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刚 卫曾红

(武警兵团指挥部第六支队卫生队 新疆石河子 832000)

癔症[1]是一种心因性疾病,极易在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导下发病。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寻求别人经常注意和高度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临床表现起病急,具有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的特点,可类似多种疾病的症状,几乎占据了医学临床各科的所有疾病的症状表现,不易做出明确诊断,易出现误诊。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7岁,护士,独生 女,父母体健。

2006年4月13日,患者突发右下腹阵发性疼痛,就诊。初步诊断为右泌尿系结石,给予654-2注射液10mg肌注,留观1h后疼痛缓解。后又连续发作3次,每次均以解痉治疗缓解。于2006年5月6日右下腹疼痛再次急性发作,给予入院治疗。入院后查体:右下腹麦氏区轻压痛,无反跳痛,肾区无压痛、叩痛。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均正常;B超显示: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子宫、附件未见异常;阑尾区未见异常。腹部X线片未见异常。初步诊断;泌尿系结石?腹痛待查。给予解痉治疗后疼痛缓解。入院后反复复查B超未见异常,并给予肾盂静脉造影未见异常。妇产科会诊,排除妇产科疾病;普外科会诊,初步诊断为单纯性阑尾炎。于5月13日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探查,阑尾炎症不明显,附件未见异常,腹腔无渗液,未见其他异常。5月20日拆线,期间无腹痛发作。5月24日,腹痛再次发作,与术前症状相同。再次会诊,诊断为泌尿系隐性结石。行腹部CT及尿路逆行造影显示未见异常,血、尿、便常规未见异常。随后的1周内发作3次。再次会诊考虑心理因素造成腹痛表现。给予多次心理暗示疗法、解释性心理疗法、行为疗法等方法,疼痛未再出现。最后确诊为癔症性腹痛。出院后随诊2个月未出现腹痛。

2 讨论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2]。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3]。癔症第一次发作的诱因[4]通常是重大的或相当显着的生活事件,而后来则可能只是鸡毛蒜皮般小事即可诱发同样的发作。癔症发病常与患者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因素有关。癔症是青年人(常好发于青春期)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素质因素、躯体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是产生癔病的主要原因。国内资料表明,工作与学习过度紧张,生活紊乱无章,休息与睡眠无规律,家庭矛盾,同学间人际关系不和及学习生活中各种挫折导致思想矛盾持久未能解决,长期心理冲突及负性情感体验等均是引发癔病的重要因素。女性多见,因年轻女性普遍存在着好幻想、易动情、意志较脆弱、暗示性较高的心理特点。在治疗上以解释性心理治疗、心理暗示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此病例误诊原因分析:(1)癔症的表现可以模仿临床各科的任何疾病的表现,在临床上要作出正确的判断,难度是较大的,特别对于临床经验缺乏者来讲,因此极易误诊;(2)对本病认识不足,缺乏科学全面分析病情,忽略了癔症的发病与人格类型、生长生活环境之间的有关联系,因而造成关键问题往往被主症掩盖而误诊;(3)缺乏专科理论知识。

预防发作的方法:(1)做好心理调节。要在生活与工作学习中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要在平时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如调整情绪、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能力素质等。(2)正确认识疾病,减轻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及时转移注意力。有意识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减少过分关注自身不适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将注意力从对疾病的疑惧上引向注意正常的生活、娱乐中来或暂时离开当时的环境,以改变心境,防止发作。(4)良性暗示。良性的语言暗示[5]可以改变癔症病人的心理与行为,消除心理障碍,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战胜疾病。

临床医生应具备多学科理论知识,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所需的有关文献的学习,应不断总结工作,以丰富自己临床经验,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才能思路开阔,而不局限于专科疾病,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1]王春,王伟.癔症35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4(25):560.

[2]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9.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下册[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55.

[4]许又新.癔症的躯体症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5(23):318~319.

[5]徐蕾.癔症病人的暗示性心理护理[J].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2006,27(1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