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琴

(西华师范大学2015届数学研究生院 637002;江苏省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 224000)

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因为自身素质和教育环境的不同,他们会对相同的知识产生不同程度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直视学生所存在的不同差异,以教学班为主体,采用隐形分层教学的方式,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整体学生良好发展.

一、教学目标隐形分层,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在采用隐性分层教学法的时候,教师要将所传授的知识灵活掌握,弄清楚知识的重难点,了解学生当前的学情以及他们的学习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将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层设置,巧妙设计教学流程,采用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一节课时,我根据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合理分层,对于“学困生”来讲,学习的重心放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如,了解柱、锥、台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柱、锥、台的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对于中等生来讲,则需要他们在掌握柱、锥、台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优等生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理解计算公式的由来.在设定好相应的教学目标后,教师也应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变更教学方法,如果“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得非常牢固,并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那幺教师可以带领这部分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探究,充分挖掘学生存在的潜力;如果中等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尚有余力,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探究.

将教学目标隐性分层,在关注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同时,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目的性,教师更能准确定位出学生目前所能接受的最大限度的学习内容,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不再限制学生自身的发展空间,而是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探究活动隐性分层,提升学生能力

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采用隐性分层的教学方式,可以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找准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位置,由浅入深地学习、探究.因此,在创设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递进式的方法设计探究活动,使探究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纵向发展的空间.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这一节课时,由于这一节课主要是考察学生运用导数相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上课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工厂师傅要做一个圆锥形漏斗,已知其母线长为20cm,要使这个圆锥漏斗的体积最大,那幺高应该是多少厘米?” 在带领学困生探究此问题时,只要求他们能够对函数求导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描述,对以前所学的基本函数求导过程进行回忆,能够正确求导即可;而对于中等生而言,应引导他们想一想:“此问题应该从哪个角度着手引入函数,设置哪个未知量比较有利于解决此问题?”对于优等生而言,则需要考察他们对整道题的解题思路,力求找出更加简便的解决问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在探究活动中进行隐性分层,可以兼顾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也需要从全体学生出发,根据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讲解方法,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作业练习隐性分层,巩固课堂所学

由于高中阶段的数学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甚至有些学生即使听懂了上课老师所讲的内容,但是在自己做题时,也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应如何解决教师所布置的问题.因此,在安排数学练习题时,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练习题难度的深浅层次,不要为了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而是要将那些题的难度体现出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双曲线》这一节课后,教师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进行作业布置,对于学困生而言,只要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公式,进行简单的数学练习,在形式多样的变形公式中能够识别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即可;对于中等生而言,要求他们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学会联系以前所学知识,能对简单的综合题目进行解答,同时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对于优等生而言,则要求他们能对一些复杂的综合题进行解答,找出更加简单的解决问题方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设计出不同梯度、形式多样的作业练习题,使作业练习更具有针对性,这样不仅可以使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打好学习基础,中等生在完成基础的题目上进行适当的拓展,挖掘存在的潜力,使优等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提升优等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接受能力出发,关注学生存在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不放弃每一位学生,找准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之间的平衡点,开展隐性分层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挖掘自身存在的潜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共同收获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