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远华

(保靖县人民医院 湖南湘西 416500)

为了观察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昔脂(GM1)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探索一套完整、合理、有效的治疗HIE的方案,2007年1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采用GM1治疗HIE患儿4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胎龄(36.78±2.05)周,出生体重(3.10±0.42)kg,日龄(6.28±3.72)h。诊断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订的依据和临床分度标准[1],其中,轻度34例、中度27例、重度19例,随机分为GMl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胎龄、出生体重、日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包括保持呼吸通畅、吸氧、改善循环、镇静止痉、纠正酸中毒;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昔脂20mg于1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滴,1次/d,7~10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

1.3.1 临床疗效 显效:治疗5d内意识转清,呼吸平稳,肌张力恢复正常,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可引出,抽搐停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前囟张力恢复正常;有效:意识转清、呼吸平稳、肌张力改善、原始反射部分引出、惊阙减轻;无效: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好转。

1.3.2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 评估由专人进行,其内容包括行为能力6项,主动肌张力4项,被动肌张力4项,原始反射3项,一般状况3项。每项评分有3个分度:0分,1分,2分,总分为40分。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治疗后2组NBNA测定结果与CT检查比较(±s)

表2 治疗后2组NBNA测定结果与CT检查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

1.3.3 CT检查 所有患儿在生后48~72h,治疗1个疗程后和出生后28d进行头颅CT检查,以OM线为基准线,根据患儿头颅大小及病灶性质,采用5mm层厚间距,并检测脑白质低密度灶3~5个位点,测定其CT值,单位为Hu,取其平均值进行分析。

1.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62.5%,2组比较,P<0.01,见表1。2组治疗1个疗程、出生后28d,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CT检查值,2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治疗1个疗程时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后28d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重度存活患儿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表明,许多生理、生化机制如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缺氧缺血后的细胞内钙超载、一氧化氮合成增加、氧自由基以及细胞凋亡,均参与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有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迄今尚无满意的措施。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昔脂是一种糖鞘脂,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细胞膜中,在神经系统中含量尤为丰富[2]。是神经细胞膜的天然组成成分,在神经发生、生长和分化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新生儿时期,由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加上缺氧缺血后完整性的破坏,外源性的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昔脂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聚集到受损部位发挥作用,嵌入细胞膜,稳定各种酶的活性。

综上所述,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昔脂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应用可稳定神经元细胞膜,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少NSE的释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理想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2005,8:43,584.

[2]张卿,左萍萍.神经节昔脂GM1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12):1329~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