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月超

摘要: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实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本文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介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预算;信息化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规范,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于2012年11月29日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全国执行,这标志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系统工程正式启动了。短短的四年时间内,事业单位就暴露出来一系列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单位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开展以来,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参差不齐,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来了,但是不全面。有的单位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没有反映业务流程和关键风险点,内部控制规范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协调,单位缺少全员参与的环境,人员在执行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内控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力度大打折扣。

单位财务人员队伍参差不齐,有的不是专业的财务专业出身,专业素质不够高,导致事业单位财务质量难以保证。

分析其原因,首先因为单位领导意识薄弱,领导在一个单位里面起领头羊的作用,领导的职责没有发挥到位,内部控制建设就难以实施。其次,人们的认识误区。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以至于单位只注重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而不注重其他内部控制的整体安排。虽然近两年关于内部控制的培训比较多,但都是从财务口的角度,要求财务人员参加的培训,理所当然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就落在财务部门。

(二)业务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或者流于形式,公共资金也就变成了“唐僧肉”。财政资金支出随意性大,没有合理的支出计划,存在为了完成财政执行进度,季度或者年度末突击花钱或者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有的单位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不实不细,存在预算松弛,导致年中追加预算现象频繁发生。预算编制时重财政资金轻自有资金,没有做到全额预算。

资产管理和控制有待加强。自从实行政府集中采购之后,重采购轻后期管理问题突出。设备采购回来不能及时建立卡片,不能及时入账,做不到固定资产每年盘查一次。2015年资产清查的时候,很多单位存在盘盈或者盘亏的现象。

国有资产流失、资源使用效益低下。有的事业单位项目决算时,为了完成财政进度,大量购买设备,导致设备闲置,崭新的设备到了报废年限报废掉;有三产收入的单位房屋大面积闲置,房租租金偏离市场行情,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有的单位执行“一支笔”政策,领导一个人说了算,支出随意性大,该使用公务卡支付的未使用公务卡。有的单位重预算轻决算,账实不符、账表不符现象屡见不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是制度安排,更重要的是一项管理活动,预算是管理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是反应资源能否合理分配的一把标尺,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2.监督机制薄弱。由于事业单位存在人员编制的限制,有的单位存在一人多岗现象,缺乏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有的单位没有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由办公室或财务部门监管。有的单位没有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纪检监察部门,审计员由财务人员兼职,偏重于对财务数据的监控,无法有效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和自我评价。

3.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内部控制评价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口径。2016年财务部门决算要求报表说明中要有本单位内部控制情况介绍,2017年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负责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有关规章制度及全国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格式,截止作者写稿日,还未查到内部控制格式。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六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和行为更为关键。只有领导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地执行各种制度。因此,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培训,不仅仅财务部门人员参加,事业单位领导也要参加,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从而带动各职能部门能有效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认真对待本部门风险并着手控制。

目前初中级会计资格考试中没有涉及到内部控制,高级会计资格考试才有关于内部控制的要求,而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的人员大部分具有初中级资格,高级会计师比较少。因此,今后可以在中级考试中加入关于内部控制的内容,让大部分财务人员将内部控制重视起来。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各部门要做好事前规划,按照年度收入计划和业务发展情况编制用款计划,提交上级部门进行审核、汇总。要优化预算编制方式,采用零基预算法或作业预算法,将全部资金纳入预算。在预算执行中,要重点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将专项资金具体到每个项目上,年终做好绩效评价。

2.将人事管理纳入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的管理活动无非也是对“人、财、物”的管理,有的事业单位存在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不良风气,在用人方面权责不清晰,人员晋升、干部选拔不公正,存在培训机制不健全,薪酬不透明等问题,因此,人事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关键的管理工作,对于建立健康的人才队伍,促进公共服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各单位根据自己情况制定细则

事业单位每次自查自纠都会涉及到公务卡使用管理。建立公务卡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公务支出的透明度,从而有效地克服现金支付结算方式所导致的种种弊端,有利于提高财政财务管理透明度,推进源头防止腐败。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优化内控平台建设

利用信息化手段能够提高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1.单位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把程序编好,将经济活动和内控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一级一级自动传阅,有利于减少或者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其中,还可以设置风险控制点,出现违背原则的情况系统自动报警。

2.加快财务信息体系的建设,建立财务统一平台,一级单位能够对二级或者三级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直接监控,有利于财务核算规范化、制度化,有利于资金的管理。

(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

内部控制是一项永无止境的系统工程,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应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1.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监督中的职责权限,为了保证内部监督检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以为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制度。

3.发挥财务分析对预算编制、经济决策事项的作用。常用的财务安全评价指标:安全边际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

4.建立内部控制评估机制。领导要高度重视,定期开展自我评价,认真查找内控缺陷,检查内控运行效果。常用的内部控制监督方法:个别访谈法、实地观察法、证据检查法、重新执行法、穿行测试法。

三、结束语

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紧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杜绝贪污腐败,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更好的提供公共服务,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

[2]余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湖南财经经济学院学报,2014,12,第30卷第152期.

[3]李晶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思考[J].会计之友,2014(6).

[4]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S].2012.

[5]乔春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兼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J].会计之友,2014(22).

[6]田祥宇,王鹏,田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9).

(作者单位: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劳动就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