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斐 许莎莎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临床有效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SAS)以及抑郁评分(SDS)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心理抑郁以及焦虑,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1-007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CI operation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2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of 4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of 34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clinically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Anxiety, depression score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terven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AS) scor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 (SD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The occurrence of arrhythmia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can 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of patients,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use.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ervention; Care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闭死,使得血流中断,导致闭死冠状灌注区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缺氧、缺血而造成局部坏死[1,2]。在临床上,患者的主要表现有心前区针刺样疼痛、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悸、心率加快等,若对其治疗及护理不当,严重者将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现已成为临床治疗AMI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使用导管技术以疏通患者狭窄甚至闭死的冠状动脉管腔,进而使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得到改善[3]。而对行PCI术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与否,同时也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有效临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择期行PCI术,介入途径大多是桡动脉穿刺,少数为股动脉穿刺。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有肺心病、心包疾病、肾脏疾病以及心脏其他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AMI的诊断标准[4,5]:①患者有缺血性胸部不适病史,且平时有冠心病或者心绞痛史,本次为无原因解释的心前区或者胸骨后部剧烈疼痛;②患者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患者出现序列性的心肌酶学变化;③患者心电图变化:对患者进行多次心电图检查,可见特征性或者动态演进性的变化。

1.3 护理

1.3.1 对照组 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其内容包括:①临床疼痛症状的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疼痛的程度、部位、有无放射以及持续的时间等,对于出现持续疼痛不缓解的患者,应该立即给予其镇静止痛药物。②心电监护:给予患者连续的心电监护,同时要随时警惕传导阻滞以及室颤的发生,一旦出现危险信号要及时对其作出判断,若患者的心率、面色、呼吸、血压等常规指标发生变化,则需要立即告知医生进行积极处理。③休息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掌握患者的休息原则,尽可能减少患者的心肌耗氧量,以防止患者梗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④饮食护理:给予患者低脂肪、低胆固醇、容易消化、清淡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注意少食多餐。⑤严格掌握输液滴速:对输液的速度以及出入量的平衡要进行严格的掌握,正确记录患者的出入液量,严格控制输液的滴速不超过(20~30)滴/min。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临床有效干预护理,其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作为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同情心,积极主动关心患者,并耐心地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勇气,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要积极地与患者进行交谈,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出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逐步改善患者消极的态度。②并发症预防护理:术后积极观察患者的病情,对心律紊乱的性质以及类别尽快识别,并采取积极措施,警惕室颤的发生,同时做好除颤的准备;在给予患者利尿、强心、镇静药物时要注意限制24 h的输入量在500 mL左右,防止因为大量的利尿而导致电解质以及酸碱的平衡失调;心源性休克在24 h内最容易发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按时记录患者的血压以及脉搏;术后对患者及时进行评估,以预防术后出血以及血肿的形成,重复置鞘管或者拔除鞘管之后,需要进行正确有效地局部加压以及及时地观察处理,防止发生出血以及血肿,同时协助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并进行放松训练,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1.4 观察指标

在手术前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与抑郁自评量表(SDS)[7]对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况进行比较,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程度越高;观察两组患者心衰、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SAS以及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SAS=0.736,P=0.528>0.05;tSDS=0.352,P=0.836>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tSAS=4.571,P=0.027<0.05;tSDS=6.398,P=0.012<0.05);对照组患者组内比较,干预前后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SAS=1.077,P=0.239>0.05;tSDS=0.931,P=0.618>0.05);观察组组内比较,干预后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tSAS=7.296,P=0.036<0.05;tSDS=9.742,P=0.008<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病变在冠状动脉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者血供中断、使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性的急性出血从而导致心肌发生坏死,它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近年来,心肌梗死的发生出现日趋年轻化的现象,其病死率已经高达10%~13%,成为心源性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是目前临床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功与否,同时也是术后并发症减少、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一个关键。

由于本病的发病较急,同时患者缺乏对本病的了解,担心介入治疗将带来躯体痛苦,担心手术能否成功及术后的并发症,同时也怕给亲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患者往往出现恐惧及焦虑的心理,而恐惧和焦虑是诱发病情加重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加强患者介入治疗前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8,9]。由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患者均存在中重度的抑郁及焦虑心理,当机体出现抑郁及焦虑时,将使心率加快,心肌负担加重,进而导致心肌缺血更加严重,更容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均有所减轻。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一个并发症,其同时也是导致患者发生猝死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密切观察,对心律紊乱的性质以及类别做出及时地识别,同时及时采取措施,做好除颤准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 0.05);而在心衰以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上,虽然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究其原因除了护理人员的密切关注、积极处理之外,可能与患者在应激状态下的焦虑以及抑郁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有关,而观察组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有所减轻,紧张程度有所下降,进而使得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所降低[10]。

综上所述,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心理抑郁及焦虑,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棣华,高晓婷.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与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2010,23(10):3598.

[2] 郭琴.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J]. 中国保健营养,2013, 23(5):1004-1005.

[3] 来艳君,胡平亮.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605-1607.

[4] 周凡. 58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5(4):553,555.

[5] 白娜.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护理探微[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119-120.

[6] 辛玉杰. 急性心肌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7):79-80.

[7] 吴春艳,吴志刚,余光勇. 传统心肌酶谱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导刊,2013, 15(4):713-714.

[8] 郭润珍,云雅丽.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心梗病人中的应用[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5):619-621.

[9] 曹磊.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4):961-962.

[10]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5):353-367.

(收稿日期:2013-11-06)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临床有效干预护理,其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作为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同情心,积极主动关心患者,并耐心地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勇气,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要积极地与患者进行交谈,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出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逐步改善患者消极的态度。②并发症预防护理:术后积极观察患者的病情,对心律紊乱的性质以及类别尽快识别,并采取积极措施,警惕室颤的发生,同时做好除颤的准备;在给予患者利尿、强心、镇静药物时要注意限制24 h的输入量在500 mL左右,防止因为大量的利尿而导致电解质以及酸碱的平衡失调;心源性休克在24 h内最容易发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按时记录患者的血压以及脉搏;术后对患者及时进行评估,以预防术后出血以及血肿的形成,重复置鞘管或者拔除鞘管之后,需要进行正确有效地局部加压以及及时地观察处理,防止发生出血以及血肿,同时协助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并进行放松训练,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1.4 观察指标

在手术前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与抑郁自评量表(SDS)[7]对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况进行比较,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程度越高;观察两组患者心衰、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SAS以及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SAS=0.736,P=0.528>0.05;tSDS=0.352,P=0.836>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tSAS=4.571,P=0.027<0.05;tSDS=6.398,P=0.012<0.05);对照组患者组内比较,干预前后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SAS=1.077,P=0.239>0.05;tSDS=0.931,P=0.618>0.05);观察组组内比较,干预后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tSAS=7.296,P=0.036<0.05;tSDS=9.742,P=0.008<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病变在冠状动脉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者血供中断、使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性的急性出血从而导致心肌发生坏死,它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近年来,心肌梗死的发生出现日趋年轻化的现象,其病死率已经高达10%~13%,成为心源性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是目前临床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功与否,同时也是术后并发症减少、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一个关键。

由于本病的发病较急,同时患者缺乏对本病的了解,担心介入治疗将带来躯体痛苦,担心手术能否成功及术后的并发症,同时也怕给亲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患者往往出现恐惧及焦虑的心理,而恐惧和焦虑是诱发病情加重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加强患者介入治疗前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8,9]。由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患者均存在中重度的抑郁及焦虑心理,当机体出现抑郁及焦虑时,将使心率加快,心肌负担加重,进而导致心肌缺血更加严重,更容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均有所减轻。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一个并发症,其同时也是导致患者发生猝死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密切观察,对心律紊乱的性质以及类别做出及时地识别,同时及时采取措施,做好除颤准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 0.05);而在心衰以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上,虽然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究其原因除了护理人员的密切关注、积极处理之外,可能与患者在应激状态下的焦虑以及抑郁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有关,而观察组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有所减轻,紧张程度有所下降,进而使得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所降低[10]。

综上所述,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心理抑郁及焦虑,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棣华,高晓婷.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与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2010,23(10):3598.

[2] 郭琴.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J]. 中国保健营养,2013, 23(5):1004-1005.

[3] 来艳君,胡平亮.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605-1607.

[4] 周凡. 58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5(4):553,555.

[5] 白娜.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护理探微[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119-120.

[6] 辛玉杰. 急性心肌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7):79-80.

[7] 吴春艳,吴志刚,余光勇. 传统心肌酶谱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导刊,2013, 15(4):713-714.

[8] 郭润珍,云雅丽.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心梗病人中的应用[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5):619-621.

[9] 曹磊.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4):961-962.

[10]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5):353-367.

(收稿日期:2013-11-06)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临床有效干预护理,其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作为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同情心,积极主动关心患者,并耐心地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勇气,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要积极地与患者进行交谈,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出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逐步改善患者消极的态度。②并发症预防护理:术后积极观察患者的病情,对心律紊乱的性质以及类别尽快识别,并采取积极措施,警惕室颤的发生,同时做好除颤的准备;在给予患者利尿、强心、镇静药物时要注意限制24 h的输入量在500 mL左右,防止因为大量的利尿而导致电解质以及酸碱的平衡失调;心源性休克在24 h内最容易发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按时记录患者的血压以及脉搏;术后对患者及时进行评估,以预防术后出血以及血肿的形成,重复置鞘管或者拔除鞘管之后,需要进行正确有效地局部加压以及及时地观察处理,防止发生出血以及血肿,同时协助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并进行放松训练,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1.4 观察指标

在手术前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6]与抑郁自评量表(SDS)[7]对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况进行比较,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程度越高;观察两组患者心衰、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SAS以及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SAS=0.736,P=0.528>0.05;tSDS=0.352,P=0.836>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tSAS=4.571,P=0.027<0.05;tSDS=6.398,P=0.012<0.05);对照组患者组内比较,干预前后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SAS=1.077,P=0.239>0.05;tSDS=0.931,P=0.618>0.05);观察组组内比较,干预后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tSAS=7.296,P=0.036<0.05;tSDS=9.742,P=0.008<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病变在冠状动脉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者血供中断、使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性的急性出血从而导致心肌发生坏死,它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近年来,心肌梗死的发生出现日趋年轻化的现象,其病死率已经高达10%~13%,成为心源性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是目前临床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功与否,同时也是术后并发症减少、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一个关键。

由于本病的发病较急,同时患者缺乏对本病的了解,担心介入治疗将带来躯体痛苦,担心手术能否成功及术后的并发症,同时也怕给亲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患者往往出现恐惧及焦虑的心理,而恐惧和焦虑是诱发病情加重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加强患者介入治疗前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8,9]。由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患者均存在中重度的抑郁及焦虑心理,当机体出现抑郁及焦虑时,将使心率加快,心肌负担加重,进而导致心肌缺血更加严重,更容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均有所减轻。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一个并发症,其同时也是导致患者发生猝死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密切观察,对心律紊乱的性质以及类别做出及时地识别,同时及时采取措施,做好除颤准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 0.05);而在心衰以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上,虽然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究其原因除了护理人员的密切关注、积极处理之外,可能与患者在应激状态下的焦虑以及抑郁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有关,而观察组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有所减轻,紧张程度有所下降,进而使得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所降低[10]。

综上所述,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心理抑郁及焦虑,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棣华,高晓婷.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与经皮延迟冠脉介入治疗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2010,23(10):3598.

[2] 郭琴.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J]. 中国保健营养,2013, 23(5):1004-1005.

[3] 来艳君,胡平亮.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605-1607.

[4] 周凡. 58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5(4):553,555.

[5] 白娜.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护理探微[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119-120.

[6] 辛玉杰. 急性心肌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7):79-80.

[7] 吴春艳,吴志刚,余光勇. 传统心肌酶谱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药导刊,2013, 15(4):713-714.

[8] 郭润珍,云雅丽.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心梗病人中的应用[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5):619-621.

[9] 曹磊.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4):961-962.

[10]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5):353-367.

(收稿日期:20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