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健

摘要:该文站在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认识高度,从科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在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技术以人为本”理念的一整套方法和策略,观点鲜明、案例鲜活,在实践中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以人为本;培养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6-0122-02

“科技以人为本”,这曾是诺基亚经典的广告词,如今已成为众多企业、甚至全社会的共识,以用户为中心,挖掘用户潜在的需求,化繁琐、艰深的技术为好用、易用的产品或服务,不断地满足甚至超越用户的需求,这是众多优秀企业的共性,在IT行业,作为普通的用户,我们受益匪浅、感受至深:从当初功能单一而笨重的286台式电脑,到如今无所不能的轻薄笔记本电脑;从当初简单的上网浏览信息、收发E-mail,到如今五花八门的互联网应用;从当初昂贵而笨重的“大哥大”,到如今小巧平民的智能手机,科技以不再是深奥和高贵,它以平民化的身份携产品走入千家万户。

1 课堂充分展现信息技术对生活的积极影响,传递“技术服务于人的价值观”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充分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学生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受社会角色的限制,往往会关注信息技术娱乐性的一面,而对其他方面的了解则比较少,所以,我们在立足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充分挖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积极有益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除了满足他们娱乐的同时,还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例如:在讲到搜索引擎的相关知识时,我创设了一家三口周末自驾游的情景,引导学生借助搜索引擎,查找合适的游玩景点,并通过“百度地图”,向学生演示如何搜索出从出发地到旅游景点的路线规划图,学生普遍觉得这个方法方便实用;在讲到多媒体音频的相关知识时,我课前请一位唱歌较好的学生用麦克风录了一段歌,在课上给学生演示如何妙用音频编辑软件“Adobe Audition”:把学生的原唱和网上下载的歌曲伴奏两段声音合并起来,完成时尚的网络K歌,学生们顿时热情高涨,纷纷表示回家后也要去尝试。

2 课后布置拓展性任务,让学生获得“技术服务于人”的真实体验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诸多教学内容是需要用实践和活动来支撑的,但受学时限制,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留给学生课堂实践的时间不够充分。为此,我常常会在课后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任务,以此来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讲完Word中制表的内容后,我就布置任务让学生周末在家设计一张课程表或是一张作息安排表,等学生上交作品后,我会帮他们把作品打印出来,这样既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内容,也让他们的辛苦和努力有了显性的成果,让他们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讲到因特网应用的章节,我会让学生选择在当地的团购网帮父母网购一顿晚饭,或者让学生搜索一两个家常菜的做法,让他们尝试在家给父母做饭,无论选择做哪一个任务,都实实在在让学生利用网络服务于家庭,而家长的肯定和表扬,更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讲述经典案例,渗透和熏陶“技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现在的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作为老师,我们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把身边的、社会上的成功案例和故事,讲给学生听,一方面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另一方面也通过这些案例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理念:科技以人为本才能体现科技的价值。

为此,我在上课时有意识地把IT行业中一些经典的案例和故事讲给学生听,在讲到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时,我给学生介绍了微软的故事,在微软的成长历程中,《Windows95》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微软在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专门研究了用户的操作习惯,把窗口式的操作界面进行了重新设计,从界面的友好性,软件的易用性、人性化方面下了苦功,它让很多用户几乎不需要培训就能掌握Windows95的基本操作,最终它获得了用户的肯定,帮助微软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几乎垄断了PC机操作系统市场;我也讲到了淘宝网,它的成功几乎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友好的界面,严密的交易规则,在保障了买卖交易公平进行的同时,让买家在买到称心商品的同时,获得了舒适、便捷的购物体验,而卖家在提供了商品的同时个人财富也得到了增长,对于用户来说这是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的一个经典案例。

4 化意识为行动,在实践中落实“技术以人为本”

首先,“技术以人为本”体现在设计作品的前期要做充分的需求分析,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制作班级主页的时候,要求学生在做之前先进行需求分析,班级网站主要服务于班级,它既是班级同学交流的平台,也是班级对外宣传的窗口,所以制作者一方面要虚心听取班级同学的建议,了解大多数同学的需求,同时也应和老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在宣传班级这方面获取老师有益的帮助和建议,在考虑了多方的需求和建议后,再进行网站栏目的规划和取舍,另一方面,根据制作团队的实际能力和可用资源,来调整栏目的侧重点,因为有了前期的这种有效的需求分析,才能有的放矢,做出来的作品才有可能真正为别人所接受,实现它本身的价值。

其次,“技术以人为本”体现在设计中要懂得换位思考,多从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作品,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为了把诗创作的更通俗易懂,每修改一次都会念给邻居的老农听,如果老农能一下听懂,说明这首诗确实是通俗易懂的。在超链接的实践环节,当学生设计完作品后,我常要求学生先尝试浏览自己的网站,多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作品,有的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发现链接网页没有设置为新打开浏览器窗口,导致有时浏览完目标网页后,习惯性的关闭网页后不能正常返回上级网页,也有学生发现在子网页中也应设置超链接,这样从父网页到子网页间就建立了双向的连接,有利于用户在两个网页间跳转;在计算机资源管理的实践环节,对于文件夹的有效命名以及文件的分类存放,我让学生假设这样的情景,在一个团队中相互共享资源,为了能让别人更好地找到、使用我的素材资源,文件夹命名应通俗而有意义,同时素材资料应分类存放,这样可以方便别人的查找和使用。

最后,“以人为本”还体现在细节关怀,例如,在Word文章排版的教学环节中,为了让标题醒目和活泼点,我引导学生用 “隶书”或其他字体来代替宋体,字体适当大点;为了便于他人阅读,行距设置要合适,太大了既浪费纸张,也容易让阅读者频频翻页,太小了则文字拥挤,阅读者会感觉视力疲劳;如果文章有插图,应该考虑让图片的大小要合适,注意图片和文字的环绕关系,尽量让整体版面显得和谐、美观。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正是在这种点点滴滴的思考和实践中,学生体会到“技术以人为本”是要落到实处,而很多时候正是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处,才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5 结束语

技术以人为本,技术服务于人,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管齐下,用真实、可信的故事从情感上去感染、激励学生,用生动、丰富的案例去影响、驱动学生,在实践中从细节处去引导学生,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化意识为行动,为他们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