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欣 董俊鑫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中外商道

跨境电商与中国制造“走出去”:现状、问题及对策

文/许欣 董俊鑫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摘要:跨境电商是近年来国家重点推进的新型外贸模式,呈现出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对促进中国制造“走出去”具有重大意义。但当前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政策法规监管体系、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政府有关部门、跨境电商和制造企业的共同努力是促进中国制造“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途径。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模式是未来外贸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当前,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已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是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同时对于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走出去”有着重要意义,特别在新常态的境况下,推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能够帮助中小制造企业降低贸易成本,切实推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一、跨境电商的发展对中国制造的影响

跨境电商是跨境电子商务的简称,是指将传统贸易中的环节电子化,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完成跨境贸易的商业活动,实现跨境贸易的更加快捷、更有效率的进行。跨境电商在本质上将原来在生产或贸易企业与客户或最终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支付流和物流进行了统一的整合[1],将其作为一个统一的平台供更多的生产或贸易企业与客户或最终消费者使用,实现信息流、支付流和物流的平稳、快速运行。目前跨境电商的发展对中国制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改变制造业出口外贸模式

传统的制造业外贸模式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工厂、出口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最终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中国制造业传统的生产成本优势被削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

在跨境电商的外贸模式中可以实现生产制造企业和最终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将不必要的批发商、零售商去掉,大大减少了产品的流通成本。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可以获得更大的获利空间,并可以直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对其下一步的生产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跨境电商的外贸模式下,可以获得更为廉价的优质商品,并大大拓展了自己的选择范围。

2、扩大制造企业的目标市场

跨境电商面对的是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也就为参与跨境电商供应链的制造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目标市场。生产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目标市场来有效降低自身受市场波动影响等外部风险,实现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同时还可以降低产品进入目标市场的难度,减少了企业在分销渠道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借助跨境电商的发展,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来说,将产生更多新的市场和机遇。如何快速进入这些潜力市场成为制造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问题,跨境电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和途径。

3、促进品牌建设

跨境电商的发展为制造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在跨境电商的平台上,生产制造企业可以与全球终端消费者直接对接,对于产品的品质的要求也就更高,中国制造企业可以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快速建立自己的品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2]。在从OEM向ODM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产品研发和品牌的建立推广是关键环节,产品的研发必须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动向;而品牌的建立推广更加依靠消费者的评价和推荐。在跨境电商的平台上,生产制造企业可以掌握客户的需求信息,从而可以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品牌推广提供基本条件。

二、跨境电商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一)跨境电商发展迅速

1、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 2014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2万亿元,2016年预计将增至6.5万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另外,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试点进出口额已突破30亿元。同时,跨境电商的运营平台也不断增加和晚上,eBay、敦煌网、兰亭集势、阿里巴巴、速卖通、环球资源、广交会电商平台等为广大的小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平台。

目前中国跨境电商主要分为企业对企业(B2B)和企业对消费者(B2C)的贸易模式。B2B模式下,企业运用电子商务以广告和信息发布为主,成交和通关流程基本在线下完成,本质上仍属于传统贸易,已纳入海关一般贸易统计。B2C模式下,企业直接面对海外的消费者,以销售个人消费品为主,物流方面主要采用航空小包、邮寄、快递等方式,其报关主体是邮政或快递公司,目前大多没有纳入海关登记,这也是目前跨境电商主要的贸易模式。

2、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当前外贸发展调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扩大跨境电商的试点和应用。2013年8月出台的《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和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针对零售出口型企业,在海关、质检、税收、外汇、支付和信用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法规。2014年7月,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明确规定了通过与海关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跨境交易的进出境货物、物品范围,以及数据传输、企业备案、申报方式、监管要求等事项。[3]

可以看出,国家已经对于跨境电商促进外贸发展的作用予以了肯定,并通过一系列的法规对跨境电商进行推进和规范。未来,国家还会出台更多的法律法规对跨境电商的交易、支付、物流等各个环节进一步规范,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以此来刺激和带动中国生产制造企业“走出去”的发展。

(二)中国制造业亟需转型发展

1、产业链中的位置低下

一般的产业链包括研究开发、产品设计、零部件制造、加工组装、产品运送、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中国传统制造业大多处在加工组装环节,生产附加值低,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制造企业往往只扮演着“生产组装车间”的角色,这也就产生了高污染、高投入和低附加值的问题,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中国制造业往往没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具有较高的可替代性。第二,中国传统制造业高度依赖国际“大买家”,因此受外部市场波动风险的程度和可能性很大,企业缺少自主性的产品调整和市场调整,这就使得中国生产制造业的经营难度和风险大大增加,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自身存在生产规模小和资金运营困难等特点,使得出口导向的中小制造企业的生存环境恶化。第三,中国传统制造业拥有相对弱的自有品牌,大多数的制造企业没有更多资金、人力等资源来投入到产品研发、品牌建立和完善等环节,这就造成了很多的中国优质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基本没有品牌竞争力。

2、制造业进出口面临减速

2014年,外管局从国际收支口径统计的货物贸易顺差增长32%。从海关的统计来看,中国进出口顺差3825亿美元,同比扩大47.3%。由于统计口径不同,两部门的数据略有差异,但都反映了进出口顺差的扩大。从总量上看,2014年进出口总额增幅3.4%,远低于上一年7.6%的增幅。细分来看,2014年出口、进口分别增长6.1%和0.4%,均低于上一年的7.9% 和7.3%。因此,在2014年虽然贸易顺差大幅扩大,但中国外贸形势整体堪忧。在中国的进出口中制造业的进出口占据主要部分,比重达到95%以上[4],中国外贸的增长减速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制造品出口增长减速造成的。

三、当前跨境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跨境电商对中国制造业的“走出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是当前其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利用跨境电商推动中国制造业“走出去”战略的实现,主要有监管体系、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几方面的问题。

1.政策监管体系不完善

当前,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和法律法规来支持跨境电商的发展,并在一些城市进行了试点运营,但却存在缺少一个整体规划和监管体系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跨境电商的发展 [5]。跨境电商的发展需要国家多部门共同参与、协调促进,而当前各主管部门之间并没有形成有序的协调互动,这也造成了一些政策和法规难以真正的落实和执行。另外,中国在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方面出台的政策和法规相对较少,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政策和法规的内容也还没有对跨境电商的各个环节和具体内容提出规范发展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会导致跨境电商的无序发展。

2、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侵权行为

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跨境电商对于推动制造企业“走出去”的作用发挥。线上交易的一个重点就是如何提高客户的购物或交易体验,一次糟糕的交易体验会让消费者对所购买的产品和相应的电商平台失望,这将直接影响制造企业产品品牌的树立和跨境电商平台的推广[6]。而且制造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的产品还会存在侵权行为,假冒伪劣产品成为消费者在线上交易最为担心的问题。因此,如何保证制造企业在跨境电商平台交易产品的质量成为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那幺也就丧失了制造企业“走出去”的基础和前提。

3、产品单一,同质化竞争

大多数参与跨境电商模式的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局限于一种或几种产品,而且存在着大量的替代品,造成了制造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其结果就是竞争性降价以获得一定的市场优势,这也就极大地压缩了制造企业的盈利空间,在整体上形成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制造业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而且这种同质化竞争对产品价格下降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这就使得生产企业不得不严格控制自己的生产制造成本 ,这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造成产业链上各个环节质量的失守。

4.通关不畅

虽然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流动已经畅通无阻,然而货物的自由流动仍然受到国界的限制。进出口货物需要通关,这是一个国家框架下的行为准则,跨境电商正常进行的必经环节,即便是小额跨境电商也有可能因为进出口货物超过海关规定数量而被要求进行申报。其间一系列繁琐的手续及费用的支出常常成为消费者和网上卖家严重的经济负担。此外,因申报不合格导致商品滞留在海关,使消费者无法收到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当前,中国已经在跨境电商的试点城市推进简化进出口流程的工作,试图形成可推广的新型进出口流程,实现商品的快速、安全通关。但目前进程相对较慢,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流程,难以向全国推广。

5.物流体系不完善

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跨境电商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如果物流不畅通,就无法实现在线订单,也就无法实现跨境电商的功能。跨境电商的参与企业大多是中小制造企业,因此有着订单小、频率高的特点,这就增大的了物流运送的难度,也提高了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7]。再者,由于存在着海关查扣、快递拒收等问题,这就使得跨境电商平台线下的快速、安全的物流运输难以实现。这一问题的出现除了政策法规方面的约束,更多的是由于物流系统的不合理和物流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这就造成了产品在集中、包装、仓储、配送等环节的效率低下,严重约束了跨境电商的发展。

6.电子支付存在风险

货款收付是交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买卖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它涉及到出口方交货后能否安全、及时地收汇,进口方付款后能否准确、无误地收到货物问题,以及各种金融风险和费用问题,关系到买卖双方的经济利益。支付和交易风险成为部分企业和消费者拒绝跨境支付的重要原因,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2013年的跨境消费中,有90%的消费者担心跨境支付的安全性。

由于参与跨境电商生产制造企业与全球终端消费者处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语言、时间、付款方式和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造成了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和信用保证问题,生产制造企业很难对消费者的资信状况做出准确判断,很可能造成企业的财货两空。

四、发展跨境电商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跨境电商的管理制度,规范行业发展

首先应当明确各部门在跨境电商的的角色,形成从国务院到各级政府的多部门体系,将海关、银行、专利局、税务部门、工信部门等纳入其中,为制造企业提供统一、完善的服务,保证其产品的信息流、支付流和物流的畅通。另外,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对网上信息、网上商品和服务的描述、网上广告等内容进行规范,对企业的注册、在线合同的订立、争端的解决和订单的接受和取消进行重点完善,保证跨境电商的有序发展。

(二)优化跨境电商平台

跨境电商平台的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优化跨境电商平台与制造企业的互动,在注册、咨询、订单处理等多个环节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可以由政府部门出面建立跨境电商企业与生产制造企业的交流机制,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第二,对跨境电商的网上运营界面进行优化,保证各类制造企业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自身所需要的服务或指引,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界面服务[8]。

(三)鼓励制造企业树立参与跨境电商的意识

积极引导制造企业树立参与跨境电商的意识。一方面政府部门或行业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等形式,让企业充分认识到跨境电商的作用,并对各自行业当前的竞争状况进行分析,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和产品标准,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企业也要从自身做起。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树立更为长远的企业发展规划,通过跨境电商寻求企业更大市场的发展。企业应尽量避免同质化竞争,减少无序的价格竞争,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树立,在产品研发和品牌建立推广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尤其注重产品品牌在跨境电商平台下的维护,可以通过前店后仓的模式开展经营,即通过线下产品展示环节解决单纯线上曝光难以和粗制滥造的中国制造产品相区分的难题。

(四)简化通关程序

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应积极推动进出口程序和流程的简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海关、国检、国税、外管、电商企业、物流企业之间的流程优化。可以推广杭州试点的经验,通过“定期申报”业务,大大降低跨境电商企业货品通关成本,实现电商企业出口货物申报、海关申报监管等程序,实现“现场通关”,实现电商企业的货品可以先出关,再将某个时间的出口总数向海关统一申报。

(五)完善物流体系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要完善其在全球体系的布局,通过增加配送中心、海外建仓等方式来保证跨境电商平台线下商品的快速、安全流转,以此来提高消费者对跨境电商平台产品的点击率和产品销售速度。尤其要重视电子商务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推动物流信息可视化和透明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的统一协调和管理,借鉴国际知名快递企业的经验,通过开发和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化系统,处理好收货、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之间的衔接,缩短物流时间,减少货损。

(六)建立安全高效支付系统

一方面,国家应对跨境电商的支付系统进行有效监管,保证支付系统的安全,鼓励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支付服务,并加强国际间在支付方面的合作,形成多层次、有保障的跨境电商支付系统。另一方面,应对国外市场进行调研,对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和支付方式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平台的开发和完善来满足消费者支付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树彤.跨境电商:中国制造新支点[J],互联网经济,2015,(Z1):42-45

[2]张建平,王默儒.跨境电商:中国经济变革新引擎[J].互联网经济,2015,(Z1):22-27

[3]朱恺.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J].现代商业,2014,(18):65-66

[4]马晓河.结构转型、困境摆脱与我国制造业的战略选择[J].改革,2014,(12):22-34

[5]欧阳晓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4,(31):42-44

[6]徐松 张艳艳.应将跨境电商建成“中国制造”出口的新通道[J].经济纵横,2015,(2):26-30

[7]张春玉.跨境电商视角下的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4,(19):20

[8]张志乔.浅析我国跨境电子商务[J].河南科技,2014,(23):187-188.

作者简介:

许欣( 1968 - ),女,辽宁开原人,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董俊鑫(1992 - ),男,山东潍坊人,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本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辽宁对外贸易战略研究,L13BJL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