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丽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89

在当前局势下,文化一直是在不断变化,在摸索和变革中寻找自信,寻找方向。面对着世界范围内多元思想文化的交融交锋,以及进入新时期以来的新形势、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综合各方因素,给出新的答案。这便是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在回顾的基础上展望未来,把未来的路线扎根于现实中,并利用科学价值观的引导,即确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上。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重视和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还突出强调“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先秦时期就已经提出“政通人和”、“天人合一”、“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等注重和谐的理念。孔子的弟子曾经提出“礼之用,和为贵”,以此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纵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一以贯之的就是“和谐”。

(二)重视民本民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尤为强调“重民本,重民生”。早在《尚书.五子之歌》里就有强调“民本”的思想,“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①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强调“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民本思想是中国历代政治思想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对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影响。另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爱国”精神,儒家思想中提倡“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北宋着名政治家范仲淹曾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是退亦忧。”②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等表现了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爱国意识和忧患意识。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时也强调重视伦理道德,孔子曰“君子行事于天下,无论曲直,义之于此。”这种精神可以凝聚中国力量,引人前行。

二、近代史文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近代史文化发展的基本概况

中国史学界普遍公认,把从1848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这一段历史,称之为“近代”,近代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渊源与历史基础。在近代中国,文化不是作为一个单项的运动独立展开的,它融合进历史的变革,体现着社会的需求,与整个现代化进程不可分离。③中国人民的近代史是一部血与泪交织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奋斗史。然而在这一段历史期间,中国社会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救亡图存”,积极探索,向西方学习,虽然没有取得显着的成功,但是,近代文化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中国人民,客观上起到了“启民心,开民智、促民风”的作用。

(二)近代史阶段中国社会各阶级文化发展概述

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又具有相对地独立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文化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近代史是一部中国社会各阶级不断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史,是一部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史,是一部不断探索出路的奋斗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近代史文化的发展始终贯穿着“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热爱祖国、永不言弃”的精神内涵。

三、现代史文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现代史文化发展的基本概况

中国史学界普遍公认,把1919年新文化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期的历史,称之为“现代史”,“现代史”阶段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1927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此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终于赢得了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代史阶段文化的发展更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方面面相呼应,“整风运动”尤其是“延安整风”、西柏坡精神等等,现代史文化的发展就是我党在文化发展上不断进步、不断扬弃、不断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文化进步史。

(二)“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文化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五四运动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剧痛与蜕变,是政治转型与文化变革的伟大时期。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整个中国社会包括文化在内的各个层面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文化方面: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之后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德先生”和“赛先生”深深地影响着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文化,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积极探寻“文化救国”的有效途径,积极提倡白话文,进行文化变革。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与人民的要求诞生,体现了先进政治力量与先进文化的理性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赋予中国共产党以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本质。陈独秀指出:“我们相信政治、道德、科学、艺术、宗教、教育,都应该以现在及将来社会进步的实际需要为中心”,文化的选择应该“确为现社会进步所需要”④。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顽强不屈,追求解放与光明的不懈斗争,形成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抗战文化。毛泽东总结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的纲领概括,既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文化斗争的深刻总结,又是对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阐释。

四、当代史文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当代史文化发展的基本概述

中国史学界,把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的这一阶段称之为“当代”,当代史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间上最为接近,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领域表现的最为突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思想高度解放,改革开放的春风等,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以来文化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与先进的形式展现在人民面前。

(二)二十一世纪文化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21 世纪,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和走向世界,习近平提出了具有高度指导性的意见,他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化文化中发展到今天的一次里程碑,一次再出发,一次总动员。中国要跟上现代化文化的步伐,也要根据自身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现状调整经历解决个性问题。核心价值观作为现代化文化的国家意识形态,总结了深广周全的当代问题,“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文化现代化的认识,让思想文化活跃起来,带动人民斗志、国家士气。

五、从文化层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

(一)健全法律法规,规范监督机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从文化层面着手,同样也是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支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准中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以人为本。此外,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监督机制,严格落实制度。弘扬中国精神,践行中国精神。党和国家提供政策保障,健全相关机制建设。

(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积极加强全民教育,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加强宣传教育,努力使全体公民内化于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良好环境的熏陶影响。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育良好心态,抵制消极现象,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风气。主流新闻媒体应该加强宣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完善社会教育机制,加强相关道德建设,规范舆论引导机制,积极从文化层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每一个公民积极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让每一个公民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三)把握中国实际,突出中国特色

必须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突出中国特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文化层面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等社会实践各个方面的建设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必须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它属于社会意识的范围”。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孙熙国这样谈道。只有到社会的物质生活和实践关系领域中,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实际生活和实践的领域中,才能找到社会意识的诞生地。抓住了这个诞生地,就找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路径。积极努力地丰富人民的文化发展,不断提高文化的繁荣发展,朝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向不断奋进。

[注 释]

①同谷子.五子之歌.尚书.

②范仲淹.岳阳楼记[Z].<范文正公集>北宋庆历六年,1046-9 -15.

③[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程克维译.文化的重要性——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的进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④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35.

[1]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35.

[2]<毛泽东选集 >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 -1 -01.

[4]李宗桂.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67.

[5]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