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锐

【摘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各种对道德原则和价值观的取向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也有些需要反省、深思甚至去其糟粕的地方。研究伦理学和道德建设各个方面的变化对于指导我们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改革开放;道德原则;道德价值观;道德评价

一、对伦理学和道德建设重视程度的根本转变

十一届三中会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后,我国的文化工作迎来了黄金的发展时期,伦理学也抓住这个好时机成功地于1980年成立了中国伦理学学会。从我国开始建立完整的伦理学研究的体系,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并培养了我国第一批伦理学的博士,尤其是在新老伦理学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构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科学体系,科学地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历史、主体地位、主要内容、基本的原则规范以及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等等。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加强了对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很多学科都和伦理学建立了交叉学科,应用伦理学也成为新时期最具有时代意义的伦理学研究方向。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开始系统化、规范化,并日益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

中央也在同时期十分重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贺词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做出部署。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突出强调了道德建设问题: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更全面地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道德建设呈现出四大战略创新。

1.提出“以德治国”方略。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2.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纲要。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发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号召。

4.把道德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道德原则和价值观的多样化

1.坚持集体主义的核心原则及其内容的多样性

改革开放前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前提下,突出社会主义国家道德原则的核心议题:即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提出个人利益服从国家社会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个人属于国家、从属于社会。在制定一系列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同时,一味地强调集体主义原则的重要性甚至集体主义的至上性。事实上这种至上性具有形而上学的特征。人都是社会的人,集体利益先于并高于个人利益,但绝不是不考虑合理的个人利益,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总是参差不齐。在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假公济私的现象时隐时现,过分地扼杀个人的正当利益,极大地束缚了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导致个性的泯灭和社会整体文化的贫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关系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集体主义不再是片面地强调国家第一,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道德水平和境界的人分成了不同层次的集体主义要求: (1)追求与实现个人利益时,不能侵犯、妨碍群众或社会的公共利益。(2)追求与实现个人利益时,兼顾群众或社会公共利益。(3)把群众的利益或是社会公共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前,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

集体主义在现今是三个从低到高的层次是:(1)公私分明,不因私犯公。(2)公私兼顾。(3)先公后私或是因公弃私或是大公无私。主张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一致性的同时,强调集体主义利益的优先性,要正视正当的个人行为,在不违背道德原则和集体利益以及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要肯定、保护个人的正当合法的权益。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时,个人要自觉服从集体,集体同时也尽可能照顾到个人,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做出牺牲的行为则视崇高的道德行为。

2.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主义的三种形态

个人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是一个敏感话题,几乎没有对个人主义有什幺过多的界定,所有不同于集体主义的行为就都被冠以个人主义之名,个人主义甚至带上了政治性色彩,以至于个人主义就是资本主义,这被认为是与社会主义本质格格不入。在全面封杀中也抹掉了个人价值观中激人奋进的一些合理的触动因素。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主义思想涌现出诸种不同的形态:

(1)极端的个人利己主义。对物质欲望的无限追求而出现的一种资本主义的赤裸裸的物欲道德观。个人主义的一切出发点都是金钱与利益,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之外,没有任何别的联系。金钱不仅可以购买商品还能购买良心和荣誉,甚至可以使罪恶变成“美德”。这是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完全相违悖的,也是阻碍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安定的罪魁祸首,应该坚决反对。

(2)中立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稳定性,不太关注社会和他人,只考虑自己的生活,对社会表现出一定的冷漠。中立的个人主义是一种消极主义,本着我不干涉别人,别人也不允许侵犯自身利益的立场和态度来对待一切,实际上是一种当社会有利于自身利益就和社会密切联系起来,当社会有可能需要牺牲自身利益就会隐藏起来的虚伪做法。

(3)合理的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原则有某种程度的认可,以不损害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为前提来追求个人利益。合理的个人主义,追求的是正当的个人利益,在生活和工作中以正当的途径和方式取得用以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合理的个人主义的第一出发点还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和需要,无论其做法是多幺符合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但他的出发动机还是为我的,合理的个人主义如果不作适当的节制,就可能转向消极中立的个人主义或是极端个人主义。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的现阶段,要确保人们的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就要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使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一致地全面发展。在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前提下,吸取个人主义中的奋斗精神和开创精神,旗帜鲜明地反对极端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三、改革开放后兴起的社会主义人道观

改革开放后伦理学和道德建设的研究和发展把人与国家紧密地联系起来,人道主义成为我国社会道德的主要原则之一。“尊重和保护人权”已经写进宪法,进一步明确肯定了人道主义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新时期认识到,探究人道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这个我党治国纲领的真正理解,是对人类优秀价值传统的认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已经作为核心价值的确立成为新的伦理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有四大内容和特点:

1.尊重人和人的价值。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强调,在一个人对社会作出贡献之后,社会应根据他的贡献大小,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使他获得一定的回报和荣誉,使他具有社会所承认的价值。充分肯定所有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的崇高价值,就是尊重人的最具体的表现。

2. 关心人和平等的对待人。和谐的国家是个为保障人民最大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要求关心每个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要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中在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益的同时,尤其关注那些遭受不幸和生活困难的群体。

3. 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可以说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人越是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与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已经成为伟大的历史实践。

4.关心人、爱护人,同损害人的尊严和利益、同危害社会利益的反人道主义现象作坚决的斗争。

四、道德评价的出发点和依据的新变化

道德评价指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直接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或个人心理活动,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褒贬态度。一个主体的行为是善还是恶的,主要依靠道德评价的评判,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基本能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道德水平和风气都有显着的提高,改革开放前的道德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些不公正的评判,甚至很多善的道德行为被窃国者说成是极恶的行为,道德的扭曲十分严重,在根本上是违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改革开放后更加肯定并发展了了建国后一段时间的正确道德标准,确立了两条最基本的道德评价观点:(1)道德评价的标准应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2)道德评价的标准应符合社会或阶级的整体利益。与此同时,道德评价的主体不再是部分个人,道德评价开始转向社会整体,人民群众成了道德评价的主体。道德评价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因为评判主体的改变而改变,道德评价经得起历史和后人的检验。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社会的道德评价也出现了新的评判视角,现阶段的评价标准呈现出多样性,对同一种道德行为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评判结果。其中因为个人主义被一部分人所接受,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观的评价标准。主要表现是:道德评价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只注重利益结果,不看利益的动机和利益过程。道德评价的标准是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观在现实中的反映,同一行为就会因为评价标准的不同就会给出不同的评价结果。

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这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在改变人们的思维,各种道德观念可能呈现出更多的表现形式,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时刻牢记集体主义原则这一基本前提,在争取个人的合理利益的同时更要兼顾集体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对各种行为主体的行为的道德评价要多从集体主义的角度去做评价,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加强道德素养的提高,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道德公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魏英敏.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1

[2]周中之.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