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红 王金瑾

(1.新疆通艺市政规划设计院,新疆昌吉 831100;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44)

1 问题的提出

“人类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三个阶段,正在向体验经济时代转变”。城市湿地公园设计越发注重强调“体验”的满足感,利用湿地资源的旅游产业也日趋兴旺。

生态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它是城市湿地公园未来发展的导向,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当下,我国在湿地公园体验设计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功能分区的不合理对湿地生物造成负面影响,违背了生态保育的初衷;传统的设计手法不能满足游人的感知需求,易造成感官疲劳。因此,赋予城市湿地公园更多的功能,是设计者亟需面对的挑战。

2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体验设计策略

2.1 概念

城市湿地公园(下文简称“公园”)的生态体验设计,是一种围绕游人的心理和行为开展的设计,通过利用园林要素创造丰富的场所,使游人在游览过程中感受美好的体验过程。设计的核心是营造具有特色体验的场所和情景,而诱导体验行为的关键,是把握影响行为与环境的机体因素(见图1),诸如心理、生理和安全需求等。

图1 影响行为与环境的机体因素

2.2 设计手法

2.2.1 体验区域的界定性

作为城市休闲空间,公园需要处理人为观察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矛盾。设计者需按照动植物的分布、保护情况以及人流的密集程度、活动干扰度,进行合理的分区规划,科学规范的引导游人的活动范围。

结合《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公园可分为隔离区、缓冲区、活动区及边缘区,体验的程度和内容有所不同。

1)缓冲区。

游人在缓冲区可近距离观察动植物,但只允许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且停留时间和观赏范围也会受到影响。

2)活动区。

活动区是湿地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开展以湿地为主体的休闲、游览和科普、管理等活动。

3)边缘区。

边缘区是城市景观与湿地景观的过渡区域,设计时需要有一定的宽度,并考虑人流疏散。

2.2.2 游览路径的主题性

区别于一般的旅游路线,游览路径基于公园内交通流线,在生态保育的前提下,串联重要节点,使游人在最短时间获得最大观赏和教育体验,常布置在缓冲区和活动区。

2.2.3 园林要素的感知性

为激发游人多次由浅入深的情感体验行为,设计师可结合园林要素增加多余度,带来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的感官体验,主要通过地形、水体和植被来实现。

1)地形。高低起伏的生境岛可以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由于水位不同而呈现出的不同景象,可唤起对场地历史的回忆。

2)植物。设计者可利用植物季相、色彩、空间和气味的变化特性,创造有特色的小空间,增加“游憩流动曲线”上的“滞留点”,从而延长停留时间。

3)水体。设计者通过丰富岸线形状和形式、堆土形成错落水位、设置亲水设施等手法,形成由陆地向水体过渡的连续界面,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

2.2.4 环境设施的引导性

建筑是赋予一个人“存在的立足点”的方式,参观、购物、休憩、小卖等活动都是借助于公园中的建筑展开。设计时需兼顾服务和场所精神,创造兼具休闲活动与科普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载体。

完善的标识系统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包括景点解说、路径指示、导游线路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极具科学性和趣味性(见图2)。

图2 造型多样、适宜不同人群使用的标识牌

2.2.5 湿地课堂的科普性

传统的游览方式并没有在环境保护方面对儿童的错误行为造成过多的纠正。这需要加强室外教学与体验活动的结合,从而减少破坏行为的发生。活动可以分为室外和室内活动展开。

3 实例研究

3.1 概况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香港天水围新市镇东北隅,占地约61 hm2。这是环境保护实践的优秀范例,也是一个以教育、休闲、娱乐的活跃场所。

3.2 教育体验

香港湿地公园入口处是一座建筑面积约10 000 m2的访客中心(见图3),由服务区和展示区组成。服务区满足餐饮、购物、咨询等基本要求;展示区由5个展厅串联形成:湿地知多少、湿地世界、人类文化、观景廊和湿地挑战。

图3 香港湿地公园访客中心平面图

穿过访客中心可见一片湿地丛生的景象,便进入湿地活动区和展示区,设计了4条风格迥异的游览路径。“溪畔漫游径”沿水体展开,游人通过动物足印和其他模型发现多种生命的踪迹,并观看水生动物如何对抗高地溪流和开阔水体的急速水流;“演替之路”展示了不同植物的演替过程:由开阔水体经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再到灌木和乔木组成的湿木林;“原野漫游径”初端有芦苇床,中端有蝴蝶园,蜿蜒曲折的小路展现了陆生植物的奥秘;游人在“红树林浮桥”上可享受与红树林生境合二为一的感觉。

3.3 活动体验

园内鸟类繁多,为了提供满足游人的观鸟需求,设置听声观鸟的各类场所,如观鸟廊、观鸟亭、观鸟平台。观鸟设施均朝向鸟类出现频率高且视线好的方向,基于对鸟类生活习性的研究,借助望远镜等设备观察涉禽,将人为的干扰降到最低。在观鸟场所布置生动有趣的展示牌,用多种语言详细解说可能出现的鸟类。为增加趣味性,还可设置小型雕塑,带来视觉和触觉的感官体验。

3.4 情感体验

园内植物的设计除了隔离和引导外,芳香植物的种植不仅吸引昆虫,香气的芬芳也让游人产生愉悦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4 结语

当下,参观体验已逐渐成为城市湿地公园开发的重要环节,然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除了借鉴和归纳国外优秀经验、健全设计体系外,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 加强设计体系的评价和论证

城市湿地公园体验设计方法体系研究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且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生态学等多学科,对这类设计的成果亟需进行评价和论证。对使用者的使用状况评价可采用POE(Pose Occupancy Evaluation)方法,是一种利用系统对建成或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建筑及户外空间进行评价的过程。设计者通过收集游人意见,了解设计的动态变化因素,进行再创造。

4.2 注重设计的可持续性

湿地公园体验设计的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改善当地生态气候,创造宜居生存环境;丰富游人物质文化生活,加强公众参与性;宣传科普教育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带动其他业态经济发展,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4.3 综合考虑、因地制宜

根据服务人群和场地现状的差异性,规划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需求的使用情景,以满足更多人的“心理需求”,实现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1]但新球.情景规划与体验设计探讨——以雷公山森林公园规划为例[J].中国林业调查规划,2005,24(3):35-39.

[2]汪 辉.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7.

[3]徐银芳.城市湿地公园参与性景观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4]扬 麟.现代城市公园的体验式设计初探[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