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血液科,福建漳州 363000

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属于侵袭性淋巴瘤中常见的亚型, 临床一般采用常规的CHOP 方案作为主要的治疗[1]。 随着对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发现B 淋巴细胞性NHL 的多数肿瘤细胞均表达呈现出CD20 抗原, 但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对于CD20 的表达则无法直接表达,并且CD20 无法和抗体进行结合,在血液中的含量也比较低,将CD20 作为治疗靶点安全性较高[2]。 医学发现应用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的问题,为了进一步的分析其可行性,该文方便选取该院于2017 年2 月—2018 年3 月期间收治的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62 例,评定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采用常规的CHOP 方案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的CHOP 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62 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 运用抽签法的形式将分为研究组(n=31)和参照组(n=31)。 其中研究组男20 例,女11 例;年龄62~89 岁,平均年龄(73.20±5.00)岁。参照组男21 例,女10 例;年龄63~90 岁,平均年龄(73.56±5.07)岁。对比两组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男女比例,年龄)的信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 所有的患者经过淋巴结组织病理活检或者是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 确诊为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D20 为阳性,BCD-2 为散在阳性[3];该次实验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均属于知情、配合的状态,同意书已签署。

排除标准: 存在手术禁忌证;存在原发或者继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合并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受损等患者。

1.2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的CHOP 方案[4],即以750 mg/m2环磷酰胺(国药准字H14023686)、50 mg/m2的阿霉素(国药准字H20041318)、1.4 mg/m2长春地辛 (国药准字H20057028)进行静脉滴注,同时每天还需要滴注100 mg/m2泼尼松(国药准字H61023180)。

研究组在第1 天以静脉滴注的方式滴注利妥昔单抗(国药准字J20120019)治疗[5],先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将其稀释为1 mg/mL,滴注的速度控制为50 mg/d,在此期间需要进行心电、血压、血氧的监护,且需要按照医嘱服用氯雷他定(国药准字H20067066)、乙酰氨基酚(国药准字H52020929)等药物,在此期间患者没有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则可将用量进行适当地调整升高,最多不可超过300 mg/h,总剂量为375 mg/m2,第2 天开始进行常规的CHOP 方案进行治疗。

两组患者均以3 周为1 个治疗周期, 需要治疗4个周期,在治疗的过程中倘若患者出现了粒细胞缺乏,则进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近期两组治疗效果: 患者进行细针穿刺活检,结果显示为阴性,骨髓形态为正常,通过CT 扫描淋巴结的直径<1.5 cm,且稳定大于1 个月以上,即可将该类患者归为完全缓解;当患者的病灶显示缩小,且比原先缩小50%及以上,即可将其归类为部分缓解;当患者病灶呈现出缩小,且缩小低于50%,或者是出现增大,但不超过25%,即可将其归类为疾病稳定;当患者病灶和未治疗之前相比出现了增大,且大于25%,还出现了新的病灶,即可将其归类为疾病进展,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00%。

②记录两组近期完全缓解患者与BCL-2、IPI 评分间的关系。

③记录两组患者总生存期。

④记录两组不良反应: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抗肿瘤药物急性、 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进行不良反应评定。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

在治疗之后, 研究组总有效率74.19%比参照组45.1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对比[n(%)]

2.2 近期两组患者与BCL-2、IPI 评分间的关系

研究组BCL-2 阳性及IPI≥2 分的患者取得完全缓解的例数比参照组多,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中BCL-2 阴性和IPI<2 分的患者取得完全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近期完全缓解患者与BCL-2、IPI 评分间的关系对比[n(%)]

2.3 两组患者总生存期

根据随访可知,研究组总生存期为(30.20±3.00)月高于参照组(24.00±7.00)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3,P<0.05)。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研究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对比[n(%)]

3 讨论

利妥昔单抗属于B 细胞表面的嵌合型CD20 单克隆抗体,随着临床对B 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越来越成熟,对于CD20 表达阳性的NHL 具有特异性的靶向治疗作用,其机制有:抗体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可以杀死肿瘤细胞; 改变肿瘤的周期性, 以此提高化疗的敏感性;能够阻抑肿瘤细胞的增值并且进行引导使其死亡。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或者CD20+的滤泡型淋巴瘤低度恶性B 细胞淋巴瘤效果显着[1]。 临床单独使用常规的CHOP 方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患者的生存期和不良反应均较多,不利于治疗。BCL-2 作为B 细胞淋巴癌的预后重要参考指标,能够阻抑肿瘤细胞的死亡,且还会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据相关的资料显示[6],多数的弥漫性大B 细胞性淋巴癌患者为BCL-2 阳性, 而采用利妥昔单抗则能够完全清理BCL-2 的肿瘤细胞,将患者的BCL-2 转阴, 避免出现耐药性, 减缓疾病的发展,对于分子学缓解率也得到明显的提升。 IPI 同样可以作为预后的参考指标,IPI 的得分越高,即证明了肿瘤的侵袭范围越大,患者的耐药性高,治疗效果差。 患者进行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的CHOP 方案治疗, 能够提高患者BCL-2 转阴率,降低IPI 的得分,对于治疗起到促进效果。

该次实验数据中证实,研究组总有效率74.19%、总生存期(30.20±3.00)月高于参照组45.16%,(24.00±7.00)月(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低于参照组(P<0.05)。 其结果说明了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的CHOP 方案治疗,提高了整体的效果,且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较少,避免了再次损伤。 另外该次实验数据还证实,研究组BCL-2 阳性及IPI≥2 分的患者取得完全缓解的例数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中BCL-2 阴性和IPI<2 分的患者取得完全缓解的例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也证实了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的CHOP 方案治疗, 对于患者的治疗起到促进效果。 该结论和周颖等学者[2]在《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弥漫大B 淋巴瘤中的应用》 一文中得出的结论一致, 该文选择收治的患有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80 例,其中对照组40 例进行常规CHOP 方案进行治疗, 观察组40 例在CHOP 方案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其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5.00%(P>0.05),也证实了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的CHOP方案进行治疗,提高了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 治疗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常规的CHOP 方案治疗,临床效果显着,且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了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