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佩,陈建勇,陈光明,陈跃华*

大学校园内暴饮(过度饮酒)行为日益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暴饮指在一次饮酒场合男性喝酒5杯及以上或女性喝酒4杯及以上[1]。据统计,我国大学生过去1年暴饮比例为23.5%~41.0%[2-4]。暴饮行为给大学生个体和社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包括脑损伤、肝硬化、心脏病、性疾病传播和暴力事件等[5-6]。计划行为理论指出,同伴饮酒规范和拒酒效能感是影响个体饮酒行为的关键社会心理因素[7]。同伴饮酒规范指同伴的饮酒行为促进对个体饮酒行为的塑造。拒酒效能感指个体对拒绝饮酒的自信度。国内外研究表明,同伴饮酒越普遍,个体饮酒行为越严重[8-10];个体拒酒效能感越高,其饮酒频率和饮酒量越低[11-12]。另有综述表明,冲动性人格与饮酒密切相关,且相关的强度随冲动性维度的不同而变化[13],提示冲动性人格可能影响饮酒行为的发生。目前饮酒领域的研究集中在青少年和成人人群,且主要关注其饮酒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而对个体身心危害更严重的暴饮行为的研究缺乏。考虑到低年级(大一、大二)大学生在新环境适应过程中易迸发饮酒行为且形成于该时期的饮酒行为贯穿整个大学生涯[14],本研究以浙江省低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暴饮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低年级大学生暴饮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8年12月—2019年5月在浙江省杭州市和金华市四所本科院校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一、二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在校就读的全日制大学生;(2)对本次调查内容及目的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调查;(3)过去1年内喝酒至少1杯的次数在1次及以上。本研究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选择有健康行为调查经验的课题组研究生组成调查小组,由课题组统一培训合格后,进入各学校班级进行现场调查。在问卷填写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全程监督问卷填写过程,保证问卷填写质量。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 根据既往关于大学生暴饮行为的文献[15-16],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年级、专业、民族和家庭年收入等基本情况。

1.2.2 暴饮问卷(Binge Drinking Questionnaire,BDQ)采用美国国立酒精滥用与酗酒研究所编制的BDQ评估研究对象过去1年的暴饮行为[17]。问卷只有1个项目,即在过去的1年里,你在2 h内至少喝了5杯(男性)或4杯(女性)酒的天数为多少?采用10点计分(1=0 d;10=每天)。参照既往研究[18]的做法,1杯酒定义为半瓶或一听啤酒、一小盅(20 ml)白酒、一玻璃杯(100 ml)葡萄酒或黄酒。

1.2.3 同伴饮酒规范评定量表(Peer Drinking Norms Rating Form,PDNRF) PDNRF由美国学者TURRISI等[19]编制,包括3个项目:(1)你的好友中有多少人喝酒?(2)你的好友中有多少人会经常喝醉(至少每月1次)?(3)你的好友中有多少人喝酒的目的是为了喝醉?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1=没有;5=几乎所有),分数越高代表研究对象感知到同伴饮酒越普遍。在饮酒研究领域,PDNRF得到广泛应用[19-20]。本研究中PDNRF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5。

1.2.4 拒酒效能感问卷(Drinking Refusal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DRSEQ) DRSEQ由美国学者SHIH等[21]编制,包含3个项目:(1)聚会时,你最好的朋友在喝酒;(2)在聚会上,你感到无聊时;(3)聚会时,你所有的朋友都在喝酒。采用李克特4点评分(1=我一定也会喝酒;4=我一定不会喝酒),分数越高代表研究对象拒酒效能感水平越高。研究显示,DRSEQ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1]。本研究中DRSEQ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

1.2.5 简式UPPS-P冲动性行为量表(Short Version of UPPS-P Impulsive Behavior Scale,S-UPPS-P)S-UPPS-P是在标准版UPPS-P的基础上设计而来,因其简洁性和易操作性,更适合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该量表共有20个项目,由5个维度构成,分别为负性急迫性(指在负性情绪下做出冲动性行为的倾向)、缺乏坚持性(指坚持完成困难或无趣任务的能力缺乏)、感觉寻求(指寻求新颖、强烈刺激与体验的倾向)、正性急迫性(指在正性情绪下做出冲动性行为的倾向)和缺乏预见性(指行动之前缺乏考虑行为后果的倾向),每个维度4个项目。采用李克特4点评分(1=非常不同意;4=非常同意),分数越高表示各维度的冲动性倾向越明显。薛朝霞等[22]研究结果显示,S-UPPS-P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效标效度,适合应用于我国大学生的冲动性倾向测量。本研究中S-UPPS-P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64~0.7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对暴饮行为与同伴饮酒规范、拒酒效能感和冲动性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暴饮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浙江省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暴饮行为的基本情况本次共发放问卷1 249份,剔除题目答案无差异、选项答案与要求明显不符等无效问卷33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 21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36%。1 216例大学生饮酒者年龄16~23岁,平均(19.1±0.9)岁;其中男453例(37.25%),女763例(62.75%)。大学生饮酒者中过去1年有暴饮行为者519例(42.68%)。不同年级、民族、家庭年收入的大学生暴饮行为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大学生暴饮行为比例高于女性、理工科专业大学生暴饮行为比例高于人文社科专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浙江省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暴饮行为的单因素分析〔n(%)〕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inge drinking in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in Zhejiang province

2.2 浙江省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暴饮行为与同伴饮酒规范、拒酒效能感和冲动性的相关性 PDNRF得分(1.93±0.60)分,DRSEQ得分(2.29±0.67)分,S-UPPS-P中负性急迫性、缺乏坚持性、感觉寻求、正性急迫性和缺乏预见性5个维度得分分别为(2.39±0.61)分、(1.90±0.49)分、(2.54±0.67)分、(2.20±0.59)分、(1.95±0.53)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暴饮行为与同伴饮酒规范、负性急迫性、缺乏坚持性、感觉寻求、正性急迫性、缺乏预见性均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39、0.07、0.12、0.12、0.09、0.08,P<0.05),与拒酒效能感呈负相关(rs=-0.28,P<0.05)。

2.3 浙江省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暴饮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大学生是否具有暴饮行为(赋值:否=0,是=1)为因变量,选择单因素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以及年龄为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将自变量引入回归模型(α入=0.05,α出=0.10),结果显示,性别、同伴饮酒规范、拒酒效能感、缺乏坚持性和感觉寻求是浙江省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暴饮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2 浙江省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暴饮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Table 2 Assignments for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inge drinking in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alyzed with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表3 浙江省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暴饮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inge drinking in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in Zhejiang province

3 讨论

3.1 浙江省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暴饮行为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中过去1年暴饮行为的比例达到42.68%,高于相关文献中报告的研究结果(24.5%~41.0%)[2-4]。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地域文化、测量工具和研究样本的差别。大学低年级阶段是个体从高中向大学的过渡阶段,大学生远离父母和熟悉的同学或朋友,面临学业、人际关系和独立生活等诸多挑战,在应对挑战过程中易借助饮酒或暴饮回避现实问题,而暴饮行为导致大学生出现诸多生理与心理问题,对个体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探究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暴饮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制定和实施暴饮预防和戒断措施,对深入推进健康校园行动意义重大。

3.2 浙江省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暴饮行为的人口学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低年级大学生暴饮行为比例高于女性,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低年级大学生出现暴饮行为的可能性更高。另外,理工科专业大学生暴饮行为比例高于人文社科专业。本研究上述结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5,23-25]。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暴饮行为比例在年级、民族和家庭年收入方面不存在差异。既往研究表明,随着年级升高和个人收入提高,大学生的饮酒或暴饮水平提高[23-24],但也有研究未发现饮酒行为与年级和收入存在差异[3]。造成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饮酒或暴饮行为评估工具、被试者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校园饮酒文化有一定差距。

3.3 同伴饮酒规范、拒酒效能感和冲动性对浙江省低年级大学生饮酒者暴饮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低年级大学生过去1年暴饮行为与同伴饮酒规范呈正相关,而与拒酒效能感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同伴饮酒规范正向预测低年级大学生暴饮行为,而拒酒效能感则负向预测暴饮行为。以往研究获得相似的结果,例如个体的饮酒同伴人数越多或同伴饮酒量和饮酒频率越高[8-9]、拒酒效能感越低[11-12],其饮酒行为越严重。本研究结果支持计划行为理论的观点,即同伴饮酒规范和拒酒效能感是个体饮酒或暴饮行为的预测因素。低年级大学生在适应新的大学校园环境过程中,面临建立新人际关系的需要,更不容易拒绝同伴提供的酒饮料,且当周围同伴普遍饮酒时,为了融入同伴群体和“符合”同伴饮酒规范,个体容易陷入饮酒或暴饮行为。此外,本研究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缺乏坚持性和感觉寻求水平均正向预测低年级大学生过去1年的暴饮行为,说明对于执行困难或无趣任务的坚持性越低及寻求新颖、强烈刺激和体验倾向越高的低年级大学生,其产生暴饮行为的可能性越高。本研究结果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例如饮酒研究综述表明,缺乏坚持性是饮酒量的最强预测因素,而感觉寻求是多个饮酒结果变量的一致预测因素[13]。总之,缺乏坚持性和感觉寻求人格倾向促进低年级大学生饮酒或暴饮行为的产生。

综上所述,男性、同伴饮酒规范水平越高、拒酒效能感越低、越缺乏坚持性、感觉寻求水平越高的低年级大学生,越容易陷入暴饮行为。提示在预防和干预低年级大学生暴饮行为时,注重筛选男性、低坚持性和高感觉寻求的大学生,给予其同伴饮酒行为的正确信息反馈,并对其拒酒效能感进行训练,或许可以降低该人群暴饮行为的发生。今后,一方面要选取更多的学校,扩大样本量;另一方面,更加关注易引起大学生暴饮行为的其他重要因素,为缓解大学生暴饮行为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作者贡献:刘玲佩、陈建勇、陈跃华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可行性分析;陈建勇、陈光明负责现场调查、数据录入及核对;刘玲佩负责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并撰写论文;陈光明负责项目的进展监督和论文修订;陈跃华负责课题指导、论文的质量监控,对全文负责。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