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威伶 郝 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2300)

洪都老工业区文化视野下的居住区规划设计

陈威伶 郝 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2300)

通过对南昌洪都老工业区居住区规划概念设计的分析,结合工业遗存场所重建的方法,从工业遗存与居住区有机结合途径的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提出了要将工业遗存进行人性化、生活化地改变,与现代居住文明相结合的方法。

工业遗存,保留和再利用,居住区规划

1 概述

一直以来,在城市的发展中,工业文化作为历史的标签深深烙在时代的长河中。随着城市范围持续地扩大,老工业区逐渐变成了城市中心。再加上人口密度的迅速增长,政策要求老工业区迁出城市中心,并将城市中心更新为第三产业用地。面对这些破旧老化的工业区,尽快地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对城市的发展极其重要。如何将老工业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保留和再利用、并使城市的工业记忆得以延续,也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

2 文化视野下的工业遗存场所重建方法

2.1工业遗存元素的提取

工业遗存的场所重建中,一般会挑选出工业遗存中最具启发性的空间符号。空间符号的保留与再利用有以下几种:自然资源、大规模的工业遗存、中小规模的工业遗存。

自然资源以其生态价值在设计中被关注和重视,几十年的树木、大面积的水面、具有观赏性的花木都成为场地中不可再生的设计要素[1]。在用地功能的转换中,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成为居住区中居民活动和观赏的主要发生地。工业区中的自然界元素在居住区中与人类行为结合,经过重新整合和表达,变成一种文化精神的延续,引起人们的怀旧感。

大规模的工业遗存以原有工业建筑、构筑物为主。对于这种元素的保留,往往是因为其本身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一定的历史价值。经过功能的改变、构架的增减、结构的改变、现代元素的穿插后,其传达的意义不仅仅只是工业文明,还带来了现代文明的多样化和有趣性。

中小规模的工业遗存即将大规模的工业遗存分解为更加单元化的元素,进行打乱和重组,有机结合原有的场所记忆与新的场所,形成别具一格的空间。例如以水平线条为主的结构框架、以竖直线条为主的水塔、烟囱、铁轨、器械、雕塑、构件等一系列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符号,加以改造融入新的场所。

2.2工业遗存场所重建的方法

如果把原有的工业遗存当做是一段完整的旋律,工业场所重建的最终目的就是打破这段旋律,引用其中几个精彩的音符,去描绘新的情节[1]。而如何去判断这个重建场所的好坏,就要看新旋律表达的情节是否完整、和谐。

将仔细斟酌后挑选出的自然资源、大规模的工业遗存、中小规模的工业遗存等元素进行保留和再利用,对场所的原有记忆重新唤醒和激发。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再现原有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将“旧”元素与“新”元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对话。再对场所结构重新归纳和组织,进行使用功能上的转换。

3 洪都老工业区A居住区规划概念设计

3.1洪都老工业区的背景

江西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经坐落着我国航空工业企业的骨干——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其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南昌飞机制造公司[2]。随着工业遗产再利用思潮的兴起和人们对居住区文化环境诉求的提高,总占地面积约18.5 km2的江西省南昌市洪都老工业区,被纳入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21个试点之一[3]。

3.2洪都老工业区的基地环境

本次概念设计选取的是青云谱区新溪桥西一路以东,新溪桥东一路以西,新溪桥南一路以南地块作为规划设计用地,用地面积约7.9 hm2。

洪都老工业区北部的生活区采取规整的方格网式布局。以新溪桥路街心公园为中心,集中布置了广场、公园、体育场、菜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社区服务中心,在稍远的地方又布置了小学、中学和医院。围绕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了从洪都一区到洪都十区十个居住单元。生活片区内街坊尺度为130 m~300 m,街道宽度以双车道为主,两侧行道树绿树成荫,空间尺度舒适,是典型的“小街区,密路网”,且生活区中并没有围墙,是开放式的社区[4]。

3.3A居住区应对工业遗存的规划设计

大规模工业遗存元素的保留和再利用:保留基地西侧不可再生、具有丰富历史价值的蓝色屋顶厂房。由于老厂房结构坚固、跨度较大、空间开敞,故在原老厂房内用隔墙分隔成一间间沿街商铺,灵活性地错落成LOFT空间,进行功能上的转变,精神上的延续。再用短连廊连接外观造型上呼应的新建建筑,使之成为A居住区内具有历史性、启发性的主要符号。

中小规模工业遗存元素的保留和再利用:居住区的路网规划承袭部分原有道路,再新添一条竖向道路,呼应由老厂房改造的商业建筑,轻微曲折。交通组织采用人车部分分流的方式。人行道结合景观轴从小区中间贯穿,形成十字形,将A居住区分为五个组团。“行列式”的空间布局朴素、实用,仿佛洪都老街区的再现。

将幼儿园布置在北边车行次入口旁边,保护弱势群体。物业、会所和沿街商业沿着西面规划道路布置,靠近人行主入口,既方便了行人,又能带动小区经济。考虑日照采光,东南角为多层住宅群,西北角为高层住宅群,中间三个组团为小高层组团。因此,住宅高度从东南角向西北角逐渐升起,都能得到良好通风采光。

3.4A居住区应对工业遗存的景观设计

居住外环境不同于其他的公共建筑大尺度的外环境,讲究的是人能参与其中的小尺度。步行景观轴大致在组团的分割线上,向各自的邻里院落发散。其中竖向的景观轴为最主要的公共空间走廊,北部为高层组团内活动广场景观a,中部为小区最重要的工业文化广场景观b,南部为小高层组团内雕塑景观c。

活动广场景观a:选择保留一株百年老树搭配红砖小路作为入口的提示,以此形成人与自然互动性更强的场所。沿途保留老厂区石头堆砌的石凳供休憩。继续向西,是结合旧元素废弃铁轨改造而成的亲子乐园,用古老和新生的强烈碰撞暗示原有场所的功能,激发洪都工业时代的回忆。

工业文化广场景观b:是整个小区内空间形态最为丰富的中心景观,结合位于西侧的商业区后花园景观。最为突出的是其中的卵石浅滩,沿途分别设置适合老人行走的健康步道、适合游玩的汀步、适合怀旧的风雨长廊。在水系中部,还设计了一个制高点——钟塔,象征工业时代标志性的烟囱。

雕塑景观c:是结合人行主入口景观形成T字形的穿插景观带。搬运具有象征工业文化意义的雕塑、构件于场地内,与原有场地的工业遗存共同形成新的场所[1]。记忆在被重新激发的过程中,不能仅凭借真实的过去,必须还需要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空间符号。这样人们在小区中观赏雕塑景观的过程中,激发了对雕塑所处年代的记忆,完成了对新场所的体验。

自然资源的保留和再利用:充分利用老工业区的原有树木,大量地增加林荫木及花灌木、地被植物等。景观材料主要运用小料石铺地、彩色或素色混凝土、木材及少量的钢材。汀步、走廊、座椅、雕塑等景观小品用工业材料钢、铁、木、石再利用,将洪都工业文化精神融入景观中,唤起工业厂区的集体记忆和文脉延续,形成居住环境与洪都文化的高度契合。

3.5总结及感悟

洪都老工业区的工业遗存承载着江西人在特定年代的创业历程,在时光的锤炼打磨中,已经积淀为弥足宝贵的城市记忆。在老工业区文化视野下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不能简单地用新的场所去覆盖旧的场所,而是应该让新的场所从旧的场所中生长出来,使之与现代社会共生、共融。这样形成的新场所将是自然的、有机的,也是无法复刻的。

[1] 王雁舒.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对工业遗存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 http://www.baike.com/wiki/%E6%B1%9F%E8%A5%BF%E6%B4%AA%E9%83%BD%E8%88%AA%E7%A9%BA%E5%B7%A5%E4%B8%9A%E9%9B%86%E5%9B%A2%E6%9C%89%E9%99%90%E8%B4%A3%E4%BB%BB%E5%85%AC%E5%8F%B8.

[3] 陈文秀.南昌:洪都老工业区2020年基本完成搬迁改造任务[EB/OL].http://mt.sohu.com/20161205/n474913562.shtml,2016.

[4] https://www.suilengea.com/show/zcebeev.html.

TheplanninganddesignofresidentialdistrictintheperspectiveofHongduoldindustrialareaculture

ChenWeilingHaoShan

(JiangxiScienceand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Nanchang332300,China)

Based on the old industrial district of Nanchang Hongdu residential planning and conceptual design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 of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 reconstruction, discusses from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residential area the way.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industrial heritage with humanization and life change and combining modern living civilization.

industrial heritage, reservation and reus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1009-6825(2017)29-0045-03

2017-08-02

陈威伶(1995- ),女,在读本科生; 郝 珊(1995- ),女,在读本科生

TU984.12

A