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开启工业新时代之门

19世纪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极为辉煌的时期,从工业革命开始,自然科学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并蓬勃地发展着,众多发明创造彻底改变了某一项事物或领域。与此同时,整个社会也因此而被重塑。其中,电力的出现与发展是最令人惊叹的。在电气领域,无数的先驱和发明家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与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开了电气时代的大门。西门子公司的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就是这些先驱中的一员。

回顾经典历程

1816年12月13日,维尔纳•冯•西门子出生于离汉诺威很近的小镇伦特,家境贫寒的他由于不能支付高昂的学费,所以不得不放弃进入大学学习,转而参军成为一名军队工程师。在军队里,维尔纳•冯•西门子接受了物理、化学和数学等相关自然科学的学习,并开始尝试进行发明创造。

维尔纳·冯·西门子

在30岁之前,年轻的西门子生活窘迫,一直都通过售卖专利来获取微薄的收入以养活自己和兄弟姐妹。其甚至在一封写给岳父的信中提道:“我几乎所有的事业都失败了,现在的债务状况让我处于毁灭的边缘。”但在1846年的夏天,当西门子将目光转向电报领域时,命运改变了其方向。维尔纳•冯•西门子在认真研究了这套系统两周后,便研发出了一套新设备,也就是后来的指针式电报机,通过同步发送接收端电报机上指针的位置,有效地解决了两位英国人发明的不足。当时的普鲁士还没有一条电报线路,西门子也深知没有其他人有能力去建设一条电报线路,显然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巨大机会。普鲁士政府找到维尔纳•冯•西门子,希望他将现有的查普臂板系统替换为一套电报系统。于是,维尔纳•冯•西门子和他的合作伙伴、精密机械师约翰•乔治•哈尔斯克共同成立了西门子与哈尔斯克电报制造公司。

西门子从19世纪中叶出发,带着一路辉煌跨越了整个20世纪,以生机勃发的英姿走进了21世纪。维尔纳•冯•西门子时代是西门子公司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成立之初,西门子公司凭借着维尔纳•冯•西门子的发明创造迅速取得了成功。这家年轻的公司随后负责铺设了普鲁士的第一条电报线路从柏林到法兰克福。当1849年这条线路正式开通后,两地的信息传送时间缩短到了1个小时。在当时,其对于信息的传递速度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在之后的几年里,这家初创公司迅速开始了国际化进程,先后于1850、1855及1858年在英国、俄国及奥地利成立了海外分公司。1890年,维尔纳•冯•西门子退休,西门子公司的员工达到5500余名,其中有一半在海外工作。与此同时,工业化进程的加深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催生出了更多需求,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将人与货物快速地输送到各地,对于信息的传递需求也与日俱增。这也让通信行业成为一大投资热点。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到来,西门子公司失去了几乎所有海外资产,卡尔•福里德里奇作为西门子的儿子成功地将公司重振了起来。他改变了公司的经营方向,将公司业务集中于电气工程,覆盖“电气工程的全部领域”,并从那些“非本企业”的 领域中撤出。到1939年,西门子公司的销售额第一次突破了10亿马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公司。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公司的大多数工厂被摧毁,失去了大约80%的资产。由于种种原因,西门子公司在德国西部的两个工业重镇——爱尔兰根和慕尼黑开始了重建工作。西门子公司陆续由西门子的后代接班,他们都是具有博士头衔的技术专家和经营管理能手,坚持开拓新的技术领域与创新发展。在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同时,西门子公司取得了超纯度硅工艺的开发并引起了整个电子技术和电气技术的革命。公司的销售额逐年增加,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已从10亿马克增至50多亿马克。西门子公司在华的业务发展迅速,长期投资总额超过5 亿欧元,在全国各地设有40多家分公司和26个代表处。2001年,西门子公司在中国地区的销售总额超过了35亿欧元。中国已经成为西门子公司在全球及亚太地区业务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

电力走进人们的生活

西门子除了在家电、医疗领域赫赫有名外,电力也是其多年以来研究与创新的方向。许多人都知道迈克尔•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之后的许多年里,无数发明家都在锲而不舍地尝试制造发电机,不过这些早期发电机的发电量都很低,直到1866年维尔纳•冯•西门子发明了实用型发电机,人类才真正意义上开始使用电力。他通过为发电机增加两个极靴,减少了磁散射损耗,再将导体盘绕成线圈,并让其在磁场中旋转。如此往复循环,导体两段产生交流电,极性转换器随后将其转化为直流电。这项发明最为巧妙的地方是:把生产出来的电力重新送回电磁铁。也就是说,它一遍又一遍地强化电磁铁磁性直到铁芯完全磁化,从而在磁场和电流之间产生出一个正反馈循环。

正是这项革命性的新发现大大降低了发电成本,并使电力产量有了显着提高。而人们之所以称其为人类科技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是因为即使是到了今日,电力生产仍然是基于实用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维尔纳•冯•西门子也极有远见地看到了发电机的商业潜力,其在一封给他弟弟的信中提道,这项发明如果被正确使用,潜力将是无比巨大的。它将打开通往电磁学新纪元的大门,电力将比以往更加便宜,从而使照明、电力冶金,以及其他小型电气设备变得更为实用。实用发电机的普及加快了电气化时代的开启,在之后的几年里,电气设备不断推陈出新,维尔纳•冯•西门子也不断涌发出许多新发明。

在1879年柏林举办的世界贸易博览会上,西门子展示了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这辆列车可以实现18公里每小时的时速。外部直流电源经第三轨供电,以两条轨作为轨道回路,电力机车只有945千克。这条电气化铁路虽然很短,但却奠定了电气化铁道的基础。由于电力机车以外部电能作为动力,它不需要自带动力装置,就可以降低机车自重,这样,在每根轴荷重相同的条件下,其轴功率较大,目前国内的电力机车最大为900千瓦,内燃机车为500千瓦,在相同的牵引重量时,其速度较高,而在相同的速度下,其牵引力较大。因为电力机车的功率大,所以它的牵引力大、持续速度较高,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1881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利希特非尔德——军事学院修建了一条2.45千米的电气化铁路。同年,在英国伦敦出现了第一条架空导线供电的500米长的有轨电车线路,并于1885年正式投入到商业运行中。

西门子亮相2016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创新管理是关键

良好的经营管理模式是成功企业的先决条件,市场需求始终都是西门子公司创新的重要源泉。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得更高级、更多样化。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西门子公司采取适当超前的态度,在市场需要调查及需求发展预测的基础上,依靠创新人才和创新技术生产出创新产品来带动并影响新的消费习惯、消费文化以及相适应的新的市场政策和市场购买力,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

硬技术创新为西门子公司持续不断地注入了生命活力。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漫漫历程中,西门子公司不断创新开发,创新产品,使企业能够保持长盛不衰。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西门子公司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提高。1980年,西门子公司问世5年内的产品占48%,到1998年则已上升至74%,到2003年,西门子公司90%以上的产品都是高新技术产品,在公司的十余万种产品中,问世不到4年的占92%。西门子公司成为“长寿企业”的奥秘就在于此。

为确保在新技术产业中牢牢占据主动地位,西门子公司把人工智能、核聚变、空间技术、超高速列车、太阳能利用、光通信技术等课题作为科研攻关重点,力争尽快取得新的突破。企业的技术创新,分为原始创新、引进创新和摹仿创新等多种形式。原始创新是在充分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的开发性创新,而引进创新和摹仿创新则是在原始创新基础之上加以改进、完善而形成的创新,因而市场风险较小、收效较快。但随着技术市场竞争的频频加剧,引进创新和摹仿创新在技术的先进性、使用性以及适时性等方面都受到了较大限制。从创新决策、技术开发、资金投入、成果转化以及承担风险等几方面综合来看,西门子公司主要采用的是原始创新。

公司会聚了大批科研人员,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十分注重技术积累,具有强劲的创新研究和技术开发实力。目前,西门子公司在全球共有4.8万名专业人员从事研究开发,在柏林、爱尔兰和慕尼黑设有大规模的研究开发中心,每年的科研经费开支占公司经营总额的10%以上,约占德国电气工业全部科研经费的1/3左右,从而保证了其在新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除了创新管理模式外,西门子公司还推出了“TOP+”战略,是创新组织管理具有代表性的杰作,有力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西门子公司的成功与其实施“TOP+”战略有着直接关系。实施“TOP+”战略改变了企业文化,减少了不良运作部门的数量,提高了公司的经济增加值,改善了公司在市场上的地位,同时通过奖罚分明的措施使公司成为了一个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外在条件的企业。其口号是:达到世界级标准,取得经济增加值。

为了激发员工的最大创造力、发掘潜在的创新能力,“TOP+”设立了商务奖、团队奖、业务价值奖。商务奖的竞赛内容是看谁有最佳的“TOP+”整体方案,团队奖下设降低成本、提高销售额、资产管理、质量和合理化建议五个竞赛项目。迄今为止,“TOP+”战略在西门子公司三分之二的部门都得到了应用,相关员工大约有40万人,其中40%在德国。西门子公司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以及具体的实施方面也走在了其他企业的前头。公司试图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来提升企业在各个业务领域的价值,并以此作为创新管理的基础。公司通过加速知识流动与知识整合来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通过有效获取遍布全球的知识与信息,来实现有效共享及管理。

遇见新一代高铁

西门子在电力方面的研发和创新,应用到了新一代德国高铁。1991年,首个ICE列车正式运营,而今已走进ICE-4时代。踏进ICE4的车厢,让人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巨幅的全景车窗了,其不仅让车厢更加亮堂,也让欣赏沿途美景变得更为轻松。模块化是新列车的设计理念之一,比如乘客区的设施都可随意调整,铁路工作人员能够快捷简单地展现不同的车厢布局,从而满足不同线路的需求。

德国ICE4高铁

除了这些轻而易举就能看到的新变化外,ICE4 “模块化”的设计概念也革命性地延伸到了驱动系统上。在上一代列车ICE3中,牵引单元是由三节动车合并而成的,而ICE4的动车由于集成了各类驱动技术,自带动力,所以使得每一节动车都自成一体,可灵活地连挂成列,每节动车中的驱动装置包括四台牵引电机、牵引冷却系统及内含变压器和功率转换器的供电系统。可以针对相应的线路实现优化配置,以适应不同的坡度、座位数量和行驶速度等要求。

责任编辑:刘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