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运输结构是今年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调整运输结构,需要进一步提升多式联运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核心战略地位,通过政府和市场“双引擎”驱动,大力推进大宗物资及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加快发展。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多式联运上升为国家战略,其顶层设计不断强化,在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囯际铁路联运(中欧班列)、陆空联运等方面的产业实践不断升温,其对调整运输结构的作用正在凸显,也向着更全面、更深入的创新与合作领域推进。

作为一年一度推动我国多式联运快速发展的风向标,第六届中国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于9月10-11日在京召开。本届大会秉承“合作与发展”的脉络,以“新时代、调结构、换动能”为主题,围绕多式联运政策解读、经贸形势研判、行业发展模式等展开讨论,通过典型实践案例的分享,旨在加快多式联运创新成果的转化进程,使多式联运真正成为物流业降本增效和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引擎。

多式联运进入大提速阶段

2016年12月,交通运输部等联合十八部门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我国第一个多式联运的纲领性文件。自此,我国多式联运进入大提速发展阶段。

会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肯定了多式联运的发展成绩。她介绍说,我国多式联运发展进入提速阶段。2017年,铁水联运进入快速增长期,公铁联运势头良好,中欧班列呈现爆发式增长,陆空联运进入积极探索。两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共有46个项目入选,有力支持了示范企业在运输组织模式创新、经营人培育、信息互联互通、装备研发应用、联运网络布局等方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并取得初步成效。截止2018年上半年,两批示范工程企业累计开通示范线路247条,参与联运的企业超过千余家,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超过50亿元,降低能耗约75万吨标准煤。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是实现交通强国战略、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举措,是引领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的基础工程。”王绣春表示。

当下,需通过政府和市场“双引擎”驱动,大力推进大宗物资及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加快发展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洪义认为,新形势下对多式联运提出了更高层面、更深层次的认识要求。目前,多式联运顶层设计不断强化,产业实践不断升温,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已经从一种高效的运输方式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方向转变,成为物流发展的“头号工程”。

未来三年至关重要

记者从现场获悉,由交通运输部牵头制定的《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有望近期由国务院发布。

《行动计划》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为主战场,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主攻方向,要求通过三年集中攻坚,到2020年,全国铁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加11亿吨(增长30%)、水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加5亿吨(增长7.5%),多式联运增长20%,重点港口铁水联运增长10%,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4.4亿吨。

这意味着,未来三年间,中国公路货运比例将明显降低,而铁路、水运的比例将大幅提升,由于后者在能耗与排放上更具优势,运输方式的再平衡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标,从今年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铁路运能提升、水运系统升级、公路货运治理、多式联运提速、城市绿色配送、信息资源整合的六大行动,并全力打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晓东认为,运输结构调整将为多式联运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从需求侧看,可带动需求增长、提升竞争优势、推动区域协调、促进产业升级、实现降本增效;从供给侧看,可实现结构平衡、促进技术进步、扩大运输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实现节能减排。

补短板政策蓄势待发

然而,我国多式联运存在的诸多短板问题不容忽视。2017年我国多式联运量为13.68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的2.9%,而根据《通知》要求,到2020年,多式联运货运量发展目标将达到30.2亿吨,届时多式联运量的规模也仅占全社会货运量6%左右,规模仍然较低。

王绣春指出,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比如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不平衡、不衔接、不融合,传统的物流通道布局过于单一,支撑经济空间拓展的能力亟待加强。在绿色交通、绿色物流的趋势下,清洁绿色运输需求和供给能力不匹配,以技术创新带动运输组织方式的潜力没能够充分发挥。

一是盲目的自主性。青年期是青年个体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逐步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过渡时期。青年渴望自立并获得与父辈平等的权利,能够独立地处理自己的社会关系,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使得青年价值观具有自主性的特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青年生理、心理的不成熟,往往使得自主性充满盲目的倾向。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是实现交通强国战略、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支撑

张晓东则认为,多式联运的挑战不容忽略。“如何实现公路和铁路的全面分工而不是简单‘公转铁’,如何实现由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如何在由运量结构调整向联运系统提升过程中有效进行利益分配,如何实现运输结构调整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带动运输链、供应链、价值链一体化,如何夯实铁路和地方的合作,这涉及全面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配套的问题。”

发展多式联运需要打出更多组合拳。国家铁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全利就表示,铁路货运围绕“运输结构调整,打赢蓝天保卫战”提出,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输能力、优化运力,规范收费,加快设备研发等一系列举措,从法规标准、建设规划、发展政策、技术装备、安全监管、深度优势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以及增加铁路货运量举措落地生根。

海关总署监管司处长李华东认为,标准化是多式联运发展的重点,能有效促进多式联运规则统一、运单统一、装备统一,实现相关节点有机结合,提高通关效率。同时,积极呼吁与会嘉宾携手努力,积极回馈海关多式联运监管办法征求意见,共同推动多式联运发展。

多式联运不断带动动能转换

面向未来,尤其在打赢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背景下,多式联运如何带动经济动能转换,成为物流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引擎?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表示,这些年多式联运的实践都在指向通道经济的新需求和新市场,在实践中,我们正在努力通过多式联运系统的建设,践行通道经济带动枢纽经济,与多式联运为依托,以物流为引擎的新的经济增长逻辑,希望改变以成本做洼地效应的发展模式。

在分析了物流、多式联运和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后,李牧原进一步指出,多式联运是将运输链的资源有效整理,整合的基础是装备技术和运行规则的标准化,是不同空间物流节点的高效联动,而多式联运运营网络的效率,最终是通过集装箱的空箱布点来实现的。

李牧原认为,多式联运发展的构建要明确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和调整运输结构为多式联运工作的导向,以铁路货运市场化、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多式联运技术能力提升为三大基础工程,在多式联运技术进步中,不仅要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还要关注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程序创新,要以系统创新的方式,驱动行业进步。

多式联运的挑战不容忽略,需打出”组合拳“

苏全利则认为,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跨区域产业合作不断深入,中部西部东部协同联动更加紧密,对外交流和贸易往来更频繁,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多式联运发展提供新机遇,也为构建全方位多渠道国际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服务全球供应链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期活动亮点纷呈

此次大会同期举办的“多式联运示范成果展”,是今年在组织形式和交流方式上的一大创新。

该展览以展示多式联运相关领域成果为出发点,以企业多式联运实践经验为基础,旨在把我国多式联运产业实践推向新的广度和高度,在加速产业实践深化的同时,为更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带来启发,不断深化多式联运服务之于交通强国建设的意义,推动新的产业政策下经济动能的加速转换。

此次大会还将多式联运创新实践论坛与2018多式联运优秀项目推举选拔活动同时举办,在多式联运运营企业分享实践成果的同时,以现场听众和现场专家评审团“共推公选”的方式,共推举产生“2018中国多式联运创新实践企业”7家,“2018中国多式联运竞争力服务品牌”9个。鼓励企业创新和实践,以推动多式联运品牌建设及服务品牌推广。

据悉,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的积极组织下,目前已有32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企业组建了多式联运示范企业联盟,共同探索解决行业共性难题,谋划联盟之间合作,在调查和研究多式联运“一单制”等问题方面不断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未来如何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总结出两条路径:一是传统路径,是欧美的经验路径,依靠运输装备、场站和单证引领多式联运的发展;二是在互联网下,把传统路径和互联网有机融合。

他表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运输和物流业发展的网络化模式不会改变,物流的网络化布局加速发展,初步形成“物通道+物流+枢纽+平台”的发展模式;物流产业升级成为新趋势,运输和物流服务市场细分不断深化,细分领域融合成为方向;运输和物流的一体化服务成为基本方向;国际国内物流一体化融合和多式联运方式发育,成为物流规模扩张的方向。而按照物流多式联运高质量的发展要求,需要构建与多式联运发展环境相匹配的产业构建模式,明确产业体系的构架,形成产业体系的组织模式,捕捉客户需求,形成供需对接模式创新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

中国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距今已成功举办六届,不仅是集政策性、专业性为一体的高端交流平台,更是覆盖多式联运多产业关联与协调发展的前沿互动平台。本届大会进一步展示了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成果,帮助政府、行业、企业领导者更加准确地把握多式联运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激发企业发展思路,拓宽企业发展空间,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从而加快多式联运创新成果转化的进程,使多式联运成为物流业降本增效和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