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杰

摘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将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教育供给侧改革需求、行业企业技术改革需求、学生发展需求等融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创新教育模式是必然趋势。文章结合高职院校实际,通过机制建设、平台搭建、项目实施、质量评价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进行研究,提出基于项目引领的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思路,并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项目引领;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2-016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更重要的是实践,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除了要实现融入专业课程,还应将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教育供给侧改革需求、行业企业技术改革需求、学生发展需求等融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采取更加灵活、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实践检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在实践中让学生树立工程思想、团队意识、大局观念,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主要介绍如何通过组建项目工作室,以项目驱动搭建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展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核心要素

1.1 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意识是个体创新创业能力与水平的内生动力,是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是个体对创新的认识,是个体寻求创新创业途径的主观能动性。

1.2 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是个体应当具备的基本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和创新创业思维能力,是依据现有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思维思路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与条件,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能力。

1.3 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纸上得来终觉浅”创新创业意识、能力、水平、效果必须以通过实践进行验证。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多的应该是落脚于实践,通过创新创业实践验证创新创业思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2 项目驱动搭建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2.1 项目驱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可行性分析

2.1.1 政府重视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多部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与地方政府通过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等着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1.2 社会需求倒逼教育供给侧改革

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倒逼高职院校必须更新教育思想与育人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政策、资金等条件支持。

2.1.3 高校教师教科研需求

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水平的提升需求呈现项目化推进,教师教科研项目的井喷式增加给更多的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成为可能。

2.1.4 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全方位支持

企业技术革新、技术开发亟须科研院所、高校的大力支持,通过引入企业项目,校企共同研发也为院校提供大量的教学案例与实践训练项目。校企深度合作融合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改革、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践校企共同育人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2.2 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平台建设情况

2.2.1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一院三园多平台”,打造集创新、创意、创造、创业为一体的教育生态。发挥学院、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的国家级创业示范基地与孵化器优势,优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通过完善学分转换、实行弹性学制;出台《大学生竞赛管理办法》《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等相关文件;对有潜力的项目给予孵化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指导服务以及全程跟踪等具体措施,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开展的全方位政策支持、激励引导。

2.2.2 多平台搭建形成创新创业实践有力支撑

依托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产业研究所等加大各实训场所开放共享力度,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三园”(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已成熟的商务服务、专利服务、信息服务、广告服务、法律服务、物业保障等成熟的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孵化平台;大力引入“天使基金”“创业基金”“风投基金”等,通过开展投融资咨询活动,实现大学生创业项目与金融机构无缝对接,搭建孵化企业融资服务平台。

2.2.3 全类型项目立项提供创新创业实践落脚点

通过立项教学、科研、竞赛、创新创业实践等各类型项目,全方位无死角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知识技能、素质能力提升需求,使项目成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落脚点。

2.2.4 优化教学组织架构碎片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改变传统的全员教育为主、课程为主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为以组建项目工作室,打破班级、专业限制,实施项目引领、专业融合、教赛创研学一体化的创新创业碎片化实践教育模式。

2.2.5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检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质量

通过项目立项、组建项目工作室、项目研究、项目验收的全程监控,完善学校各类项目验收标准,把学生竞赛获奖、科研成果、项目孵化等作为项目验收评价的重要标准,把项目质量评价延伸至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质量评价,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保障培养质量。

2.2.6 重点扶持深化创新创业实践效果

依托学校“三园”对具备创业价值、有一定创业基础的科研项目重点扶持,重点突破,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指导服务、全程跟踪,保证创业项目顺利孵化,将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向创业孵化延伸,全面深化创新创业实践效果。

3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效果

两年来,通过平台搭建、项目实施,学校、教师、学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

1)共计组建教科研项目工作室21个,容纳学生实践训练64人,参与比例18%;

2)共计组建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项目工作室23个,容纳学生训练71人,参与比例20%;

3)共计组建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工作室9个,容纳学生训练27人,参与比例8%;

4)教师学生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业授权31项;

5)教师学生软件着作权授权57项;

6)教师中文核心论文发表16篇,学生论文发表22篇;

7)省优秀毕业设计各类奖项5项,其中团队优秀1项;

8)实现创业孵化16项。

通过以项目为引领的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学生参与学校、企业、教师各类教科研项目,参加各类国家省级竞赛项目,主持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等创新创业实践,通过教师、企业专家指导,学校政策支持,多平台支撑,打破了传统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方式,创新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物化了创新创业教学成果,凸显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效果,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水平,为社会、行业、企业输送了大批人才,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也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优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生态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谢雅等.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综合实训体系构建与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19(3):45-48.

[2] 翟晓松.基于校企合作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知识经济,2019(15):136-137.

[3] 彭伟等.IT类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11-13.

[4] 朱娴等.“众创空间”视域下创业教育与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融合[J].计算机教育,2018(1):67-70.

[5] 黄潮.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科技信息,2013(13):164-165.

[6] 郭广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J].中国高教研究,2011(5).

【通联编辑: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