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蓉

【摘要】 论述了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农村地区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实践和工作重点。

【关键词】 农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确保农村环境保护取得实效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的安全。要加强组织协调,集中各方力量,开展乡镇、村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污染整治工作,对河道、池塘进行清淤整治,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要进行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要坚决取缔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目前,农村地区的绝大部分生活垃圾都未经过集中处置,认真组织开展积存垃圾的专项清理,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疾病传播是当务之急。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推广“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条件不成熟的地方也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逐步改变“污水乱倒、垃圾乱放、粪土乱堆、柴草乱跺、畜禽乱跑、秸秆乱烧”的现状。

三是加强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鼓励农民由单一施用化学肥料向施用有机肥料转变。积极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在高污染风险区优先种植需肥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

四是强化监管,防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发展县域经济要选择适合本地区资源优势和环境容量的特色产业,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加强对农村地区企业和各类工业园区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擅自降低进入门槛,引进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

三、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

一是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涉及环保、农业、畜牧、林业、国土、水利等多个部门,职能分散,不利于农村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因此必须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明确分工、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体系。要从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是要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农村环保投入列入财政支出的重点,建立财政性环保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解决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来源不够的问题,逐步改变农村与城市环境保护不平衡的状况。要严格执行国家定员定额标准,确保环保行政管理、监察、监测、信息、宣教等行政和事业经费支出,切实解决“收支两条线”问题。同时要制订优惠政策,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投资多元化、治污集约化、运行市场化、管理规范化”的环保投入、运行新模式。

三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力量,大力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能够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优势农村环保企业。同时要充分吸收与借鉴国际农村环境保护经验与成功模式,努力掌握环保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四是加强环保队伍和能力建设。要规范农村环保人员的管理,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建设成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社会氛围、政策环境和用人机制,着力培养、吸引一批高素质人才加入农村环保事业,推动我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