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准备工作

冬季人从室内到室外,温度骤然降低,会使皮肤和肌肉立即收缩、关节和韧带僵硬,体内的代谢放缓。在这种情况下,若立即开始锻炼,有可能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而且由于心跳骤然加快,还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因此,应做好准备活动,比如甩手、伸臂、踢腿、转体、扩胸等,以提高肌肉与韧带的伸展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使体内器官,尤其是心脏进入适应运动的状态,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使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得到改善,准备活动要做到浑身发热,这样开始活动,便会觉得四肢有力,精神饱满,寒冷也不足惧了。

注意饮水

人在睡觉时皮肤和呼吸器官要散发一部分水分,加之尿液的形成,使机体相对缺水,以致血液浓缩,血流缓慢,体内代谢废物堆积。清晨锻炼前如不饮水,虽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和有利于代谢废物排泄,但因运动导致呼吸节奏加快,皮肤毛孔扩张,使机体缺水状况加剧,从而扰乱了机体正常的水平衡。所以,在清晨锻炼前宜先饮水。

呼吸得当

运动时注意不要用嘴呼吸,用鼻腔呼吸。因为鼻腔呼吸可以对空气进行加温,并且能够挡住灰尘和细菌,对呼吸道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耗氧量不断增加,鼻呼吸难以满足人的需要,在不得已要用嘴进行呼吸时候,最好用舌头抵住上腭,这样可以让空气从牙缝中出入,减轻冷空气对人体的直接刺激。

注意保暖防冻

衣着既要保暖防冻,又要考虑到舒服,有利于锻炼活动。晨起室外气温低,宜多穿衣,待做些准备活动,身体温和后,脱掉厚重的衣裤再进行锻炼;锻炼后要及时加穿衣服,注意保温,尤其是冬泳后,宜用柔软、干燥的浴巾迅速擦干全身,擦红皮肤,穿衣保暖,避免寒邪入侵。在锻炼结束时,如果身上出了汗,要擦干汗水,换上干软的内衣。要是用身子把汗捂干,就会觉得全身冰冷,容易感冒。

注意心境平和

冬季是一年中的闭藏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相对缓慢,阳气均处于藏伏之中,体内物质代谢偏向于合成生产,机体功能往往表现出一种“内动外静”状态。不管采取哪种锻炼方式,肢体运动幅度有多大,在锻炼时一定要注意精神内守,保持情绪稳定,心境清宁,以保养体内元气和脏腑的安和。只有做到心静和身动的有机结合,才能保养人体的真元。

注意几个预防

防低血糖:清晨血糖偏低、人体血液黏滞度高,加上气温低、血管收缩等因素,若空腹锻炼就可能会引发低血糖或心脑血管疾患,故不宜晨起空腹锻炼。运动前可喝点或者吃点东西。

防感冒:着装要便捷,不要穿得过多过厚,运动出汗后最易感冒,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因为汗水的导热能力很强,约相当于空气的2~3倍,易使皮肤温度迅速下降,而引起感冒。

防肌肉拉伤: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活动,待身体各部肌肉适应后,再正式锻炼。

防晕厥:锻炼时,不宜做低头、旋转等运动,也不宜久蹲或者突然站起,以防止头部供血不足,发生晕厥跌倒;运动后不要立即洗热水澡,因为运动后肌肉血管舒张,热水澡又使皮肤血液量继续增加,很容易造成脑部缺血而出现晕厥。

防冻伤:冬季脚趾、脚跟局部易发生冻疮,鞋袜要勤洗、勤换,保持干燥,做到平均每天热水洗脚,对脚进揉搓。

有些糖友虽然每天坚持运动,但是血糖还是控制得不稳定,这就说明糖友们在运动的时候陷入误区了,那么冬季糖友运动易陷入哪些误区呢?

误区1:运动量过大。

适当运动可以消耗部分热卡,减少脂肪的堆积,使肌肉发达、血运丰富、体质增强,并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控制血糖有利。但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又会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利于控制糖尿病病情。

误区2:运动时间不合适。

临床所说的适当运动不但指运动的强度要适中,同时也包括运动的时机。一般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轻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空腹运动,而使用降糖药物治疗者一般在餐后1小时前后开始活动比较合适。有些使用降糖药治疗的糖友喜欢空腹运动,结果发生低血糖,尤其是一些在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糖友。

误区3:运动无计划,随心所欲。

这类糖友多因种种原因,生活无规律,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运动时间更无从保证,闲下来就频繁运动,运动量和强度都会加大,而忙起来又较长时间不运动。这样既不能保证运动效果,又会导致血糖波动,对控制血糖不利。糖友在合适的运动强度下规律运动,以有氧运动为最佳。在一般情况下,中老年人每周运动三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运动时要达到合适的心率(170-年龄)才能保证运动效果。运动方式可结合自己的体质情况酌情选择步行、骑车、游泳、打太极拳等。

误区4:不注重运动治疗。

这类糖友总是错误地认为只要应用了降糖药物,也就完成了糖尿病的治疗,运动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殊不知,糖尿病的治疗有其特殊性。医生指导下的降糖药物治疗只是治疗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治疗是日常生活中的积极配合,如运动、饮食、心情舒畅、保证睡眠等,这些基础治疗措施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降糖药物治疗的效果,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