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艳英 张自敏 陈冠萍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推动互联网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教育的一个新趋势。该文分析当前地方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结合互联网技术,设计了线上线下融合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证明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更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8-0175-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互联网大会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概念,旨在推动互联网与现代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2015年“互联网+”创新大会上明确指出了中国教育正在迈向4.0时代,“互联网+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一个新趋势。“互联网+教育”无疑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冲击和挑战。高校教师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助力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新课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很多高校学生无法正常返回学校上课,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各高校纷纷采取了线上教学的模式,把“互联网+教育”的应用推向了新高潮。“互联网+教育”具有可以极大打破时空限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等优势。但事实表明,单纯的线上教育并不能明显提升教学效果,反而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有效约束等因素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的融合,信息化教学成为教学新趋势[1]。后疫情时代高校教育不可能也不应该回到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这时代潮流下,本文探讨了如何有效结合线上线下教育优势,改革地方高校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校各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中的常用软件的使用,以及提高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处理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计算机在各岗位中的应用奠定扎实的基础。课程将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将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应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并能解决学习或者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2 地方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校课程体系当中具有重要地位,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地位。课程通常作为低年级公共必须课程之一。然而由于其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原因,导致很多学校或者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比如笔者所在的贺州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时数由原来的96课时,减少到64课时,到现在减少到32课时。教师授课往往存在课时数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部分教师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草草备课,课堂内容安排较为随意,课程内容结构不够合理,理论和实践时间比例安排不科学等。从而导致教学效果跟课程培养目标有差距。

2.2 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全国各地教育水平,办学条件有所差距。因此大一新生计算机水平层次差异较大。有些同学在中学时,便已经购买了计算机,中学时期对计算机基础应用就已经比较熟悉。而有些落后地区或者家庭困难学生,中学时很少接触计算机,计算机应用基础很是薄弱。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比如存在计算机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导致畏难情绪严重,久而久之便对课程学习失去了兴趣,而对于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又感觉没有挑战性从而松懈学习。

2.3 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往往比较单一,一般都是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教师演示,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把控着课程的教学过程,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教师总是单方面地向学生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输入。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自我思考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利的。另外传统的教师模式由于受到教学场地限制,教学时间限制等原因,往往导致师生的沟通较少。

2.4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操作系统的基础使用方法,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中常用软件的应用,提升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能力,能够胜任以及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教材内容的设计往往比较理论化,案例的设计往往不够贴切工作或者生活情境,仅仅只是应用了单个或者某几个知识点。导致学生觉得知识点学无所用,从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5 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对学生学过成绩的考核往往比较固化。平时成绩由课堂纪律,考勤,课后作业等构成,期末成绩一般是通过统一机考的方式进行。最终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的30%+期末考试的70%构成。该考核方式有时会比较片面。很难量化学习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因此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2]。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而言,此种考核方式不但不能将学生学习的整体学习状态体现出来,可能还会导致学生最终成绩受影响,从而无法通过考试,最终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3 基于“互联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设计

互联网技术具有快速、高效、便捷等特点,为现代化教育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特别是高等教育,借助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大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学习途径,有效打破了时间及空间对于知识学习的局限性[4].单纯的线上教学或者单纯的线下教学都存在局限性,很多学者开始研究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结合当前强大的互联网技术,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具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遍性[5]。混合教育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将成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并在高等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以贺州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基于“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改革过程。

4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注意事项和实施方案

4.1 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地方高校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不应该也不能够生搬硬套重点大学的课程体系。地方高校学生的自学能力,接受能力,思维能力等明显弱于重点大学的学生。因此地方高校在课程系统设计中,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设计应该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因素合理设计课时数量。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必须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多举措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比如通过组建课程教师团队方式,通过教师团队共同研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素材的选择,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影响,进而提升课程教学能力,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4.2 优化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质量工程白皮书”的精神,地方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信息素养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基础、强化应用、提高能力和优化素质,为学生充分就业和增强社会适应性奠定基础[2]。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偏理论轻实践,或者实践脱离实际应用等现象。因此地方高校教师应该充分调研社会相关岗位对计算机技能的实际需要,结合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改革和拓展,力求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尽量贴切工作实际。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度。

4.3 线上线下联合开展教学

互联网教学平台具有开放性,教学资源,能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等特点[6-7]。该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出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方式,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利用不连续的琐碎时间进行学习[8]。但是事实证明把课程所有的教学都搬到线上,教学效果并不佳。因此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线下教学的设计,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作为课堂的补充和拓展,线上线下并举的形式进行。

4.4 教学改革的设计实施过程

笔者从2021年开始构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选择了超星学习通作为线上教学平台。以课程教学大纲,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优化线上线下教学模块,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线上线下教学学时分配。首先在超星平台上创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课程中组建班级,效果如图1所示。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课前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课前测试或者问卷调查。在此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对每章节的内容进行模块化的分割,针对每个模块,录制对应微课视频课程,并上传到超星平台上,章节内容安排如图2所示,每章节的内容设置课前导学以及课后配套练习,课后练习如图3所示。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环路,强化知识的应用。对于学生课后作业情况,如果完成较差的可以打回给学生重新做,如果图4所示。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后进生来说,如果课堂中还没掌握的知识,可以通过在课后回放视频,重新学习,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平台中提供具有一定挑战性拓展型习题或者案例让学生练习。这样可以有效改善差生跟不上,而优秀学生又吃不饱的情况。通过线上教学,学生在平台所做的事情都会留下痕迹,比如学生观看视频的百分比情况,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等,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由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另外学生可以及时的查看自己的平时作业成绩,从而及时查缺补漏,调整学习状态。线上平台提供了讨论模块,方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课后交流,改善了传统线下授课方式中由于时空限制师生交流少的状况。同时由于线上教学方便留下痕迹,这可以更加客观,合理的量化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过程考核方式。

5 结束语

混合教育是以线上线下教学协同发展,注重线下,拓展线上,线上线下互为补充为原则,从而改变单一教学模式,不断丰富线上教学资源,完善课程过程考核方式,取线上线下两者之优势,最大限度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能力提升中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混合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妍.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1):57-62.

[2] 刘守珍.“互联网+”背景下地方大学公共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J].今古文创,2021(48):123-125.

[3] 张志.“互联网+”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2):14-15.

[4] 张帅武.大数据时代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24):113.

[5] 曲玮玮,雷泉龙.浅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1):203.

[6] 黄蕾,梁炎明,常晓军.“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改革[J].大学教育,2016,5(11):33-34,54.

[7] 邵小晗,邵辉,毕海普.“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4):56-58.

[8] 倪黎纲,周春宝.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养猪生产”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49):147-150.

【通联编辑: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