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敏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控制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对预防院内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收治住院的患者600例,根据护理质量控制实施时间分为实施前组290例和实施后组310例。实施前组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施后组采用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前组院内总感染率高于实施后组(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管理,能有效预防及降低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院内感染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统一消毒处理可回收并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物品、用品的部门,器械物品的清洗洁净度、消毒灭菌规范度关系到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一旦出现清洗消毒不彻底、灭菌消毒不规范、标识填写有误等问题,会增加患者院内感染的风险[1]。本研究探讨理护理质量控制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对预防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20年1~12月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600例纳入本研究,按医院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前后阶段分为实施前组和实施后组。实施前组290例,男160例,女130例;年龄28~65岁,平均(45.8±3.6)岁。实施后组310例,男170例,女140例;年龄30~63岁,均龄(45.6±3.4)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可比。我院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前后阶段(即2020年全年)消毒供应中心无人员变动、岗位调动、离职等情况发生。

1.2 管理方法

实施前组实施护理质量常规管理,主要包括对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进行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处理。实施后组采取护理质量控制措施严格管理:(1)组建由护士长、消毒供应中心负责人、责任护士组成的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商讨并制定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及流程,定期召开会议汇总质量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制定改进措施。(2)在消毒供应中心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器械及用品物质管理制度、消毒操作流程规章制度、人员管理及培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器械回收及发放交接管理制度等,同时制定配套的奖惩考核细则,让责任落实到具体人,以强化工作责任心,激发工作热情,促进护理质量控制成效的提升。(3)定期组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学习各类医疗器械相关知识,包括器械用品消毒杀菌的处理步骤、清洗流程、保养知识等,若器械出现锈迹应先除锈处理后,再清洗消毒,清洗过程中器械螺丝处、关节处均应扭开彻底清洗,最后再予以干燥处理。通过定期培训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促进工作效率及消毒灭菌质量的双重提升。(4)落实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及各项质控制度。一是消毒供应中心各区域划分应明确,污染区、清洗消毒区、洁净区均应各自独立,以防交叉感染;二是做好每样医疗器械的交接和记录,回收被污染的医疗器械时,对器械交接时间、名称、数量、所属科室、交接人员姓名等内容进行详细记录,不得漏记;三是器械用品回收后严格按清洗消毒流程及程序处理,如器械物品的分检、预处理、除污除锈等,同时对灭菌时间、温度及压力等严格遵循,对已消毒灭菌的器械用品无菌包装经仔细检查后暂存于洁净区,视医院各科室需要配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前组院内总感染率高于实施后组(P<0.05)。见表1。

3讨论

院内感染不仅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延长住院时间,还易引发医患纠纷。因此,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重要部门,承载着医疗器械物品使用安全性的重任,加强管理有助于预防院内感染。本研究中,实施后组采取的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通过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小组的成立、各项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定期培训、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及其制度的落实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工作责任心的强化及职业道德的提升,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得到双重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将院内感染风险降至最低,故实施后组院内感染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管理的实施前组。

综上所述,护理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对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具有确切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英,朱小琼,李惠玲.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3):383-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