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维龙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对于媒体而言,这何尝不是一场大考!新媒体成了舆论宣传报道的主战场、主阵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衢报传媒集团社长毛霄云、总编辑余风亲自部署、指挥,采编全媒体联动,凸显优势,灵活作战,把握好报道的“速度、温度、力度、亮度、态度”。自1月23日公布衢州确诊首例病例以来,衢报集团运营的新媒体“掌上衢州”APP、“衢州发布”平均每天推出100多件作品,日均阅读量(点赞数)近百万,“爆款”频出,截至2月20日,“掌上衢州”实现近100件10万+作品,多件作品阅读量达到百万、千万。这对于一个只有258万人口、100万多网民的城市而言,难能可贵,充分展现了衢报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快:疫情发布有速度

快,是由新媒体的自身特点所决定,更是这次疫情防控报道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疫情防控的一举一动,可谓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社会关切。对此,“掌上衢州”分秒必争,报道又快又准。

快速发布。公众每天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就是疫情通报。衢报新媒体紧盯每天上午9时左右的省、市卫健委官方发布平台,疫情通报一公布,“掌上衢州”编、审同步推进,力求1分钟内(需要自己制作疫情地图的延长至2分钟)做好转载推送。所以,我们的涉衢疫情通报篇篇刷爆朋友圈。同时,畅通本地重要消息来源渠道,新媒体前后方紧密联动,当衢州首批两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走出医院、交接的几秒钟内,“掌上衢州”就首发《快讯:衢州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首批两例治愈出院》,好消息给了公众以极大的鼓舞,10多分钟就达到了10万+阅读量。此外,衢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重要通告等,衢报新媒体绝大多数实现了首发。

权威发布。面对疫情,朋友圈消息满天飞,真假难辨。“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我们全方位和衢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部门进行对接采访、核实,及时采写发布权威消息,阻击谣言。如,一些宅在家的市民担心物资供应情况,“某某超市方便面已经卖光了!”“某超市大米已经断货了……”谣言充斥朋友圈,恐慌情绪在蔓延。记者通过对部分超市的实地走访和对市发改委、市商务局等部门的采访,及时发布《我市粮油储备、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勿需担心》,党报新媒体的权威性立马体现出来。难怪有不少用户在后台留言:“衢州疫情防控网上报道,我只看‘掌上衢州’‘衢州发布’。”

及时回应。疫情防控中,口罩一“罩”难求,衢报新媒体后台网民咨询口罩事宜接起了长龙。我们通过正反典型及时作出回应,一方面,集中报道企业加快生产、热心人士捐赠、衢州开始网售口罩等利好消息,科普节约利用口罩等方法;另一方面,对于商家售卖“三无”口罩被立案调查、高价售卖口罩被举报等事件,及时进行了曝光。这一系列的回应,得到了网友的理解,纾解了恐慌情绪,形成了媒体和公众的良性互动。

二、悦:战“疫”故事有温度

衢报新媒体在快速发布实用、有价值信息,实现用户必读的同时,特别注重“新媒体叙事”,让内容可读、悦读,有温度。“新媒体叙事”就是以符合新媒体传播形态、满足新媒体受众心理的方式“讲故事”,从而让自己的“信息”更具感染力、说服力。

捕捉细节。在疫情防控一线,有一群逆行者。那些打动人心的故事,娓娓道来;那些令人泪目的瞬间,扑面而来。衢报新媒体捕捉到了这些细节。打动用户首先要打动自己,当通讯员将一张“防疫一线护士‘神’睡姿”的照片传给记者时,记者被这画面所打动,马上进行采访。很快,《心疼!常山护士穿着防护服斜靠着门框,睡着了!她太累了……》在“掌上衢州”首发推送,人民日报APP、新华社APP等央媒纷纷关注、转发。好故事要把它“吃干榨净”,新媒体制作成短视频“最令人心疼的睡姿”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在各新媒体平台达到千万次的阅读和点赞,着名诗人黄亚洲还为此作诗《她的梦是长脚的》。

人文视角。新媒体以活生生的、可感可知的、具体的人来讲故事,有人情味,符合人性。“掌上衢州”推出的“战疫日志”,没有气势磅礴的宏大叙事,而是关注一个个“战士”的工作日常,捕捉战“疫”最前线的感动。你看,在《五件“奢侈”的小事》中,常山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勇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无法准时吃饭,甚至不能轻易上厕所,以避免增加感染风险和浪费防护资源。以前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喝水、上厕所、吃饭、睡整觉,此刻都变成了“奢侈”的事。你看,在《一条暖心的24小时咨询热线》《停不下来的“12345”》中,没有一句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向你娓娓道来。你看,上阵父子兵、夫妻档,多日未见的小夫妻(丈夫是巡特警大队队员)相遇在高速路口,妻子一句“原来你在这里啊”,令多少人为之动容!

框架调适。在大灾大难等特殊时期,如果单纯以“政绩框架”来报道事实、传递信息,容易引发公众反感,特别是在新媒体叙事语境下,应当强调对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视,从以政绩为中心向民本利益调整。“掌上衢州”推出的《口罩生产缺人!10多名机关干部和志愿者冲进车间,当起了“工人”》,干部冲上一线的画面跃然“屏”上,类似这样的报道,比任何官员夸夸其谈的表态更具说服力。

三、筹:“疫”料众筹有力度

疫情防控关键时刻,要求人们少聚集,倡导不出门,这给记者现场采访带来了挑战。衢报新媒体围绕“全员媒体”做文章,通过众筹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

定向邀请。衢报特约记者、通讯员分散在各地、各行业,这时派上大用场。非常时期,原本热闹的衢城大街上空荡荡了,我们向特约摄影记者发出航拍邀请。《航拍衢城!今天的寂静,等待的是明天的喧嚣》,点赞抗疫“战士”的在岗坚守,报道衢州民众积极响应“不出门”的号召。网友看完泪目,近千条留言为衢州加油,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圈群有料。此时,朋友圈、各种群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我们经核实后给予编辑发布。如朋友圈纷纷晒出一些乡镇、街道的防疫宣传标语横幅,农村“大喇叭”方言广播,以接地气的形式呼吁居民们做好防疫工作。“掌上衢州”收集、制作推出的《衢州满大街硬核横幅》,仅在抖音上1小时就达到500多万阅读量。

矩阵给力。我们充分发挥“衢州发布”矩阵100多家成员单位的力量,及时拿到第一手的权威信息进行首发;同时,开设“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在行动”栏目,将部门、县(市、区)的一些重要举措,及时整合、整理发布,服务公众。

四、新:普“疫”姿势有亮度

如何差异化表达,最大程度扩大疫情防控宣传的覆盖面?衢报新媒体创新形式,开拓新渠道,做好同题文章。

“掌上衢州”疫情报道截屏

形式创新。我们通过海报、动漫、动图、短视频、H5、说唱等方式,创新表现形式,生动、直观地传播疫情防控知识、政策等。音乐作品《大年初六你想溜出门?掌上君有首“呆屋里”就是唱给你的》,耳熟能详的曲调配上方言,一下子传开来。新媒体编辑部创新工作方式,10多位小编“云办公”,用了3个小时推出《特殊时期,衢报小编们来了段“云说唱”,听听他们都唱了些什幺?》,带来了一股新风。

互动参与。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在于用户的深度卷入和互动参与。衢报新媒体与粉丝之间互动交流频繁,“衢州发布”每天有成百上千条涉疫情评论、留言,我们安排专人及时进行回复,让粉丝感知平台的温度。“掌上衢州”则通过互动问答、H5等方式推出互动产品,《漫画互动|疫情防控怎幺做?这组题目你能得几分?》,改变单一的单向传播,让用户在“涨姿势”的同时,参与到疫情防控知识推广、普及中来。

平台互推。在新的媒体环境条件下,靠单一平台单打独斗的思维已经不可取,要提升传播力,就应当花更多精力实现多平台的融合传播,这也是“四全媒体”对我们提出的现实要求。我们的一些疫情防控重要新闻、原创作品,每天通过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向衢州全网分发推送;同时,制作了10多个短视频,投放到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号等平台,实现裂变传播,进一步提高公众知晓度。

五、导:“疫”论引导有态度

面对疫情,舆论场充斥着各种声音,甚至包括不少谩骂和指责。衢报新媒体刊发10多篇评论员文章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舆论,凝聚公众战胜疫情的决心,在纷繁的信息之中为公众立起思想的“主心骨”。

善于发声。为避免人们思想纷乱、行为混乱,我们在配发评论时坚持“宜速不宜缓”、放“实炮”不当“马后炮”。如,针对有些基层单位在疫情防控落实上仍存在漏洞,如信息沟通不对称、人员管控不到位、资源配备不充分、把“说过”当“做过”等问题,“掌上衢州”及时刊发评论员文章《在闭环管理中落细落小落实》,指出不要有试图“亡羊补牢”的侥幸心理,不当“差不多先生”。《疫情严峻,我们正在打仗,每位衢州人都是一道防线》《管得住是硬道理》《联防联控一刻不能松》等一系列评论、观点,精确研判,有的放矢,有网友评论称:“击中要害!”事实证明,观点只有掌握客观情况,才会“嗓音洪亮”。

设置议题。无疑,朋友圈、网络上对于疫情及管控的评论,包括网民在阅读新闻时跟帖评论,既不能寄希望于用行政的手段制止,也不能一味回避、听之任之,被动地进行反驳。我们根据疫情管控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有针对性地合理设置议题,正确引导舆论。如,在农村不少地方仍可以看到聚集聊天、打牌的“不设防”人群;有的农村隔离点人员存在自由走动现象等等。“掌上衢州”不等网上形成一片“讨伐”之声,就推出《坚决守住乡村抗疫这道防线》,和新华社评论《“哪那幺容易被传染”的侥幸心态要不得》,掷地有声,直指人心。

观点可视化。一方面,我们把评论员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观点提炼出来,制作成图片、卡片,方便朋友圈下载传播;另一方面,把媒体的立场、观点通过群众通俗易懂的言行,以短视频方式进行传播。如《@衢州人,为何说谣言是病毒的帮凶?》《大过年的,妈妈为什幺不让女儿进家门?!》,把观点融入到视频节目中,党媒支持什幺、反对什幺,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