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骏

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外科,江苏镇江212003

早期留置鼻肠管应用于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康复的临床研究

王 骏

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外科,江苏镇江212003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分析早期留置鼻肠管在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早期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30例胃癌患者设为鼻肠管组,将早期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进行单纯肠外营养的30例胃癌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术后相关指标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比发现鼻肠管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发生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3%(P<0.05)。结论早期留置鼻肠管对胃癌手术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胃癌;手术;鼻肠管;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并发症

胃癌为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两倍,具有病情凶险、预后不佳等临床特点,被各国临床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1]。现阶段胃癌根治术为临床治疗胃癌患者的首选方法,因术后需禁食5~7 d,患者需接受营养支持。多数临床研究已证实肠外营养的有效性较低,患者常常处于饥饿状态,易发生肠粘膜损伤、肠道菌群失调等并发症,不利于术后恢复,相对于肠内营养而言肠外营养更加符合人体生理功能,营养支持效果更优,更适合作为胃癌手术患者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法[2]。现阶段我国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肠内营养方法为留置鼻肠管肠内营养。该研究随机选取2009年12月—2014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早期留置鼻肠管在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早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给予单纯肠外营养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该组患者设为对照组,同时纳入2009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早期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该组患者设为鼻肠管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51~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6±1.4)岁,鼻肠管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49~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9±1.3)岁。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均为胃癌根治术,在年龄、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意义。鼻肠管组患者及其家属均详细知晓该院该次研究内容,患者家属同意患者参与研究,且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营养支持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肠外营养,术前均行颈静脉置管,术后使用将30 mL生理盐水经静脉注入,术后24 h后患者无不适感觉,可经静脉补液,初次补液量在2 500~3 500 mL之间,补液中的成分包括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葡萄糖和其他微量元素等。术后4~5 d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患者流质饮食,热量按照25卡路里/(kg·d)计算,氨基酸按照8.5%给予,脂肪乳和葡萄糖按照30%给予,其他成分按照患者机体恢复需要给予。

1.2.2 鼻肠管组鼻肠管组患者留置螺旋型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术前将鼻肠管经鼻孔插入患者胃内,术中对鼻肠管位置进行调整,切除近端胃患者将鼻肠管固定在Treitz韧带以下空肠,全胃切除患者和远端胃切除患者将鼻肠管固定在吻合口远端20 cm处,术后24 h向鼻肠管缓慢注入生理盐水30 mL,之后每隔6 h注入1次,保持鼻肠管通畅。若注入生理盐水48 h后患者无不适感觉,可经鼻胃管向患者胃内注入肠内营养剂,肠内营养1~2 d为半量,之后根据患者耐受能力逐渐增加肠内营养量,营养剂温度最好保持在36~38℃,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刺激患者肠道,引起腹泻、腹胀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机体营养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相关指标恢复情况。机体营养情况的评价指标包括前清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蛋白,术后相关指标包括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得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2.0,采用百分比[n(%)]表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性别比例等计数型对比治疗,采用χ2检验组间差异,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年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计量型对比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差异,P<0.05表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当日的机体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鼻肠管组患者的前清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恢复情况比较

对比观察发现鼻肠管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当日、术后5 d的机体营养状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当日、术后5 d的机体营养状况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恢复情况对比分析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恢复情况对比分析

?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回顾分析发现对照组30例患者中,7例患者静脉置管后发生感染,3例患者发生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鼻肠管组30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误吸,1例患者发生反流,1例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5)。

3 讨论

胃癌患者在行胃癌根治术治疗时,因手术创伤性较大,机体长时间处于高代谢应激状态,体力消耗快,加之疾病原因导致机体能量储备不足,术后多数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状况,导致机体免疫力明显下降,对手术切口愈合产生影响,增加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临床应高度重视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3]。早期临床多对胃癌手术患者实施肠外营养,但临床应用发现该种营养支持方法在穿刺和输液的过程中易发生感染和形成血栓,且价格昂贵[4]。此外,长期应用还发现患者长时间接受肠外营养,肠道长期缺乏食物刺激,会导致胃肠道激素和胆囊收缩素分泌水平下降,较易发生肝功能损害[5]。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为患者提供机体生存所需营养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与肠外营养比较,该种营养支持方法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胃肠道激素和胆囊收缩素分泌、不破坏肠黏膜屏障,更符合人体生理特征,现阶段已成为场内营养支持首选方法。

近年来不断有临床研究发现,胃癌患者术后肠道麻痹主要发生在结肠部位,小肠在术后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这一研究结果为胃癌患者肠内营养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研究对早期留置鼻肠管在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鼻肠管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袁琮等[6]在对“全肠外营养及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对比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发现,予以单纯肠外营养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明显差于早期留置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也较肠内营养组患者晚,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早期留置鼻肠管在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健康恢复中的重要应用价值[7]。此外,该次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3%。该研究结果与刘洪一等[8]在对“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胃癌根治术后应用效果比较”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所得结果具有一致性。分析该次研究鼻肠管组患者获得良好肠内营养效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鼻肠管可达患者空肠,有效减少了肠内营养剂对十二指肠的刺激,同时可刺激患者肠道蠕动,耐受性较高,不易引发误吸、反流等并发症。

综合分析该次研究结果,该院认为早期留置鼻肠管对胃癌患者实施营养支持,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深入推广和应用。

[1]金宝玲,高建超.早期留置鼻肠管在促进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287-4288.

[2]王金晶,汪志明,王震龙,等.鼻肠管在伴有胃出口梗阻的胃癌病人营养和化疗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2,19 (4):232-234.

[3]周龙翔,杨喆,赵登秋,等.早期经鼻肠管持续滴注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近期营养状态及机体组成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2,11(1):31-33.

[4]黄锦萍,叶倩红,陈美琴,等.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行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0,9(4):11-13.

[5]蒋勇,张义胜,赵国海,等.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改善老年胃癌术后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16(2):203-208.

[6]袁琮(韦华),李俊生,嵇振岭,等.全肠外营养及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4):357-361.

[7]张俊烁,彭淮都,蔡楚东,等.复尔凯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1):54-55.

[8]刘洪一,王白石,张加金,等.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胃癌根治术后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2014(18):1166-1169.

Clinic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Early Indwelling Nasointestinal Tube on Promoting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Surgery

WANG Jun
Department of Surgery,Zhenji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jiang,Jiangsu Province,212003 China

ObjectiveTo comparatively analyze the effect of early indwelling nasointestinal tube on promoting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surgery.MethodsThe nasointestinal tube group included 30 cases with early indwelling nasointestinal tube for enteral nutrition underwent gastric cancer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09 to December 2014.And the control group included 30 cases with simple parenteral nutrition underwent gastric cancer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in the early period.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body,related parameters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nasointestinal tube group had better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body,related parameters of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nasointestinal tube group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10.0%vs 33.3%)(P<0.05).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surgery,early indwelling nasointestinal tube for enteral nutrition is safe,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body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as soon as possible.

Gastric cancer;Surgery;Nasointestinal tube;Parenteral nutrition;Enteral nutrition;Complications

R4

A

1674-0742(2015)11(a)-0070-03

2015-08-05)

王骏(1978.3-),男,江苏镇江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