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也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自主神经病变常累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尤其是周围神经最为常见,自助神经病变在糖尿病并发症中非常多见占所有并发症的50%。心脑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很高的致残致死几率,易发生脑梗死,也可以伴随脑萎缩和脑软化,根据研究显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发生脑梗塞的几率很高。该研究探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否是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自主神经病变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0—2015年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90例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90例非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将180例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为实验组,非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为对照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180例患者都确诊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90例患者年龄在35~7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1.7)岁。

1.2 方法

1.2.1 检查准备 在180例患者入院3 d后对其进行轮状病毒(HRV)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患者在检查前1 d就要进行相应的准备,不能剧烈运动,不能饮茶和和咖啡,禁酒,患者在检查前一周就要停止服用影响心率和脑血管扩张的药物[1]。

1.2.2 轮状病毒检查 采用9000闪光卡型七电极三通道动态心电图检测系统,该仪器中含有轮状病毒检查的计算。根据欧美轮状病毒检查的标准进行判定。轮状病毒检查的数据正确参考值的两侧95%的区间范围定为(x±1.96 s)作为正常指标范围,低于(±19.6 s)为异常指标范围[2]。 通过轮状病毒检查,发现 DAN44例,年龄在(52.1±12.1)之间,病程有(7.2±1.1)年。 糖尿病无自主神经病变的 46 例,年龄在(55.25±10.24)岁,病程有(4.1±0.4)年。1.2.3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检查颅内大脑中的动脉(MCA)、颈内动脉(ICA)终末端、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峰速度(Vp)和脉动指数(PI)。对每条血管进行Vp和PI的检查,根据中国成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标准进行判定[3]。

1.3 评分标准

HRV的标准为,总体标准差(SDNN)是指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的标准差,均值标准差(SDANN)是指每过5 min,窦性心搏间期的平均值,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是相邻两个窦性心搏间期之间的差的均方根值。均值标准差和总体标准差主要反映了交感神经的张力,差值均方的平方根主要反映了迷走神经张力[4]。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HRV检测数值的比较

180例2 型糖尿病患者的HRV数据比较,总体标准差和均值标准差都低于正常水平。其中,实验组的总体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差值均方的平方根比正常的水平要低,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明显,对照组的总体标准差、均值标准差、差值均方的平方根都在正常的水平。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HRV检测数值的比较(x±s)

2.2 检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结果

实验组除了VA之外,其他的各个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指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数据(x±s)

2.3 两组患者TCD检测Vp异常血管数

实验组的血管异常率比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升高,主要的表现就是血流加速,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TCD检测Vp异常血管数

3 讨论

对患者进行HRV的检查是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自主神经病变重要的检查方法,能够全面,直观并且尽早的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情况和迷走神经的功能状况[5]。因此,该试验对180例患者进行了HRV检查。

在该实验中可以发现,虽然对照组在进行HRV检查的时候,指标处于正常的范围内,但是差值均方的平方根的数据已经有所升高,这就表示对照组的患者中已经有一部分出现自主神经紊乱的情况[6]。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变比想象中的更早,因为初期循环供血的能力比较突出,因此在临床上没有表现出典型的症状,但是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就可以看出异常,因此,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有着重要的作用。

自主神经参与血压的调节,有维持血压昼夜正常的作用,而血压的改变与自主神经病变和脑血管病变都存在联系,2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一天实践中平均血压都处于偏高的状态下,在夜间血压下降的幅度较小,导致昼夜血压的差值减小,从而调节昼夜血压的节律消失,从而高血压就会累计心脏、肾脏或者脑血管,从而就会容易引脑血管病变[7]。

[1]刘翠玲.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0):102.

[2]徐亥.低血糖性脑损伤的病理生化机制及其临床基本特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0):5938-5939.

[3]赫广玉,刘玉佳,谢晓娜,等.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胃轻瘫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87-2990.

[4]蔡晓琳,杨志红,张朝云,等.Ezscan——一种无创检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并发症的新技术[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8):631-633.

[5]孟丽,文重远.艾塞那肽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3,19(18):3383-3386.

[6]冯丽君,李显筑.李显筑教授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经验[J].中医药学报,2011,39(5):102-103.

[7]徐蔷,陈莉明,单春艳,等.2型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心率变异性频域参数的昼夜节律[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