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浩

摘要:心理行为训练是建立在多种心理学科基础之上,通过行为训练改变人的认知结构、认知态度并通过一定手段提升人的生理、心理极限的训练方法。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渗透了大量的行为学习及强化、认知重构、认知调适、团体辅导等心理机制,包含认知心理行为训练法、极限心理行为训练法、暗示心理行为训练法及情境心理行为训练法。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行为训练,主要是让消防员感受心理、环境、生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加以心理辅导,激发消防员内在潜能,培养消防员在复杂救援环境下良好的行为应对模式和认知模式,最终达到一种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心理行为训练;积极心理学;心理素质;情境训练

1  研究背景

随着消防队伍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提升消防员心理能力素质成为消防队伍心理研究的重要课题,面对新的使命要努力优化教育培训的方式,心理行为训练作为消防队伍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模拟危急情境下消防员的心理反应,并给予此种心理反应以积极的心理行为训练,从而克服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出现的典型心理障碍。

积极心理学侧重于对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社会环境的研究,它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个体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其心理、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并控制到最稳定的程度,借以提高个体心理效率,这为消防员心理行为训练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1]。积极心理学利用目前较为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挖掘个体人格特质中的积极内容,使其情绪状态和心理特征趋于稳定,不易受外界消极事件的影响,一旦个体拥有较为稳定积极的人格,便会拥有较为圆满的自我调适能力,从而发挥人体的最佳机能。

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行为训练主要以特定心理特征为目标,采用专门仪器、动作等心理手段全面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因素,让主体通过行为训练生成积极的行为应对模式,并不断加深这一情绪体验,从而能够积极地面对工作和生活。

2  消防员常见的不良情绪

2.1  紧张

适度的紧张会提高消防员的行为效果,而过度紧张会使消防员行为失控。在救援任务过程中,消防员常常由于过分紧张而失去平衡,造成心理不稳定。在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会使机体内产生神经内分泌改变,如交感神经兴奋和骨骼肌紧张,主要表现为:心动过速、胸闷气短、头晕头痛、咽喉部梗阻等。在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会导致消防员在现场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维、情绪和行动,从而产生错误的行为,降低灭火救援的工作效率。

2.2  恐惧

恐惧是消防员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压抑的情绪体验。其表现为面对救援现场时感到难以控制、神经高度紧张、浑身无力、手足无措、血压升高、脸色苍白、嘴唇颤抖,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其实质是过高估计救援的复杂性,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根据力量采取正确、有效的救援战术。

2.3  焦虑

焦虑是个体面对潜在性威胁而产生的紧张、害怕、担忧的复杂情绪体验。由于现代消防救援的复杂化、危险化,导致现场处置时间相对较长,消防员经常处于戒备或应激情境中,极易出现情绪上的习惯性焦虑,少数消防员事事追求完美,稍有纰漏就自责不已,更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患上焦虑症。

2.4   愤怒

愤怒是消防员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当愤怒发生时,可能导致人体心跳加快、心律失常等躯体性疾病,同时还会使人的自制力减弱,思维受阻、行为冲动。当精力充沛、血气方刚的年轻消防员在面对这种时间长、任务重的救援现场时,极易出现这种不良情绪。

2.5  抑郁

抑郁是一种感到无力应对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对消防员而言,主要是在抢险救灾、业务训练过程中产生抑郁的心理。救灾现场的应急情境很容易使心理素质低的消防员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缺乏信心。平时枯燥而又有难度的消防业务训练也使部分消防员丧失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3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普通心理行为训练方法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根据心理行为训练课程,使消防员通过行为训练的生理体验“激活”心里感觉,反之亦然。通过此类认知训练过程的改变,帮助消防员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以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3.1  打破僵局,营造宽松和谐的培训氛围

在传统的心理行为训练中,打破僵局一般采用较为生硬的自我介绍来完成,而积极心理学则是通过轻松有趣的游戏去调动个体积极向上的情绪,帮助消防员之间进行良性而友好地互动,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如培训师采用一系列的“破冰”小游戏,打破人际交往的僵局,推进培训师与受训者的沟通交流,同时也使消防员之间能够尽快熟悉,营造宽松和谐的培训氛围。

3.2  互帮互助,建立积极平等的人际关系

在积极心理学中,它强调个体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相互理解,这对人际交往具有良好的指引作用。由于消防职业的特殊性,良好的团队协作是消防救援任务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人际交往就会成为消防员团队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心理行为训练中,通过一系列“互帮互助”的训练方式,加强受训者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使每位受训者都能主动寻找其他成员的积极品质,学会开放自我,悦纳他人,通过建立积极平等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3.3  团队协作,感受积极向上的力量

协同作战是消防队伍不可或缺的精髓,消防队伍在处理各类突发情况时不仅强调消防员自身的能力,更强调一个团队整体效能的发挥。消防队伍本身就是一个成建制的集体,不论是日常的工作训练还是接警出勤,都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在积极心理学中强调积极人格特质的养成,而积极健全的人格也只有在与人交往中得以展现,在日常心理训练中可以融入团队协作的小游戏,使受训者通过这些小游戏来感受团队之间的力量,明白自身在团队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形成一种团队思维模式,通过团队协作感受积极向上的力量。

3.4  挑战自我,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积极心理学注重个体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而积极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从而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2]。因此在心理行为训练中可以引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增强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促进受训学员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这对消防员在自我发展以及社会职能的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通过“自信呐喊”“优点轰炸”等训练方式,帮助受训者强化其内在动机和价值,从而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修正自我形象,增强自信体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困难与挑战,发挥自己的无限潜能。

4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综合性心理行为训练

积极心理学强调对社会个体内心积极因素的全面激发与调动,能够有效地缓解灭火救援中的消极心理反应,综合心理行为训练是模拟各种救援灾害现场,让消防员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所面临的各种救援困境,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从而练就消防员特有的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心理素质。因此,在综合心理行为教学训练任务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向消防员传递积极健康的心理体验,促使其能够更好地面对各种救援任务。

4.1   各级指挥员综合心理行为训练

在各种灭火救援现场中,指挥员的指挥能力往往可以决定一场救援行动的成败,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收集信息、调配力量、协调行动,能够及时调整和督促部署准确实施各项救援措施,使救援现场的各个部位的战斗行动能够始终按照总体决策进行,这对各级指挥员的心理素质都是一个考验。随着消防队伍改革,在“全灾种,大应急”的背景下,针对消防队伍中不同级别指挥员所面临的工作内容,模拟各种应急救援现场,使各级指挥员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中沉着冷静地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及时修正、补充和更改协同作战计划,堵塞漏洞,保证救援行动能够顺利进行。

4.2  关键岗位消防员综合心理行为训练

在消防队伍中,除了英勇奋战在救援一线的消防员,还有一群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坚定不移践行安全发展理念,默默战斗、执着追求的消防员,他们共同努力促进消防事业的发展。政工、战勤保障、通信、监督检查、宣传、火调、驾驶、接警、指挥等,这些岗位因其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仍然是关注的重点,这些关键岗位消防员的心理行为训练主要是突出消防员抗压、抗挫能力的训练,能够在陌生环境、复杂地域地形条件下快速做出反应,培养消防员沉稳、处变不惊、镇定自若、不怕牺牲的心理品质。

4.3  特殊心理行为训练

为进一步加强心理行为训练的针对性,以适应消防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需要,消防队伍根据承担的职责打造出了若干个特勤队、攻坚组、专业队,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救援现场。特殊心理行为训练主要对从事特种灾害处置现场的消防员进行心理辅导,根据这部分消防员从事任务的特点,在进行一般综合心理行为训练的基础上,预设救援现场环境及救援特征,利用VR等技术描述各类事故现场,从而观察受训者的心理反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辅导并加以心理调适以达到一种稳定心理的作用。特殊心理行为训练因其自身的综合性及特殊性,其目的是让消防员的心理状态更加符合实战的需要。

4.4  实战化演习训练

消防实战化演练是消防年度训练的重要科目,它不仅是对消防员平时训练结果的检验与考核,更是对消防员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而大多数的实战化演练只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忽视了演练现场人员焦虑、紧张、恐惧、畏难等不良心理情绪,而在实战化演练过程中需要心理咨询师借助心理行为训练帮助演习人员及时处理这种不良情绪,从而形成积极稳定的心理。真正的救援现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只有经过不断实战化演习训练,才有可能在出现灾害事故现场上经受住更为严苛、残酷的考验。

5  心理行为训练应把握的原则

5.1  分类施训原则

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心理行为训练应更加注重个体潜力的挖掘,每项训练应当根据受训人员的类别、年龄、专业以及岗位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分层次制定行为训练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如强化职业动机、心理相容性训练、情绪自我调节训练、自信训练、表象训练、耐受孤独训练等。通过这些训练计划,进一步区别设定心理行为训练目标、确定心理行为训练内容,实现自我突破和发展,从而促进消防员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5.2  “训”“调”结合原则

心理行为训练是一个认知与行为互为促进、互为影响的过程。“训”指的是在心理行为训练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使受训人员完成行为训练,而“调”则是通过控制心理行为训练,逐步增强受训人员的积极心理体验,从而完成自我潜能的挖掘。在心理行为训练过程中,“训”与“调”是相互关联,紧密结合的,这对培训师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尤其是在实战化演习训练和特殊行为训练中会有一定的冒险性和危险性,部分受训学员会因此出现畏难、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当发现这些问题时,培训师需要掌握好心理行为训练的节奏,帮助受训学员克服这些难题。行为训练结束后,通过开展学习分享活动,引导学员回顾训练时的心理状态,让学员明白心理、环境与生理三者之间的关联,并改变其认知模式,从达到巩固训练的目的[3]。

5.3  循序渐进原则

心理训练要符合个体自身认识发展的规律,不能使参训人员的心理负荷顶到极限,大部分心理行为训练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基础心理行为训练还是特殊心理行为训练,其训练内容、难度、强度的设置均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需符合个体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运行发展的规律,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猛,在训练过程中需时刻牢记心理行为训练方案的制定目标,所有训练方法都需围绕这一训练目标进行,不会因为超负荷的训练量而导致心理活动出现紊乱、活动效率下降,甚至情绪失控等情况。

5.4  相互渗透原则

心理行为训练的基本活动是体验,而不是言语,只有通过实际体验才能直接刺激感知觉、形成表象,激发情绪和产生行为,但是由于消防工作的特殊性,它需要消防员在训练中有更强的协作性,这也意味着个体的心理感受及情绪往往会被忽视,而只有将心理行为训练甚至心理辅导技巧运用于救援队伍并与其他教学、管理和实战化训练活动相互结合、相互交叉,才能起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4]。心理行为训练并不是单一的训练模式,它需要结合消防职业发展的特点,综合性的挖掘个体及团体的潜能,从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效果。

6  结语

随着消防改革的持续推进,消防员招纳面向的群体更为广泛,受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及成长背景的影响,消防员在长时间的集体训练生活中,容易滋生一些消极情绪,从而影响救援任务的开展。因此,有必要通过一些心理行为训练手段加强对消防员的干预,从而使消防员形成一种积极稳定的情绪,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支持下,通过心理行为训练有利于培养参训学员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使消防员更好地完成灭火、抢险救援任务。

参考文献:

[1]韩秀萍.谈边防官兵心理行为训练[J].武警学院学报,2010(7):3.

[2]倪弋.让应急救援更科学高效[N].人民日报,2018-07-18.

[3]芮晓华,刘金芝,秦艳平.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士官学员心理行为训练课程改革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6):154-155.

[4]李文琼,关东伟,龙冬梅,张永龙,徐敏.关于构建部队心理行为训练体系的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20,30(12):1126-1127.

Research on firefighters' psychological behavior

trai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Qiao Hao

(Kunming Fire Services Training School of Ministr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Yunnan  Kunming  650000)

Abstract:Psychological behavioral training is a training method based on a variety of psychological disciplines, which changes people's cognitive structure and cognitive attitude through behavioral training, and improves people'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limits through certain me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 large number of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such as behavioral learning and reinforcement, cognitive reconstruction, cognitive adjustment, and group counseling have been penetrated. Including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behavior training methods, extreme psychological behavior training methods, suggestive psychological behavior training methods and situational psychological behavior training methods. Psychological behavior trai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s mainly to let firefighters fe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y, environment and physiology. At the same time, the theory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s used fo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stimulate the inner potential of firefighters, cultivate good behavioral coping patterns and cognitive patterns of firefighters in complex rescue environments, and finally achieve a positive and stable psychological state.

Keywords:psychological behavior training;positive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quality;situational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