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强 蒋正容 许 勇

(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浙江杭州 310015)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新农村住宅的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过快的发展步伐和各村急功近利的模仿,新农村住宅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或单纯保护传统的民居,不能适应新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或建设全新的现代化农村住宅又缺少地方特色,传统民居的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以浙江磐安县羊山头村的新农村建设为例,探寻新农村住宅设计中,如何既能满足居民的现代化生活需求,又能在建筑上体现地方特色[1]。

1 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磐安县政府结合“旅居兴县”的战略,提出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羊山头村也加入了旅游特色村的创建,欲发展为磐安县城郊以健康生态游为主的旅游特色型新农村。

羊山头村区位优势明显,它位于磐安县安文镇东部,离磐安县城仅4 km;旅游资源丰富,地处风景宜人的高山之顶,是避暑胜地,并拥有羊坑古道、好汉岭等自然景观;特色产业明显,2009年被列入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区;羊山头村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然而村里现有的建筑却不能满足旅游开发的需要。

2 羊山头村民居的特点和现状

羊山头村落的住宅多建成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布局有机紧凑,依山就势,街巷空间狭窄曲折,建筑材料多采用土、砖、木头,体现了农业社会时期、人力有限的条件下村落自然形成的典型特点。

然而随着羊山头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民居越来越不适应新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为旅游特色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基地。具体表现为:1)传统民居设施落后,建筑质量和环境较差,建筑间距较少,无法满足村民对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见图1)。2)传统民居现有面积已经偏小,缺乏改造为旅游型住宅的可能性。

图1 民居现状调研图

为了建设旅游特色型新农村,整体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也为旅游发展提供可能。规划从两方面入手:对有价值的传统建筑进行修葺利用;同时在后山新区进行新住宅设计。

3 羊山头村新农村住宅设计的构思

羊山头村的新农村住宅是为村民设计的住宅,并且能为“农家乐”的开展提供基地。因而新住宅的设计既要满足居住村民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游客需求。

3.1 村民和游客对新住宅的需求

村民的需求:通过对羊山头村的实地调研和对村民的访谈,我们了解到,旧房子缺少卫生间等基本的基础设施;由于结构的限制,旧民居开窗小,房间内采光不好;随着现代生活的改变,新的农耕工具和交通工具缺少相应的空间等等。针对这些旧民居存在的问题,新住宅中应该得到改善。居民既希望在新住宅中能享受现代化技术带来的便利,又能感受到地方建筑特色。

游客的需求:对于来乡村旅游的客人,他们需要干净和便利的住宿和餐饮,需要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地方文化。

3.2 新农村住宅设计

在充分考虑羊山头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和游客需求的基础上,提取羊山头村传统民居的合理成分和特征,提出羊山头村新农房设计方案[2]。

3.2.1 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新农居

图2 各层平面图

羊山头新农居设计在4 m×10 m格局的基础上,设计有小、中、大三种户型。图2是其中宅地为120 m2的户型设计。充分考虑到“半农半游”“全游型”等农居的需求[3],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中,一楼的功能主要用于自住,同时,与门厅结合设计了大的客厅,在有需要时能兼作游客的餐厅。二、三楼基本考虑接待游客,设置了双人间、大床间、家庭套间等多种套型,每套客房都自带卫生间,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3.2.2 营造乡村居住生活新模式

设计在充分考虑村民的需求后,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改进:

1)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充分考虑农村生活习惯,做到设计布局合理,注重朝向和景观的合理利用,做到动静分区,洁污分离。

2)提高村民生活品质。除基本功能外,增设了车库和一定数量的贮藏室。设置有阳台、屋顶露台等空间,既能满足农村晾晒的需求,也增加了休闲空间,提升住宅整体品质。

3)现代元素的引入。马头墙、坡屋顶、雕花栏杆等传统元素与大片玻璃窗、落地阳台这些现代建筑元素相结合。既体现建筑的地方特色,又利用现代化的材料获得良好采光通风,营造新农村建筑的新气象。

4)提倡节约。充分考虑太阳能等自然能源的利用,设计上为其的安装预留位置。

3.2.3 地方特色的建筑造型风格

1)黛瓦、粉壁、马头墙、木栏杆这是传统的民居特色,也是此次造型设计的出发点。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地方的建筑特色,同时增加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让新农村建筑既古朴淳真又能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创造出独特的新时代江南村镇住宅的新形象(见图3)。

图3 主立面图

2)就地取材,利用地方材料和适宜技术,既有地方特色,又符合现代要求。

4 结语

传统的民居只有和当代建筑结合,才是适应新农村需求的新住宅。在旅游型新农村住宅设计中,充分考虑居民和游客需求的基础,将现代技术和材料与当地传统居民形式和哲理相结合[4],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住宅。

[1]杨 葳.传统民居与当代建筑结合点的探求[J].新建筑,2000(2):10.

[2]李 晶.新农村民居设计的探索[J].江西建材,2008(4):52.

[3]张金伟,张云华.旅游型农村住宅模式探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6):272.

[4]鲍如昕.传统居住建筑在当代[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7(7):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