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海

博物馆是“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见证进行搜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的机构,它具有采集保管、调查研究、普及教育三大基本职能。

1 工程概况

荥阳市东区行政中心广场南侧拟建设文化建筑群,主要功能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会议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筑总面积 2.6万m2,总平面呈中轴线对称式布置,形体高低错落相互呼应。设计理念紧扣“鼎立中原”,建筑划分为具有严整轴线和序列的三个体块形象,博物馆主体屹立于中轴线上,呈两个三角形结合的稳定构图,文化馆和图书馆位于轴线两侧,隐喻为鼎立中原。三个建筑体块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建筑组合的整体形象——厚重、大气,具有雕塑感。

鼎立中原具有几重含义:1)鼎是国家之重器,古代就有以鼎的数量来“辨等示威”作用,将博物馆建筑组合化身为鼎,寓意文化的地位在当今的荥阳是重中之重;2)三足鼎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鼎的器形,三足支撑成为一种稳定的象征,建筑的格局再现了“三足鼎立”崭新诠释,体现脚踏实地屹立中原、面向未来。

建设用地规划以尊重周边环境为主线,以统一柱网确立建筑群的关系,形成了对主要城市道路开放,建立三位一体的主入口广场,对次要道路设开放的停车区间,南北两侧开辟景观和人行通道的基本规划格局。博物馆则通过入口广场中部宽阔的大台阶,直接引向二层入口平台进入;文化馆、图书馆主入口临近荥泽路;会议中心体量相对独立,沿红梅路形成开放广场进入。且体块之间设置两个对称的内聚穿越式的绿化庭院,结合小型景观小品,丰富各个入口空间的层次,同时作为消防通道使用。

2 建筑单体设计要点

2.1 博物馆建筑功能组成及功能分析

1)博物馆按规模分为大型馆(面积大于 10000m2)、中型馆(面积 4000m2~10000m2)、小型馆(面积小于 4000m2)。博物馆最基本的组成有展览陈列区、观众服务区、藏品保管区、文保技术区、行政管理区、学术研究区、设备后勤区七大部分。这七部分功能区又各自包含着相应的房间组成。根据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博物馆,其房间组成还会有增减。如特大型博物馆,还有图书资料区、安全保卫区、对外服务区等。

2)功能分析:在上述博物馆七个功能区中,展览陈列区是核心部分,并与观众服务设施部分构成对外开放部分;而藏品库区、技术用房、学术研究用房、行政用房、设备辅助用房构成了对内作业部分并服务于对外开放部分。平面设计中功能区联系紧密的房间应相对靠近,以避免流线过长。尤其注重陈列、观众活动、藏品三者有机结合。

2.2 重点处理的设计区域

1)博物馆建筑对外出入口至少应包含:观众出入口、管理人员出入口、临时展品出入口、藏品出入口、后勤辅助出入口,且相应要与用地的出入口发生对应关系。一般来说,博物馆的用地范围内最好有至少两个与城市道路衔接的出入口:主入口与博物馆建筑的观众入口相对应,另一个次要出入口与其余的内部作业功能区的出入口相对应。

2)观众服务区内各功能房间众多,诸如:休息、接待、问询、存包、咖啡座、卖品部、卫生间等,这些房间基本围绕门厅或大厅布置,并设在博物馆建筑空间序列的前部。

3)展览陈列区是博物馆建筑的主体部分,应处在核心部位。它所包含的展厅,虽然数量多、空间大,但功能并不复杂,仅包含展具储藏。根据博物馆的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展厅可细分为陈列厅、展览厅、室外展场。

4)学术研究区是大中型博物馆内研究人员工作的地方,作为功能分区应布局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根据博物馆的不同特色,学术研究区所包含的房间内容并不一样。如综合博物馆有对各类文物进行研究的文物保护环境研究室、热释光断代研究室、青铜工艺研究室、激光工作室、照相室等,以上房间应与藏品库联系方便。

5)藏品保管区,它由藏品库及为藏品库服务的各相关房间组成。各类藏品库(一般库房、珍品库)组成完全独立的区域,由总门控制与外界隔离。而为藏品库服务的缓冲间、藏品暂存库、鉴赏室、储藏室、管理办公室等都应布置在藏品库房的总门之外。

6)文保技术区是对藏品进行处理的专设房间。根据文保的技术要求设置有鉴定室、编目室、熏蒸室、实验室、摄影室、修复室、文物复制室、标本制作室、裱糊室等相应的技术用房。文物技术区要与藏品保管区接近,但其中的熏蒸室、实验室要与藏品库有一定距离。

7)行政管理区包含馆长、接待、会议、财务、办公等房间,它们要靠近内部入口,以便与外来人员联系方便,又要有顺畅的过道与陈列区、藏品保管区、文保技术区取得联系。

8)设备后勤区包含空调机房、变配电房、水泵房、水工、电工、行政库房等,它们可布置在博物馆偏僻一角,也可在馆区内单独设置。

2.3 主体建筑平面设计

荥阳文博中心建筑组合功能分为四大部分:博物馆(含文化局办公)、文化馆、图书馆和会议中心。其中博物馆面积最大,包含展览空间、研究空间、藏品空间和相应的行政办公空间,博物馆与文化馆的办公部分分层设置。文化局办公与博物馆办公位于博物馆一层,入口相对独立,通过次要入口与图书馆和文化馆发生联系,通过竖向交通与博物馆连通。博物馆主要位于主体建筑的 2层~4层,通过位于 3层的连廊与图书馆和文化馆联系,内部形成 2层~4层通高的博物馆大厅,引入充足的阳光和流动的空间,其藏品库区、学术研究区设于建筑物 1层,并在运送通道处设缓坡,而对收藏温湿度较敏感的藏品在库区入口设缓冲间。

3 流线分析

博物馆建筑的众多房间通过清晰的流线组织将各个空间配置成一个有机整体,即流线分析:1)博物馆分为一般观众流线、专业人员流线、藏品流线、行政管理流线。它们各自有单独的出入口与外界联系。2)一般观众流线和专业人员流线以及它们所联系的房间属于对公众开放的区域,应布局在博物馆建筑的前区,接近博物馆主要出入口。3)藏品流线和行政管理流线以及它们所联系的房间属于馆内作业区,应布局在博物馆建筑的后区,与观众流线隔开。4)展区的展览陈列与后区的藏品库区应尽可能靠近,使藏品运输流线短捷。5)设备后勤区应与其他房间保持一定距离,没有直接的流线关系,并有单独的出入口。

本项目建筑功能分区明确合理、清楚的流线组织是重点,各类流线应顺畅且互不交叉。1)场区内流线组织:人行主要出入口靠近南北城市主要干道荥泽路和红梅路,并在人流集散区留有大面积的公众集散广场;车流出入口由荥泽路引入并避开人行出入口,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主要出入口临近荥泽路,会议中心出入口临近红梅路;场区内东西两侧设专用停车场,沿途不经过任何公众和办公活动区域。2)建筑物内观众参观路线与藏品运送路线互不交叉:博物馆参观人员由二层入口平台进入三层通高的博物馆大厅,藏品运送出入口位于一层,通过垂直交通的竖向空间将二者有机结合;陈列室是博物馆的核心部位,主要解决好“三线”(流线、光线、视线)。陈列室的流线组织以大厅式和串联式为主,放射式为辅的布展方式。通过大厅综合展出或灵活分割成小空间,布展灵活、流线自由;串联式参观路线连贯,较适合持续性展出,其中适当安排有观众休息场所。

4 建筑造型构思

立面造型——气吞山河处理:此次设计力求通过空间吸引人,通过文化感染人,因荥阳地处中国三大阶梯地势中,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交界处,由平原向丘陵地带过渡,地势中存在丰富的山水资源。荥阳,荥水之南,故而得名。放眼大的区位环境,荥阳地处黄河区域,具有黄河文明的悠久传统,是被母亲河的水滋润的土地。

设计中将具有荥阳特色的山河意向融入建筑及其环境的设计中,以建筑形象组合突出“山”之势;以建筑中轴处的玻璃体块与主体水景衔接,自上而下、一气呵成,再现“黄河之水天上来”,彰显“水”之意,凝练主入口广场的文化底蕴。同时在主入口广场南北两侧设置了一对主题雕塑——“钟、鼎文明”,突出荥阳与中原礼乐文化传承的历史渊源;建筑体块通过大手笔切削,形成多个入口处的半室外空间,这些区间是细腻展示荥阳历史文脉的窗口,在相应的墙体上作主题性的浮雕和纹样,突出各个入口主体特色。

5 结语

荥阳文博中心建成后将在荥阳市形成地标性建筑,整体建筑对称式布局、立面形体统一协调,总体气势庄重、威严。其总体轴线空间、三足鼎立式平面布局、气吞山河的意象等,均体现出对历史传统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展望。

[1]耿延庭.智能化博物馆的设计要点[J].山西建筑,2009,35(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