设计、考核方式以及授课学生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教学反思。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考核方式;教学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会计工作中。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财会类专业都开设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实验课程,会计信息系统相对于理论要求较强的一些专业课,长期以来,被学生认为是一门相对难度较小的专业必修课。

根据对其他高校的调研,会计信息系统的考核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如平时实验,包括各个实验操作结果上传等等)和期末考核。期末考核主要以教师自行设计一些业务或案例,针对课程中所学的实验对学生进行考核。笔者所在学校长期以来采用的就是这样的考核模式。然而,在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中,企业多次提到了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使得笔者深深认为仅仅会操作系统、会照搬书本的实验操作步骤是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的。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需求更多的是基于相应业务的会计信息系统呈现。这是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实务导向需求,是对学生融合信息系统与会计业务的要求,否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或者但凡对计算机操作较为敏感的学生都可能比财会专业学生更为胜任会计信息岗位。此外,笔者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发现,大学生在应用过程中更多的将该门课程视为计算机操作类课程,对其本身的会计要求有所忽视。

因此,在本年度的《会计信息系统》考核中,笔者调整了期末考核的考核方式,以一个企业的完整会计业务为例,要求学生在信息系统中进行操作。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这些业务全部以发票、票据、订单等实物的形式展现,高度仿真企业实际情况。在让学生多次实训演练后进行考核,然而,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没有平时上课练习和课后练习中书本直接告知借贷发生以及实验操作步骤后,学生的成绩呈现出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有的班级成绩好的学生能考95分以上甚至满分,70分至90分之间的学生寥寥无几,仅仅突破及格线的学生占很大比例,成绩低于60 分的也有好几个。对于这种现象,笔者通过反思教学设计与目标、考核方式以及授课学生情况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与目标的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会计学和管理学知识的课程,要求学习者既要了解基本的数据库开发理论,还要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然而,尽管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学生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上机操作,并不能理解课程中除了系统操作更希望学生掌握的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会计基础理论、财务管理理论在系统中的融合。学生在上机操作和课后练习中更多的关注每个实验的进度和结果,导致在最终的整体联系和考试中无法将各个实验联系在一起,在实际工作中无法适应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真正需求。

因此,教学设计中如果没有明确的将企业实务导向作为教学目标并据此恰当地安排教学内容,即便采用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学生操作的指导,也更应该加强引导学生理解实务中企业各类型业务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操作原理。

二、考核方式的探索

此次考核的方式总体安排与大部分高校相似,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情况,仅是对期末考核的考核侧重点以及考核形式有所改变。然而,在教学中不难发现,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考核较为困难,难以有效的通过一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对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总体掌握情况。而对平时学生提交的实验记录的考核只能评价其操作结果,对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的具体掌握水平又无法全面了解。另一方面,引入实务导向的考核方式,以企业业务中实际发生的票据等作为案例进行考核,学生更多的反映出其在基础会计以及财务管理相关知识上的不足。那幺,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安排中是否需要对已讲授过的课程进行回顾又成了一个问题。如果需要回顾,则在现有的教学时间安排中很难再挤出时间。但不进行回顾和讲解,学生很难将已学习过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知识与信息系统融会贯通,直接造成理论与实务两个层面无法交集的现象。

目前,国内有部分高校开始三学期制,以小学期的方式将所有实验实训类课程放在一起集中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实验类课程与实验类课程、实验类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的学习壁垒。然而,类似于笔者所在高校这样传统学期模式的高校仍在多数,如何合理调整实验类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教学安排、如何解决实验类课程实务导向考核中的问题仍需群策群力、多方位探索。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条件的匹配

目前,包括笔者所在高校在内的国内大部分高校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教材都是以介绍某种特定会计软件(如用友U8、金蝶K3)的具体操作,侧重于介绍软件的应用,展现详细的软件操作步骤。此类教材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不足,无法为学生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构架,也无法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教材中的教学实验中,将软件中的各个系统(如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系统、薪资管理系统等)分割为单独的实验,学生根据操作流程练习相应的实验账套,但很难了解财务软件设计的基本思路和理念。对于各个系统之间的练习以及实务操作中各个系统的相互关系也无法完全弄清。

另一方面,教材与软件相配套,单一某种特定会计软件也使得学生的视野相对较小,此外,教学软件也经常受到演示期限的限制(一般为三个月),超过试用期软件就无法操作,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在教学内容方面,受软件与教材约束,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同时,受课程课时限制,教师教学主要以软件操作为主,再结合软件对理论知识进行简单讲解。在教学中,学生只是对实验账套进行操作,并不能理解软件内在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不利于学生对实验内容与理论的配合理解。此外,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的课程内容较多(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计算机基础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授课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教师较为全面的掌握财会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四、受众分析

要解决学生成绩两级分化的问题,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对课程的适应程度等内外因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学风以及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刚开始主要是对系统进行初始设置,相对较为简单与枯燥,也使得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有所不足,从心理上不够重视。此外,由于是分实验进行,学生常常会认为部分实验漏做少做不影响大局,前后实验之间的独立性也使得学生不能及时发现自身学习的问题所在。

另一方面,由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综合性,对学生的会计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知识有一定基础要求。这是一门对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具有综合要求的课程,需要让学生掌握系统设计原理及内部勾稽关系的课程,它不同于其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而学生以前对这样双要求、基础高的教学内容接触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课程并不适应。

此外,学生习惯于平时跟随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账套练习的方式,对于以实务为向导的考核方式一时之间无法适应。

针对于此,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这对基础差与学习重视度不足的学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更关注他们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从兴趣着手引导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提高认知度与参与度。此外,在教学中增加实务导向,将理论与实务更早的契入其中。

五、结束语

探究以实务为导向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考核方式下成绩两极分化,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设计,使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更好地切合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汪永兰.ERP 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1(36):127-129.

[2]李小龙.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性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9):57-59.

[3]牛伟宁.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财会学习,2017(01):196-197.

[4]陈文涛.《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3 (03):120-122.

[5]杨卫.大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探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3):121-122.

(作者单位:上海海关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