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英(特级教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课例描述】

一、课前搜集统计图表,激发学习统计兴趣

1.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统计图表。

师:请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的同学读出你搜集的统计图表的题目,并且简单介绍它的意思。

师:请同桌互相读一读你们各自搜集到的统计图表的题目,并且简单地说一说图表的意思。

2.沟通统计图表之间的关系。

师:这是老师搜集到的几张统计图表(图表略)。请同学们先小声读一读这几个图表的题目,再仔细观察这些统计图表,说一说它们有什幺不同?

小结:统计图中因为图形的形状不同也分成不同的类型。圆形图形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要在六年级的时候学习。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形图形的条形统计图,也刚刚学习了图中有一条线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两条线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课本例题,集体交流深入学习

1.自主阅读课本例题。

师:两条线的这项统计图是怎样画出来的呢?表示什幺意思呢?请同学们先自己阅读数学书第106和107页。回答问题,并尝试把第107页的图补充完整。有不懂的问题在旁边标上问号。

师:两页书自己都能看懂的同学举一举手。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老师特别表扬有问题的同学,说明这些同学不仅认真看书学习,而且能够深入思考。现在请这些同学提出问题,请看懂的同学尝试着回答问题。

师:老师还要表扬这些回答问题的同学,他们的自学能力很强,不用老师讲自己就能看懂,而且还能给其他同学做解释。

2.集体交流深入学习。

(1)经历抽取样本的过程。

师:(出示统计图)读读题目,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生:时间是2001~2010年,一共10年。地点是上海。

师:为什幺统计图中要呈现十年的数据?一年可以吗?两年呢?三年呢?五年呢?

生:因为调查的年份多一些,能够看出变化的情况。

师:为什幺要选择上海这座城市进行统计呢?为什幺不在全国范围内统计呢?为什幺不统计一个小县城的数据呢?

生:全国的数据肯定很大,不方便统计;小县城的数据太小,不具有代表性。上海的更有代表性。

师:选择城市要具有代表性。如果不具有代表性,统计也就失去了意义。从题目中还可以知道这幅统计图的什幺信息呢?

生:这幅统计图是关于上海出生人口的调查。

师: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有什幺关系?

生:出生的人口数比死亡的人口数多,说明年轻人多;出生的人口数比死亡的人口数少,说明老年人多。

师: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要想说明这一点,我们还要做什幺?

生:还要调查死亡人口数。

师:如果我们调查的是1990年~2000年上海的死亡人口数,可以吗?为什幺?

师:如果老师调查的是2001年~2010年北京的死亡人口数,可以吗?为什幺?

小结:要想知道某个地方年轻人多还是老年人多,调查的死亡人口数据必须和出生人口数据的地点、年份相对应。因为只有互相对应,才能互相比较。

为保持法律语言的权威,一些法律翻译研究者提出以直译为主的法律翻译策略,侧重贴近原文、贴近法律文本制作者的意图[13]17-19。Weisflog认为法律翻译应遵从奈达的形式对等理论,即法律翻译需注重源语的形式与内容,应尽可能地贴近源语。Weisflog还认为在法律翻译中,译者几乎没有任何发挥空间。Didier也提出绝对直译,他认为无论文本属何种类型或功能,都应采用直译。中国学者李克兴颇具创见地提出了静态对等的翻译理论,他认为:“法律翻译应追求深层意思、表层意思、语言结构、风格与原文完全一致,还要求译文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14]

(2)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师:(出示下图)和出生人口统计图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幺?两幅图有什幺相同的地方?

生:地点都在上海,年份都是2001~2010年,都是折线统计图。

生:横轴上都是年份,纵轴上都是人口数。都是以“万人”为单位的。

师: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横轴中每两个年份之间的间隔不同。一个宽,一个窄。

生:纵轴中表示0.5万人的单位长度不同。一个短,一个长。

生:两条线的变化趋势不同。一个平缓,一个起伏。

师:老师把你们说的起伏趋势的统计图变一下(课件演示),你又发现了什幺?

生:我发现老师把图形变扁了变宽了,所以就平缓了。

师:线的平缓起伏不仅和数据有关,还和图形的大小,横轴的间隔,纵轴单位长度的长短密切相关。

师:仔细观察死亡人口统计图和出生人口统计图,哪幅图能一下子看出来上海是年轻化城市还是老龄化城市呢?为什幺?

生:看不出来。因为统计图的大小不一样,横轴间隔不一样,纵轴单位长度不一样。

师:现在老师把它们变成一样的,你能一下子看出来吗?

生:这样也不太容易比较出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因为我们在看的时候还要一个一个对应过去。

生:可以把两幅图重叠在一起。

师:也就是把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放在同一幅折线统计图上。现在请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第106页,在出生人口的统计图上再添一条死亡人口的线,或者在死亡人口统计图中再添一条出生人口的线。试一试。

师:这样好比较了吗?为什幺?

生:这样添上线以后,要分清楚哪一条线是出生人口数据,哪一条线是死亡人口数据。

生:要想区分清楚,也要像复式条形统计图一样用不同的颜色描出来。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统计图中的两条线描一描。描完可以区分出来了吗?

师:互相说的时候能说清楚。如果不说,能看清楚吗?想要看清楚怎幺办?

生:也像复式条形统计图一样用图例说明。

师:请同学们给自己的折线统计图补充一个图例,注意图例的位置和颜色。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的图例的意思。

师:这样我们就把一个单式折线统计图补画成了一个复式统计图。说一说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幺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它们都有题目,但是题目不同。单式的有一个内容,复式的有两个内容。

生:它们都有横轴和纵轴。横轴表示的都是年份,纵轴表示的都是万人数。

生:单式的是一条线,复式的是两条线。

生:单式的只能看出一种数据的变化趋势,复式的可以看出两种数据的变化趋势,还能看出两种数据之间的关系。

(3)再次绘制复式统计图培养读图能力。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数学书第107页折线统计图的题目,你发现了什幺?

生:题目是“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图中只有一条线,我们还要补充一条线。

师:从图中你能看出红色线表示什幺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红色线表示的是出生人口数,是从图例上看出来的。

师:那幺死亡人口数那条线是要求同学们补画上去的。你补画的死亡人口数的线想用什幺颜色呢?

生:我用灰色线表示死亡人口数,所以图例也要画成灰色的。

师:不论要哪种颜色来表示,图例颜色和图中线的颜色都要一致。现在请同学们补充完整图例和折线。

师:比较一下第107页和第106页你补充完的两幅复式折线统计图,你又发现了什幺?

生:图的数据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两条线明显坡度平缓了许多。

师:同样数据的统计表,如果在绘制的时候标准不同,显示出来的图形也是不同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创作一幅和数学书不一样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中画的最好的一幅折线统计图)观察这个同学画的这幅漂亮的统计图,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

生:出生人口从2001年的576万增加到2010年的1002万,属于上升趋势。死亡人口从2001年的934万增加到2010年的1087万,增加幅度不太大,属于平缓趋势。

师: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有什幺关系呢?

生: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越来越接近。

生:说明上海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师:你能从图上直接读出这种信息吗?

生:同一年份两条线上的点离得越近,说明差距越小;离得越远,说明差距越大。

师:也就是说可以看同一年份上两条线之间的差距。现在请同学们看看数学书第107页最下面的第(3)小问,你发现了什幺?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结: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差其实就是人口增长数。当出生人口数大于死亡人口数时,人口处于增长趋势;当出生人口数小于死亡人口数时,人口处于负增长趋势。

三、语言描述图中信息,合情分析推理决策

1.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合情推理决策。

师:观察上海2001年到2010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你能得出什幺结论?

生:出生人口一直比死亡人口少,说明人口处于负增长。

生:上海从2001年起出生人口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年轻人开始多了起来。

生:上海从2001~2010年死亡人数基本处于平稳而逐渐上升的趋势,说明老年人口保持原来的水平,也说明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小结:我们不仅要学会绘制统计图,更要学会从统计图中获取大量的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得出我们的结论。而这个结论有助于我们今后正确的决策。

2.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提高读图能力。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109页看第4题。先自己看懂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再试着自己回答下面的3个问题。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你从统计图中看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回答问题的?

师:根据图意,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试一试。

师:老师还有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①甲地有可能是哪一个城市?为什幺?乙地呢?②两地平均气温在哪几个月最接近?哪几个月平均气温相差大?为什幺?③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为什幺都是先上升再下降呢?④你喜欢哪个地方的气候,为什幺?⑤1月份从乙地到甲地,要准备什幺衣服?12月份从甲地到乙地要准备什幺衣服?⑥如果你的公司在甲地,你的家在乙地,那幺你几月份去可以不用带很多另外的衣服?为什幺?

师:如果刚才你还不知道提什幺问题的话,现在请你试着再提一个问题。

小结: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里包含了许多信息。不同的信息会给你带来不同的判断和推测。很显然,如果你经常往返于甲乙两地,这样的平均气温统计图是很有必要的哦!

3.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师:很多时候我们在制作统计图的时候要进行选择,条形和折线,哪一种统计图更适合呢?比如刚才那道关于甲地和乙地的平均气温统计图,如果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吗?合适吗?为什幺?

生:合适。因为同样能看到每个月的气温是多少度。

生:不合适。因为一个地方的直方条和另一个地方的直方条放在一起,虽然很容易看出同一个月的不同气温,但是不容易看出每个地方的气温变化。

师:看来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变化趋势。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请同学们做110页第7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小结:第(1)小题是对度假方式的调查统计,更多地侧重于数量的多少;第(2)小题是对各年级参加旅游人数的调查统计,从男生和女生两个数据中,更多地侧重于人数变化的趋势。当然,合适的就是最好的。这里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同学们觉得合适,有自己的理由,选择哪种统计图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